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郝爽 《区域治理》2022,(9):101-104,173
在紧张的司法资源背景下,诉前程序对于推进国家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审前筛选、缓和对抗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立的价值,期限制度的存在、完善与发展也有其正当性理由.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期限制度的相关考量因素加以阐述与分析,考虑对履职期限有一个刚性到弹性设置的转变,使其可以在司法实...  相似文献   

2.
卢怡静 《区域治理》2022,(15):108-1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呈上升趋势,行政机关在履职过程中,存在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现象,未能有效履行职责.2017年修改的《行政诉讼法》中,明确赋予了检察院作为原告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职权,作为启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前提,在于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行了其相应的职权,这对于诉前程序的转换也至关...  相似文献   

3.
《攀登》2021,40(1)
随着检察监督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检察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近两年,行政检察的涵盖范围不断拓展,定位也从诉讼监督转向行政行为监督为主,由此与行政公益诉讼之间的共性也越来越多。尽管在"四大检察"的语境下,两制度在形式上又是处于分立的状态,但在底层逻辑、制度目的和实施理路上等实质内容都存在很大的相通性,由此两制度的融合关系也应予以关注。作为两制度实施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调查核实权的未来发展研究与制度完善也应当建立在这一背景之上。综合规定及实施现状发现,我国调查核实权目前存在规范依据缺乏、强制性不足、行政检察与行政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协同不力等问题,需要在补足法律依据的基础上赋予调查核实权以直接刚性,并构建和完善两制度调查核实权的协同与制约机制。至此,行政检察监督才能有效发挥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4.
从2017年检察公益诉讼试点以来,中国的公益案件呈倍数增长,然而当前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健全,导致各类检察公益制度的衔接有待明确、诉前程序有待补足以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有待明确等问题.鉴于此,文章立足于当前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成果和全国实践现状,探讨当前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在构建上的经验与不足,致力于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设性意见,回应...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纠纷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对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环境行政调解弥补了法律诉讼的缺陷,节约了司法资源,容易让民众接受,对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需要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环境纠纷的行政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瞿淼 《区域治理》2022,(4):109-112
目前,我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范围的规定过窄,阻碍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发挥应有价值.公民是公共利益的载体和诉求的行使者,在法理上拥有公益诉权,成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具有其在保护自然环境、节省司法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建立恰当的公民提起资格引入制度格外重要.本文分析了当下我国有资格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及其不...  相似文献   

7.
王姣  刘恒 《沧桑》2013,(4):140-142,149
目前我国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只涉及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范围的内容,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具体规定并未涉及。相比较而言,域外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发展比较成熟,虽然不同的国家有其不同的法律传统、法律文化,但是其共同的目的保护公共利益是一致的,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构建可以在适合我国国情及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借鉴。本文介绍了美国集团诉讼制度、英国告发人诉讼制度等等,并从中分析并借鉴其中对我国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物保护管理体系长期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度有限。公益诉讼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能够从程序上突破传统诉讼制度对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且能够达到事前保护的效果,弥补文物行政执法的不足。本文以96起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时空分布、原告类型、被告类型、案件性质、责任承担、审理结果等方面的发展态势,总结当前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实践中的亮点与问题,并从路径选择、主体资格、程序设置、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就推进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崔玉彬 《沧桑》2009,(2):80-81
公诉事实认定权是审查起诉权的重要权能之一。在司法实践中公诉事实认定权因缺乏制约而容易导致“承办人怎么汇报就怎么定”的局面,造成公权力的滥用。因此,需要从程序上对公诉事实认定权进行外部制约和内部制约。外部制约是指让刑事警察和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介入审查起诉程序,形成具有诉讼构造的审查起诉程序;内部制约是指要求承办人在认定公诉事实时明确说明认定理由。  相似文献   

10.
行政程序的证据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行动国”的出现,行政权,由行政领域扩展到一定的“立法”、“司法”领域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依法行政、依法控权、保障人权是行政程序证据制度产生、确立、发展的内推力,实行不同于现行司法证据规则的证据体系,确立行政程序证据的本质及特性是行政程序法典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有助于行政行为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合法与合理的衔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由于立法上对行政权力的规定相互冲突、利益的驱动以及行政机关的道德失范,使得行政权力冲突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严重阻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对比各类办法,解决行政权力冲突的最有效、最彻底的机制是司法途径,即引入机关诉讼。  相似文献   

12.
李盈 《区域治理》2022,(6):132-135
依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解释,行政协议司法解释第十六条是对行政机关行使属行政优益权范畴的单方变更解除权的裁判规范.通过分析案例发现法院在适用该条时,对单方变更解除权行使条件、正当性来源各持己见,对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情形存在相左认定.上述问题的产生是因第十六条自身作用有限,且其基础理论缺乏法律正当性.对此法院在审...  相似文献   

13.
范彤彤 《区域治理》2022,(14):119-122
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双方,都是国家机关,都有调查权但是双方的调查权并没有发挥同等的实效,实践中由于被调查单位认为行政机关已经做过调查了,检察机关再去调查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而不配合调查,这就给检察机关的调查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给检察机关调查权提供上位法依据,赋予检察机关调查权以强制力,使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在...  相似文献   

14.
余毓奇 《黑龙江史志》2013,(19):279-280
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执法主体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依据其职权,自主选择行为方式、内容、程序、时间等要素作出行政决定的权力。行政执法中大量存在的自由裁量权,增强了执法办案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但也存在着很多许多不规范甚至被滥用的问题,从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对行政执法裁量权进行有效地规范和控制已成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是惟主监察,还是兼及行政--对西汉刺史制度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山 《史学集刊》2005,33(4):22-27
西汉的刺史向被视作纯粹监察之官,对其监察之外的举动往往理解为“逾权”。而从行政学事前监督与事后监察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刺史于行政监察和司法监察之外,在行政监督方面亦发挥功效;并且正是刺史职能中行政权与监察权的未分化,才为后来地方治权的纠葛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6.
杨峰 《神州》2012,(30):247-247
我国行政法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信赖保护原则,但是我国行政许可法第八条之规定已经深刻的蕴舍了这一重要的普世的行政法原则。由于行政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单方面性、强制性、裁量性、涉及面广等特征导致在具体的行政执法中,尤其是在我国行政行为程序规范意识还较为薄弱的行政法制环境下,对行政相对人的利益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中,违法的行政行为中的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保护却长期受到不合理的对待,本文试图从违法的行政行为与信赖利益保护之探究来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16,(5)
中国代表人诉讼制度是应解决群体性纠纷的需求,在合理借鉴西方团体诉讼、集团诉讼等制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而创设的权利救济制度。曾一度被认为是具有一定超前性、立法技术较高的制度。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院的司法能力、司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代表人诉讼制度基本处于"休眠状态",这一状态在现有的政法传统和司法惯性的作用下有可能还会持续。因此,基于现实的考量,中国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在未来一段时期,应在私力救济、行政干预、社会组织和律师介入等方面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管理手段,在实行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国家中备受重视和推崇。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行政指导的性质和法律规制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行政指导在性质上是具体行政行为,且具有权力的属性和事实上的强制力。因此,必须在法律依据、指导程序和司法救济上对其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9.
施金连 《神州》2013,(26):193-194
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中重要的量刑制度,也是司法实践中极为常见的刑罚裁量情节,对立功成立的准确把握是司法实践中正确处理立功问题的关键。由于司法实践中对立功法律规定存在不同理解及对立功的本质存在认识上的不统一,导致司法过程中对许多特殊情况的立功认定标准不相同,直接影响了司法统一性和公正性,因此有必要进行探讨分析,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20.
清代长期规定州县佐杂官不得擅自受理诉讼,但在实际行政过程中,或由上司、正印官批委,同城佐贰官临时拥有审理某些轻微案件的权力;或由朝廷批准,一些分防佐杂官长期拥有除命盗重案以外的司法审理权。自雍正朝起,由督抚奏请、朝廷同意而设立分防佐杂的公文,是为某一官缺或某一批官缺制定的规章制度。分防佐杂官的司法审理权源自这些公文中的规定,而不是《清会典》《吏部处分则例》等法典中的条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