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混凝土结构正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但对暴露在外的混凝土结构,对它的保护显得日益重要,其中大气中酸雨的腐蚀已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寿命,它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受到了极大影响。文章采用一种新型实验装置,来研究混凝土材料在酸雨腐蚀下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会破坏混凝土的整体结构,降低其强度及耐久性。现今通常使用“阴极保护”的措施以预防钢筋的腐蚀,主要方法为外加电流法。然而,外加电流法使用时需要辅助电源,如操作不当还可能引起钢筋的氢脆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镁合金为阳极对钢筋进行阴极保护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印度Karaikudi电化学中心研究所对镁合金阳极保护法进行了3年的长期实验,评估了该方法预防钢筋腐蚀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孙帅  任伟 《风景名胜》2021,(8):0206-0206,0208
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破坏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文章主要综述了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碳化的研究进展,并以具体的数据更加直观地表现了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变化。并结合综述结果分析和讨论矿物掺合料对砂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的影响,对未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问题越来越突出,酸雨对各种暴露在外的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是巨大的,每年都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抗酸雨腐蚀的混凝土,由于加入了一种特殊的掺合料,因而对酸雨腐蚀具有较好抵抗能力,其应用在市场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五种含氯铜合金腐蚀产物(氯铜矿、斜氯铜矿、羟氯铜矿、氯磷钠铜石和铜氯矾)的拉曼光谱图,进一步补充金属锈蚀物的拉曼光谱库,采集不同考古来源的铜合金上腐蚀产物的拉曼光谱,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了腐蚀产物的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氯铜矿、斜氯铜矿和羟氯铜矿3个同分异构体的拉曼光谱并不相同:氯铜矿和斜氯铜矿较为常见,且经常混合在一起;羟氯铜矿不稳定,非常少见,一般与其他两种混合在一起。扫描电镜观察氯铜矿主要为粒状形貌,同时也发现有葡萄状、皮壳状、钟乳状等形貌;羟氯铜矿因少见,目前只观察到板状形貌。氯磷钠铜石腐蚀产物较厚且疏松柔软,常发现于干旱地区有动物或人遗骸墓葬的出土器物上,扫描电镜观察呈花瓣形状的蓓蕾形貌。铜氯矾更为少见,笔者目前只在2件器物上发现。同时对5种腐蚀产物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铜盐等腐蚀产物对青铜器腐蚀的影响,采用腐蚀膏试验和微电极测试腐蚀电流的方法研究了氯化亚铜、碱式氯化铜、碱式碳酸铜等对青铜试片和铜电极腐蚀的影响,得出氯化亚铜是加速青铜器腐蚀的最有害物质的结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以苯骈三氮唑为主钝化剂的高效防护剂同时改变了氯化亚铜的结构,起到了有效抑制青铜器腐蚀的作用。应用电位活化理论阐述了青铜器粉状锈小孔腐蚀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氯化亚铜加速青铜器腐蚀的多孔氧电极催化模型。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占世田 《风景名胜》2021,(8):0121-012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建设项目的增多,建筑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混凝土结构质量仍存在一些缺陷。混凝土不仅应用于一般建筑工程,也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寿命和安全。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断裂或裂缝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耐久性,文章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重庆洞天堡墓地出土青铜器的保存状况、腐蚀产物种类和埋藏环境特征等,并探索其锈蚀成因,为即将进行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重庆忠县洞天堡墓地出土青铜钫残片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锈蚀物结构成分分析,并利用X射线荧光和微生物分析技术对青铜钫附着土壤进行成分和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该青铜钫锈蚀物含孔雀石、白铅矿、铅钒、磷氯铅矿、砷铅矿和赤铜矿等;外层锈蚀存在磷和氯元素富集现象;土壤中的磷、硫和氯等元素向青铜器迁移,青铜器中铜、锡和铅元素因腐蚀向土壤中流失;附着土富含多种真菌类微生物,促进了磷氯铅矿和砷铅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年代较长,一般已超过合理使用年限,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迫切需要加固修缮.但由于其大多为文物建筑或保护性历史建筑,承载着一些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对其加固修缮应在充分保存历史信息的前提下合理进行结构性能和耐久性的提升.为了科学化、规范化地保护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现场检测和调研,对这类建筑的常见缺陷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保护原则,分别对混凝土柱、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提出针对不同损伤程度的适宜性加固修缮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2015,(11)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大量运用,在房建工程结构趋向大型化、复杂化的同时,钢筋混凝土早期混凝土开裂问题也日益加重。混凝土开裂不仅有损外观,更为导致渗漏情况的大量出现,进而对结构耐久性造成严重影响。作为一种防止结构裂缝产生的重要构造方式,现代建筑结构中后浇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此,本文通过工程案例,主要对后浇带的概况、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6件典型青铜器残片的锈蚀特征,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色谱、拉曼光谱(Raman)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SEM-EDS Mapping)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家山墓地墓葬多为中性/弱酸性、贫氯埋藏环境,有利于青铜器的保存。其锈层结构丰富,符合基于水与青铜器模拟腐蚀过程所推导的锈层结构类型。唯M46为弱碱性、富氯的埋藏环境,该墓出土残片锈蚀中存在有害锈,属于典型"粗糙疏松"锈层类型,亟须对该墓出土其他铜器进行相关保护处理。本研究系利用拉曼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等方法对古代青铜器锈层结构进行原位、综合分析的工作。实践指出,利用拉曼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等方法,可快捷、高效、有针对性地分析古代青铜器的锈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
聂小燕 《风景名胜》2021,(5):0082-0082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对变电站土建整体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就变电站土建设计工作而言,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造成变电站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不容乐观。所以,应当进一步加强变电站土建设计中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相关研究工作,指出有效地提高措施,保证变电站土建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设计标准要求,解决变电站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的要求就是高耐久性[1],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掺矿粉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详细的研  相似文献   

15.
古代青铜器的腐蚀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现代分析仪器及实验方法,对青铜器腐蚀过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1)青铜器腐蚀产物所含元素与腐蚀环境——土壤和大气内微物质组分具有对应关系,这说明青铜器腐蚀与外界腐蚀环境存在物质交换。(2)有害粉状锈具有物理吸附与扩散性能,因而具有物理活性,腐蚀反应是通过锈层的空穴和缺陷,借助于腐蚀产物的物理活性而进行交换的。(3)有害氯元素在腐蚀产物内层有较高分布,在与最内层锈相邻之基体金属一定深度内,存在纵横交错的腐蚀沟槽,在这些沟槽内氯元素有较高分布。这揭示了对青铜器有害的C1离子难以彻底脱除的原因。进而提示对腐蚀青铜器的保护应从控制腐蚀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16.
李彩娥 《风景名胜》2020,(3):0012-0012
本文着重研究透水混凝土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使用,分析透水混凝土的性能,例如透水性、承重能力、抗冻融性、装饰效果以及耐久性等。然后,通过探究透水混凝土应用的各项特性,贯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进园林景观建设,充分体现透水混凝土在园林领域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家洼遗址出土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对研究春秋早期芮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青铜器受到长期腐蚀影响,其蕴含的部分信息可能发生损失。为研究刘家洼青铜器的工艺、保存状况与稳定性,揭示关中东部黄土塬区出土青铜器的土壤腐蚀特征,并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本工作对刘家洼青铜器腐蚀成因进行综合研究。本工作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刘家洼遗址出土6件青铜器样品的锈蚀物相与锈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青铜器腐蚀产物以赤铜矿、孔雀石以及白铅矿为主。部分青铜器表面存在浅绿色粉状腐蚀产物,但并非含氯腐蚀产物。刘家洼青铜器锈层结构自金属基体向外依次为过渡层、原始表面内非金属层、原始界面、原始表面外原位沉积层及扩散沉积层。原始界面内非金属层Cu/Sn值低于基体,表明基体内的铜元素腐蚀后向外迁移以及锡元素腐蚀后形成锡石原位沉积。原始界面外Cu/Sn比值显著高于原始界面内非金属层,表明外迁的铜离子在埋藏环境作用下沉积。本工作通过对青铜器附着土壤样品pH值、氧化还原电位以及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刘家洼青铜器埋藏环境为弱碱性氧化型环境,土壤中氯离子含量不高,这与出土青铜器的腐蚀...  相似文献   

18.
本刊为反映晋籍院士的成就,特开辟《桑梓英才·院士自述》栏目,以此 人们学科学、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赵国藩先生,1924年12月29日生,山西汾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土建学院教授、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历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国家科委攀登计划——工程技术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重大土木及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 专家委员会委员、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理事、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名誉委员、辽宁省组合材料学会理事长等十多个学术职务。历任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26所院校的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名誉教授。曾任《土木工程学报》、《水利学报》编委,现任《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港口工程》等五种刊物的编委。曾先后20多次应邀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主席团成员、分组会主席、委员等职务,《国际水泥与混凝土制品》杂志编委,《亚洲混凝土模式规范》研究委员会国际委员会常委。参加了国际桥梁及结构。程学会(IABS)等国际学术组织,应邀14次赴瑞士、日本、捷克、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大学讲学。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混凝土断裂力学、结构可靠度理  相似文献   

19.
<正>一些墓葬或遗址出土的银器具有暗沉的灰褐色表面,称为角银。在特殊埋藏环境下,银质文物主要的腐蚀产物可能为氯化银(AgCl)。AgCl会形成脆而细小的颗粒层,使文物变脆。在一定条件下(潮湿、富氯),文物可能完全转变为氯化银腐蚀产物。但是对角银的腐蚀过程还少有研究。为了研究埋藏环境下角银腐蚀产物和腐蚀机制,利用SEM、EDS等方法对8件角银器金属芯部及腐蚀层进行了检测分析。检测分析表明,角银腐蚀系统包含双层:致密的内层及多孔的外层。腐蚀产物主要为AgCl。一些器物在金属芯部及腐蚀层内层含有铜夹杂物。一些高矿化器物的腐蚀层内层含有其他富氧相(含Si和Ca)。在  相似文献   

20.
铁质文物出水后进一步氧化形成的含氯的腐蚀产物主要为四方纤铁矿(β-FeOOH),为了保护铁质文物,必须去除其中的氯。为此,本研究以结晶不好的β-FeOOH和结晶完整的β-FeOOH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去离子水和0.5mol/L NaOH溶液作为脱盐溶液,探讨碱液清洗法对β-FeOOH中氯的脱除效果,氯的脱除是否改变β-FeOOH晶型等。研究表明,0.5mol/L NaOH溶液脱除氯的效果要优于去离子水,对于结晶不好的β-FeOOH,0.5mol/L NaOH溶液能促使β-FeOOH相转化为α-FeOOH相;对于结晶完整的β-FeOOH,0.5mol/L NaOH溶液难以使β-FeOOH的晶型发生转变。该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的铁质文物脱氯处理及选择适宜的脱氯时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