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旅游城市是承德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承德以"避暑山庄和合承德"作为城市精神定位,与生态美学的审美理念相契合;环京津地带的区域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承德构建生态城市发展的有利资源;承德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民间风俗以及时尚的现代文化产业有力地展现了承德的城市气质和内在神韵。  相似文献   

2.
热河文庙与山东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并称为中国三大孔庙。承德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始与发展,都离不开承德是清代第二政治中心的历史地位。这是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清政府对承德文化教育非常关注,这其中,热河文庙就是承德地方文化教育的代表建筑。  相似文献   

3.
<正>"蹇大姐"是在原热西、平北地区工作的同志对前中纪委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蹇先任的尊称,是一个为承德老一代人、史志工作者所熟悉的称谓。"大姐",蕴含着人们对蹇先任  相似文献   

4.
中英通使两百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承德召开张顺洪中英通使两百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9月14-18日在承德避暑山在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北京大学张芝联教授和人民大学戴逸教授倡议与组织下,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承德市文物局主办的。50余位学者,包括来自...  相似文献   

5.
清代承德的庄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头始于明代后期,由女真人创立。康熙年间,承德共有庄头136名,分布于今滦平、丰宁、宽城、平泉、承德、隆化县和双桥区等8县、区。承德庄头所辖地亩,主要在滦河、潮河、老哈河、武烈河流域,多是河川肥沃之地。庄头之地以其肥沃程度,分为四等。等级高的,纳粮、银数额多。136个庄头初设时,均为一等庄头。每庄有地3900亩。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朱批奏折载:“古北口、喜峄口外之庄头,于雍正七年题奏各庄头均给地三十五顷,俱照头等庄头之例,令其纳粮二百五十石。”由于常年洪水泛滥,水冲沙压,致使土地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非遗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既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也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内涵。河北省承德市是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又是历史文化旅游名城,非遗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影响着承德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调查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承德非遗与旅游产业在空间、功能、产品、市场等方面深度融合,以期为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旅游纵览》2007,(9):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  相似文献   

8.
《旅游纵览》2007,(5):21-21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  相似文献   

9.
《旅游纵览》2007,(3):39-39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旅游纵览》2007,(11):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  相似文献   

11.
顾农 《钟山风雨》2014,(1):48-49
承德文津阁 《四库全书》原有七部,其中藏于圆明园文源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的二三部毁于战火;传世的四部(大内文渊阁、盛京即今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文溯、文澜二阁本已有残缺)中,文津阁本原存于避暑山庄,今藏于国家图书馆,现有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相似文献   

12.
《旅游纵览》2007,(12):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  相似文献   

13.
承德以"紫塞明珠"的美称而闻名天下。但是,受承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及财政投入力度等多重因素制约,承德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方面尚有待提高。为此,本文以承德市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开发对策,以期对承德的旅游资源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承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自周秦以来,这里为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之地。至晋为鲜卑族慕容氏地,后为北燕地。北魏以后至唐末,为契丹、库莫奚旗居住。到金、元、明时期这里成为蒙古人的游牧地,今围场县半截塔,蒙古名为“阿拜诺颜苏巴尔汗”,汉译为“围场首领之塔”,就是忽必烈围猎之所。大体在顺治元年(1644)至乾隆中期,大批的满族人纷纷进入承德,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使之逐渐形成了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相似文献   

15.
何申 《文史精华》2008,(10):57-61
自我当年来承德插队算起,至今已近40年.其中有3年虽在河北大学(保定)念书,但亦是"承德来的学员".承德先称热河,是雍正年间改的,这已众所周知.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始,又有一个别称叫得很火,即"紫塞".从市里到县里,从官员到平民,从商人到文人,从网站到酒瓶,从舞台到影视,总之一提起承德,就常有言有文道:热河名城乃"紫塞明珠".可谓说得朗朗上口,写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6.
承德自古为多民族聚居之地,是一个民族关系复杂的文化区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一直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融汇地带,南北经济类型交错,多种文化因素荟萃,而文化交错必然会产生更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民族文化。本文概述了承德民族文化遗存的丰富多彩,论述了对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旅游纵览》2007,(10):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通高为27.21米,1999年入选吉尼斯世界记  相似文献   

18.
承德的"外八庙",是清代修建的一个规模庞大的寺庙群,凝聚了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和艺术的古建筑宝库。本文将对承德外八庙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承德地区汉代长城与烽燧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承德自古是中原汉族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交往的区域,为历代军事要塞,古长城遗迹丰富。本文报告了汉长城与烽燧在承德境内的分布、走向以及建筑特征,并做了一些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20.
《旅游纵览》2007,(4):55-55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通高为27.21米,1999年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堪称世界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