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原遗址(王家嘴地点)尝试性浮选的结果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遗址背景王家嘴地点位于周原遗址的西南部,北距扶风县城13公里。这一带是七星河流域的支流王家沟和双庵沟的交汇处,两河夹一台地,形成一个台地嘴子。因台地中部有一村庄,名王家村,所以此处也被称为王家嘴。台地西侧与双庵村隔双庵沟相望,东侧与贺家和礼村隔王家沟相望,向东约3公里即达岐山脚下。从总体地貌看,这一带是两河贯穿的山前台地,对关中地区西部的台塬地区而言,这种河边台地是理想的人类居住地。从历年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收获看,这一带密集地分布着仰韶、龙山、先周、西周、东周以及更晚时代的不同时期的人类生活居住的遗迹,是一处…  相似文献   

2.
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周初甲骨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物》1979,(10)
1977年7—8月,周原考古队在发掘岐山凤雏村甲组建筑基址时,发现了大批甲骨文。这组建筑基址的时代是周初,它的性质,初步判定是作为宗庙之用的宫室建筑。有关建筑基址的情况,我们在本期《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一文中,已经介绍,这里不再重复。甲骨文出土于建筑基址内西厢房第二号房间的一个窖穴里,编号为  相似文献   

3.
周原现代地貌考察和历史景观复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人由豳地徙至岐山 ,当时应是湿润—半湿润气候。周人将定居处选择在岐山南麓的山前冲积扇地带 ,而不是如新石器时代先民那样选择在诸沟汇合处的黄土塬上 ,表明有将这里建成政治中心的意图。夏商周三代的崛起 ,都与其不断追求生境优化直接相关 ,这对于探讨中国文明起源的动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4年初始考古学者在周公庙陆续发现了重要的周文化遗址,这些发现为我们从历史地理角度认识周原的空间结构与内涵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周原自古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周原,是太王从豳迁至岐山,在原上所建的都邑及其附近地区。广义的周原应是在太王创业的基础上经古公、季历、文王几代人的建设、发展壮大而成的周人势力范围。广义周原存在两个权力中心区,依据周人政治中心东进趋势、周公庙遗址新材料等分析推理,得出以今岐山北郭乡、周公庙一带为中心的西区应是周人在广义周原范围内最核心区域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渭水流域仰韶文化分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水流域的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的中心,故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典型遗址的分析与分期,对于仰韶文化的研究至关重要。关中地区经过发掘的典型遗址有西安半坡、临潼姜寨、渭南史家、华阴横阵、华县元君庙和泉护村、长武下孟村、宝鸡北首岭和福临堡、扶风案板、岐山王家嘴等10余处。多年来,许多学者对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典型遗址作过仔细的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仅就仰韶文化的分期而言,就有三期、四期、五期等不同的划分方案。其中西安半坡、渭南史家、宝鸡北首岭、扶风案板、华县泉护村等典型遗址的分期,对仰韶文化的分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回顾仰…  相似文献   

6.
商周之际,地处关中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扶风一带)的周人一支,由太伯、仲雍率领,长途跋涉到达吴地,史称“太伯奔吴”。从唐人之说,吴在今无锡梅村一带。传说太伯在梅里开凿沟渠,后人称为太(泰)伯渎(伯渎河、伯渎港)。太伯渎为梅里一带沟通水道,全长约87里。后人考证,其线路是以梅村为中心,西北经太伯桥通往无锡,东南经鸿山通往苏州,民国著名水利专家武同举认为,这是中国最古的运河。  相似文献   

7.
试谈周王和楚君的关系——读周原甲骨“楚子来告”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陕西周原考古队从岐山凤雏村西周大型建筑基址的窖穴中得到的大量卜甲、卜骨,在周人甲骨中是迄今以来空前规模的发现,对于商周历史以及周代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新资料。关于这批甲骨的时代背景、作者、特色、分期以及所反映的殷周历史关系等问题,徐中舒教授的《周原甲骨初论》(《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和其他不少同志的文章已经作了论述。当然,研究工作还是在开始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历史学、考古学工作者去探索。周原甲骨H_(11)83片有卜辞三行十字: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晋江县龙湖乡粘氏满族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晋江县〔包括石狮市〕的粘氏满族主要分布于龙湖乡、深沪镇、金井镇、永宁镇共950多人,而龙湖乡的衙口村及粘厝埔村则有781人,占总人数的81.8%。最近笔者前往衙口村及粘厝埔村调查,在晋江县满族联谊会和闽台粘氏大宗祠管理委员会的支持帮助下,查阅了一些《族谱》及有关资料,与一些粘氏族民进行座谈,现将所了解到的有关情况试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文物》1951,(9)
一九五○年三月一日調查阜新县腰衙門村被發古墓,情形如次: 一、古墓位置:在該村東北平頂山下大草坡間,墓頂約低於坡面二尺,距村五里。二、發見及開掘經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中旬,首由村民在坡上發見磚洞,遂聚衆掀開,露出石壁,繼由村農會主任及區幹等人率同村民动手挖掘,直至严冻時期,始行停止。在此次调查之前,遼  相似文献   

10.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满坪镇东一里许的集场村有座城隍庙,又名瑞昙寺,依台地而建,气势雄伟。据传,此地为西晋左南县县衙所在地,隍庙古建筑曾毁于清同治年间。隍庙东侧的一处地方现在仍叫做“衙门前”。  相似文献   

11.
游心于美     
万物有灵,物周为器。方寸之上,常有动人之美。每一件古物,都沉淀着时间的力量,凝聚着匠人的巧思,诠释着时代的风尚,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灵性和气度。它们的美,足以傲视时光,睥睨岁月。《国语·周语》曰:"周之兴也,鸣于岐山。"凤鸟对于周人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妖娆多姿的凤鸟纹点缀在坚硬冰冷的青铜器上,从造型到纹饰无不渗透着那个时代的奢华与考究之美。周人对凤鸟的崇拜和喜爱无处不在。那个神出鬼没、险象环生的世界,凤鸟纹不单是装饰,更寄托着周人与上天神灵沟通以获得庇佑的殷殷期望。  相似文献   

12.
豳國地望考     
殷商时,周人在迁岐山之前,有十余代居於豳地,建豳國。然豳國之地望,历来分歧说法颇多。本文对豳國地望的诸种说法予以梳理,指出几种说法的来龙去脉及致误原因。并结合该地区地理状况,对汉代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肯定了古豳國在今甘肃宁县境之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聚落分布、规模、内涵、年代、等级等方面对关中地区西周时期的聚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关中西部地区聚落数量明显多于关中东部区域,这主要与考古发现情况和关中地区的地貌有关。西周早期是关中地区聚落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时期,西周中晚期之后聚落数量逐渐减少并集中到关中中部的岐山、扶风、武功、西安一带,说明周人此时在畿内地区已经开始逐渐丧失其实际控制的领土。  相似文献   

14.
晋江县龙湖乡衙口村和粘厝埔的粘姓满族群众一直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在全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有较大改变,但至今未能完全脱贫,症结何在呢。最近。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一 衙口村粘姓满族群众46户251人,粘厝埔93户530人,他们及其祖辈主要以农为业,纵观其历史发展过程,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周原遗址(齐家村)发掘简报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齐家村位于扶风县黄堆乡。南距扶风县城15公里。北距岐山约5公里。西面隔沟与岐山县京当乡的礼村、贺家村相望。东临召陈、任家、李家、南接白家、刘家等村。在村北高地一带。地势北高南低。曾经多次发现大量西周时期的陶片、残碎石器等物。八十年代末,宝鸡周原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16.
彭戏氏考     
《史记·秦本纪》:“武公元年(前697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正义》曰:“戎号也,盖同州彭衙故城是也”。彭衙,又见于《左传》鲁文公二年(前625年),秦晋交战,秦师败绩,云:“(晋)取汪及彭衙而还”,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曰:“冯翊郃阳县西北有彭衙城。”然《秦本纪》云:“战于彭衙”,《集解》引杜预曰:“冯翊合阳县西北有衙城”,可知彭衙又作衙城。《汉书·地理志上》左冯翊有衙城,王莽改为达昌,颜师古注认为此衙城即《春秋》之“彭衙”。彭衙所在,《正义》引《括地志》云:“在同州白水县东北六十里。”《大清一统志》卷245《同州府》曰:…  相似文献   

17.
扶风黄堆西周墓地钻探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堆村位于岐山主峰箭栝岭稍偏东的前山脚下,南距扶风县城约20公里。这里地势背山面原,北高南低,属周原遗址区的北部边缘,岐山凤雏西周"宗庙"遗址和扶风召陈西周宫室建筑群基址就在它的南面约3公里处(图一)。1980年4月26日,黄堆村农民在村东土壕取土时,发现西周铜器8件,交到我队。经我们现场观察,查明这批铜器系  相似文献   

18.
荆州王家嘴798号战国墓出土的楚简《诗经》,大部分可以与今本《毛诗·国风》相对读,各篇皆有篇名,每篇分章清晰。简本《诗经》的篇次、用字与今本《毛诗·国风》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王家嘴楚简《诗经》的出土,对于古文字释读和《诗经》文本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青铜器     
金石 《文物》1977,(10)
大盂鼎西周初期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陝西眉县礼村,一说出土于岐山。圆腹,三足,腹和足部都饰兽面纹。高约100厘米,重153.5公斤。腹内壁铸铭文二百九十一字,记载周康  相似文献   

20.
1976年在陕西周原的岐山凤雏村发现的西周建筑群基址("甲组宫室[宗庙]建筑基址",下简称"凤雏建筑群"),是首次发现的成组的西周宫殿建筑遗迹,对于研究周代建筑史、探讨周代宫室制度,无疑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