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上小学五六年级或者进入初中后,自认为长大了,往往父母的话很难听进去,有的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与父母对着干。那么,我们父母应怎样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呢? 一、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并非有意与我们父母作对,有意气我们父母,而是他们在体现不成熟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始终不理解孩子为何如此怪异:他(她)有时候唯唯诺诺、非常听话,有时候却火气极大,似乎天生有一种叛逆性格,公开顶撞父母,甚至连父母正确的意见也听不进去;情绪上来时,风风火火热情颇高,非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不可,情绪低落时则十分懒散,连家庭作业也不肯完成……孩子这种忽冷忽热的毛病,在心理学上叫做“边缘型人格”,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3.
任何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会犯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更是如此。而批评是帮助孩子看到缺点、认识错误的最佳工具。因此,它几乎是每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一项措施。然而,批评又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促使孩子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不断进  相似文献   

4.
由于工作繁忙,很多父母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于是一日三餐,往往成了教育孩子的一个好时机,美其名曰“餐桌教子”。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一日三餐中挨过父母批评。孩子一坐到餐桌旁,父母就开始问这问那,从学业、功课,到活动、交友,喋喋不休。孩子对此很厌烦,只好加快吃饭速度,狼吞虎咽,草草结束用餐,马上逃离餐桌。还有些父母把孩子的一些问题搬到餐桌上来解决,对孩子的毛病、缺点和错误一味批评指责,孩子一反驳,马上就吹胡子瞪眼,甚至摔碗筷拍桌子,…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孩子批评不得、批评后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甚至顶嘴的表现。批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段话,他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因此,在教育孩子上,处处留心皆学问。  相似文献   

6.
父母对孩子的称呼,在教育孩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既是血缘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讲究礼貌友好,平等相待,尊重人格,而称呼则是包含在其中的一种表示形式。父母对孩子的称呼,反映着父母的观念、道德和修养,影响着父母的形象。所以在家教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称呼要讲究艺术。礼貌得体的称呼,可以调动孩子的情绪,增强孩子的自信,沟通亲子感情,融洽亲子关系,进而增强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日前,笔者就父母对孩子的称呼问题,在某中学召开了部分学生座谈会,请听孩子们的心声。初二的刘炳辉同学说:“上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孩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离家出走,因受老师的批评而患精神分裂,因父母管教过严而自杀,和同伴相处中因小事而大打出手……此类案例常见报端。这一件件事例,这一桩桩血的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家长的疑惑和思考;我们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他们为什么如此脆弱?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在历年的家教搜索中,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暂且撇开溺爱、娇宠、社会因素等不谈,最值得我们家长重视的恐怕还是孩子自身的耐挫力。心理学解释:挫折是指人在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发展中受阻或失败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个人目的、欲望没有实现所产生的紧张情绪和情感刺激。我们知道,挫折在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是时有发生的。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遭受挫折更是不可避  相似文献   

8.
天下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然而我们却经常见到这样的场面,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尤其是父母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不是父母在滔滔不绝地讲,孩子耷拉着脑袋听,就是父母板着脸去质问孩子,要让孩子说出父母心中早已认定的孩子的错处。这中间哪有一点意思是去听孩子的心里话呢?在这种情景下,如果这孩子真的听了父母的话,那只能说明孩子在爱父母,在了解父母,绝不能说父母在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爱孩子。另外,就拿我们自身来  相似文献   

9.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一种自我中心倾向。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完全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意识不到别人特别是孩子对同一问题的态  相似文献   

10.
很多时候,当父母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才发现其实孩子的问题一点也不简单。特别是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喜欢乱发脾气,甚至有时会大吵大闹、乱掷东西、破坏家具等行为,我们当怎样去平静他?孩子在情绪失控时会产生攻击性的行为,如打人、咬人、用东西  相似文献   

11.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喜欢读书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一、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父母应以身作则。时常在子女面前阅读,让子女觉得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二、阅读是一项终身受用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生活乐趣。父母切勿过于看重阅读的教育功能而忽视阅读带给孩子的乐趣。因此选择读物时要照顾孩子的兴趣、口味和情绪上的特殊需要。童话、小说、散文、科幻、探险、历  相似文献   

12.
家教莫过度     
这里所说的“教”是指广义的,指教与养,或教育和保育。凡事都有个限度,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不能进行过度教育。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可有些家长为培养子女倾注了全部心血,孩子的表现却仍然平平。是孩子笨吗?不是。家长可以回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过程,是否有下面的教育过度言行。一、过分亲昵。亲昵是亲子之间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很自然的。但过分亲昵,会使孩子在情绪上不适  相似文献   

13.
<正>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启蒙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对子女的影响深刻而具体,为孩子今后接受学校教育、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位父亲,我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意义,在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感受分享给大家。一、教会孩子先做人、后成才做事不做人,永远做不成事;做人不立德,永远做不成人。教育下一代,立德树人是根本。“子不教,父之过”,从孩子牙牙学语、  相似文献   

14.
每个父母都担心孩子会营养不良,都想尽早知道孩子的营养状况,做出调整。这不难,现在就为你介绍几种孩子营养不良的信号。一、情绪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情绪不佳,尤其发生异常变化时,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张女士问: 我的儿子今年已上五年级,迷恋电视卡通片,常常不做作业没完没了地看电视,成绩明显下降,视力也不好,我们说了多次,一点效果也没有,真不知该怎么办?张女士: 孩子迷恋电视卡通片,毫无节制地看电视,确实会影响学习和视力。关键是父母要帮助引导孩子学会看电视。你的孩子已是五年级了,他有自尊心,光靠禁止或批评并不能奏效。是否可以试着用以下方法。 1.父母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行为规则,让孩子有计划地选择一部卡通片,规定每天看半小时或40分钟,如能控制好,双休日可增加时间,如控制不好,则要减时间。 2.父母要充分相信、鼓励自己的孩子,孩子有了信心,意志也就会坚强起来,控制力也会提高,慢慢地孩子既能完成作业又学会有节制地看电视。 3.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电视,一起讨论片中内容,有效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2~3岁的孩子正处在“自我中心”心理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孩子有强烈的个体自我意识,生活中常常突出“我”的强烈愿望。他们向父母或其他人提出要求,而且希望得到满足,可当这种愿望在与成人生活秩序和意愿发生冲突时,孩子或许就会大发雷霆,心理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表现“反抗”情绪。有许多父母就开始抱怨:“孩子真不乖。越来越不听话!”有的父母甚至还抄起了家伙。殊不知,孩子也委屈,他还不明白“自己的要求怎么就不合理了”,就被带上了“不听话”的帽子,甚至还受皮肉之苦。为了减少“家庭战争”,处理好“家庭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可塑性大,所以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若使用了不当的教育方式,就会招致不良后果,因此下面五个“不”是必须注意的。一、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尊重孩子不仅能促进孩子自信心、自尊心的发展,而且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及行为控制能力。有些父母从未意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一味求全责备或轻视孩子的点滴进步,犯错误时更是不讲究方式,使用像刀子一样的蔑视语言向孩子的心上戳,不经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受到损害的孩子,在发展中必然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二、不为孩子护短。有不少父母只爱听对孩子的表扬和赞  相似文献   

18.
正儿童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心理的健康对其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以后,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1]。目前许多父母都已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他们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和身体健康比较关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却不太重视。尤其在农村,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一些家庭成员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爱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而父母是儿童最直接的模仿和认知对象,在现代大多数核心家庭中,由父母间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之间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往往父母的眼神、语言交  相似文献   

19.
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必须经历三大课堂的洗礼,那就是家庭、学校、社会。我们感到家庭是第一位的,父母陪伴十几年,十几年是个漫长的过程,潜移默化的过程,自觉和不自觉的过程,让孩子从小接受阳光教育,接受健康教育,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启发他,教会他辨别善恶美丑,教会他独立生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让孩子感到家中有学校课堂学不  相似文献   

20.
许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换句话说,家庭教育的“一招一式”要时时注意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培养他们能够独立生活的本领。这种教育思想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常被一些家长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抑或出现偏差。因此,父母要认识孩子成长的阶段性,教育的随机性要与孩子成长的发展性相结合。孩子出生后的最初教育,要提倡说行,反对说不。当孩子出生后,您开始尽心尽力地进行哺育,问题也就容易发生了:喂饭时,孩子小手抓饭勺;高兴时,小手要挥,要抱住小脚丫往嘴里送;稍大些,孩子会手脚并用了,一有机会,就爬来爬去。此时大人可别说不。担心汤勺扎了嘴,嗔怪说:“不许抓。”害怕乱爬摔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