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知识分子问题一直是党的政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离不开知识分子。王震将军在他戎马一生中,从党和人民的事业出发,关心、爱护、帮助、支持、保护知识分子,真正实践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提出和制定的党的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  相似文献   

2.
一、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反思大革命失败后,虽然有一小部分意志脆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先后退出了革命阵营,但大多数革命知识分子经受了白色恐怖的严峻考验并率先组织和领导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和土地革命的斗争。“全国各个农村根据地都是革命的知识分子带头建立起来的,到现在还找不出一个例外”(陆定一:《事业成败之所系》)。高度军事化的农村斗争环境下,革命的知识分子仍然是党的基础力量和领导力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面否定和排斥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安徽思想界异常活跃。介绍新文化,传播新思想,成为当时进步知识分子所热衷的事业。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科学与民主的思潮很快传入安徽。此前,陈独秀在安徽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安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围绕着如何“改造中国”、“改造安徽”等问题,纷纷发表己见,为探索改造安徽的根本途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都直接关系到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成败。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无产阶级面临着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所没有遇到的新问题。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决定了知识分子问题解决的难度和复杂性。解决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有赖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思想探索和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有赖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理论原则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1921年7月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文章在分析其实践及效果的基础上,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改造运动的功过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探析汪闻生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在他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对知识分子问题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和观点。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作一个系统的探析。一、知识分子的...  相似文献   

7.
在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高校知识分子干部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新中国建设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由于知识背景、身份地位、人生经历不同,他们的参政行为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在"左"倾思想指导下,高校知识分子干部参政议政在客观上也对党的决策和国家政治生活产生过一定的负面影响。它不仅恶化了党与高校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而且造成了许多高校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这也是党在领导高校工作中必须吸取的一个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8.
在五四运动时期,广大知识分子由于受到新思潮的影响,曾经广泛地掀起了关于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讨论。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讨论中明确地提出,只有依靠劳动群众,进行彻底的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是改造中国的唯一道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发表了不少意见,其中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是所谓教育救国论,即认为只有发展教育事业,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状况,并且说这是最稳妥、最和平、最不会产生弊害的方法。这种观点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它实际上是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影响的反映。西方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陈燕 《沧桑》2010,(5):14-15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体现了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其产生于复杂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知识分子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社会作用、价值取向、成长道路以及政策体现等方面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卢毅 《攀登》2007,26(4):139-141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文化建设。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就在苏区根据地建立了专门的文化教育组织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尤其是在知识分子政策上纠正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广泛吸收利用知识分子。由此,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的报告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在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国防、外交等各条战线和各级党政机关,在城市、农村,特别是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的边疆、山、区、沙漠、海洋,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事业方面,在管理国家事务方面,在维护祖国尊严和人类安全方面,知识分子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大家知道的,我国原子弹、氢弹、核潜艇、人造卫星的研制,最近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在社会政治频繁大动荡的表层下面,是社会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和社会内部结构的剧烈变化。其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是社会变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追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初生形态,在19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洋务事业中形成的新式知识人材群体,可称为其雏形。这一群体可分为两代:第一代包括从社会上招集的一些通西学的文人、士子,以及教会学校培养出的西学人材,这些人成为80年代中期以前洋务事业中主要的西学和科技力量。第二代  相似文献   

13.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在《邓小平文选》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是“脑力劳动者”,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以后又强调:“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等。如果说1956年周恩来同志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问题有了“初步解决”的话,那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及以后的一些指示,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的性质、地位、作用、使命等诸多问题已经解决。但是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一些华人科学家时的谈话中指出:“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解决好。解决这个问题非常迫切和重要”。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为什么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党至今还没有解决好这个非常迫切和重要的问题指什么?下面述以作者粗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散忆袁翰青     
“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提出的口号是“德先生(dem ocracy)”和“塞先生(science)”,即“民主”和“科学”。进步知识分子认为,这两项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所以“民主”和“科学”遂成为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努力追求的目标。当代著名学者袁翰青先生,为科学和民主事业奋斗一生,并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是著名化学家,一生潜心学术,是立体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对化学史研究作出巨大贡献,还曾为我国的科技情报和科普事业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是饮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然翰青先生并非不问政治的隐士般的学者,他亦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早年矢志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建国初期知识分子命运的跌宕起伏为线索,重点考察了从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到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历史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和"向科学技术进军"的掀起;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三、波、匈事件尤其是匈牙利事件,对知识分子政策的消极影响;四、右派错误言论与整风运动的转向;五、反右派运动的梗概;六、反右派运动严重扩大化错误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1949~195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最初是包括中共党员在内的全体人民都要进行思想改造,而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共才逐渐把思想改造的重点放在了知识分子身上。改造最直接的原因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深层次原因是希望通过和平改造的方式使知识分子迅速转变立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初步的理论学习;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专门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与三反相结合的思想改造;高校改革初见成效,思想改造基本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为各项社会事业的顺利发展统一了思想、整合了队伍、集中了力量。  相似文献   

17.
华南理工大学于1952年组建,仅用8年时间即位居全国重点大学之列,并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这不仅在于学校立足于高起点,在较高层次上得以较快发展,更得益于华工早期核心领导者团结协作,对处于特定环境下学校各项事务的运筹帷幄,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政治勇气、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所作的种种努力,从中展现了他们对于党的高等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忠诚,以及颇具智慧和艺术的办学管理思想方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曲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从经济地位上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1956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将经济地位和为谁服务统一起来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1961、1962年间,周恩来将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初步统一起来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将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重新统一起来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坚持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统一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怎样的“一部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卅前共产党人对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并非一个抽象的固定概念,更多是一个充满意见分歧和观念竞争的持续辩论过程。知识分子是否中国社会变革或中国革命的先锋,以及知识分子是否一个“阶级”,曾经是得到过全党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共党人探索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群体“经历和体验”应置于近代中国思想社会演变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尹骐 《炎黄春秋》2000,(11):50-54
丁文江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很有些名气的。他不但被誉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和翁文灏、李四光等共同开拓了中国现代地矿事业,而且广泛涉猎人文学科领域,对中国现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诸多问题,进行过积极探索,发表过大量论文,并因此成为颇有影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之一。只是在解放后,他才被人们所淡忘,乃至完全被遗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