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9-1989年,甘肃武威陆续出土了关于汉代养老制度的《王杖十简》《王杖诏书令》以及王杖实物,是汉代养老资料的重大发现。本文首先通过先秦养老资料分析其养老尊老经验理念对汉代的影响,后以王杖简为中心,结合史传,分析出鸠杖自汉代起开始代表尊老的意象,且汉代的高年授王杖制度是普惠的,汉代政府对受王杖者在社会、政治、经济上都给予优待。汉代养老政策对后世相关制度有深远的影响,对今日老龄化社会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以张家山汉简《傅律》所载内容为主,结合云梦秦简、武威《王杖十简》、《王杖诏令册》及《汉书》等文献资料,对于汉代养老制度中的“七十赐杖”进行了新的考辨和探讨,从时间上理清了赐杖年龄变化的大致脉络,同时对汉代的“免老”问题也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对于研究汉代养老制度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尊老养老在我国既是人们崇尚的传统美德,又曾是政府制定的法律制度。西汉时期,汉王朝颁布并实施了鸠杖制度,鸠杖赐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可以享受各种特权。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出土了大批有关鸠杖与尊老法令的汉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与史料。  相似文献   

4.
鸠·鸠杖·鸠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鸠杖、鸠车在汉代甚为流行。对于这一文化现象,作者在对鸠的原始造型及其文化含义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鸠杖、鸠车在汉代受到青眯的原因,指出鸠杖、鸠车流行于汉代是当时尊老爱幼之风甚盛的物质体现。  相似文献   

5.
浅议唐代的乡村养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云 《史学月刊》2007,(8):120-123
养老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先秦时期得到发展,其措施包括致仕、学校养老、减免赋役、减轻刑罚、赐杖等内容。(甄尽忠:《先秦养老制度论析》,载《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汉代每年仲秋依旧于辟雍行躬养“三老”、“五更”大典,奖赏孝事老人者。汉代养老的具体措施是给老人以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赐王杖。  相似文献   

6.
王杖鸠首新说祝中熹汉代重孝尊老,故有“七十赐王杖”之制。此制已为1959年甘肃省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王杖十简》以及1981年同地汉墓出土的《王杖诏书令》所证实:“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趋。吏民有敢殴辱者,逆不道。”这些规定当时是认真执...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王杖简册中记载的"逆不道"即"大逆不道"罪省称,但是汉代"逆不道"罪应是独立存在的罪名,并不同于"大逆不道"罪。从刑罚适用角度看,汉代"大逆不道"主犯受腰斩刑,同时亲族因连坐被判处死刑,不因身份不同而存在减刑的可能。而王杖简册中的侵犯王杖老人的罪犯以"逆不道"罪论处,主犯被处弃市刑,不连坐亲族。  相似文献   

8.
王晓晖 《华夏考古》2020,(4):102-107
通过对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鸠杖实物和鸠杖图像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相关汉代墓葬的墓主人身份,进一步了解了汉代鸠杖敬老制度的执行和流行情况。该研究对于深入认识鸠杖敬老制度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作用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养老图》谈汉代养老、抚孤等民政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阳和彭县曾出土被定名为《养老图》的东汉画像砖,反映了汉代的养老制度已涉及社会底层劳动,也体现出汉代民间民政方面的一些特点。两汉正史对社会底层的养老、济鳏、助寡、抚孤、扶贫等情况都有很多记载,本据此简要讨论了汉代的民政状况,分析了当时的民政特点,认为汉代社会底层的民政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比较规范的民政制度,甚至已经法制化,它的实施办法也已经成为一种程序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为配合城镇建设,1993年,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西关居民区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20余座,出土文物近百余件(套),其中的一件铜鸠首杖为我省首次发现。鸠首杖分杖首、木杖、杖镦三部分。木杖已毁,杖首、杖墩为青铜质,有错金银装饰。杖首长2.3厘米,顶端为鸠首,尖喙,眼部为贯通孔,头部饰错金银羽纹,有对应的一对穿孔以固定木杖(图一)。杖镦长10.5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