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00年来人类活动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清代中叶是近两千年来我国西部土地覆盖变化的关键阶段 ,人口迅猛增加和大规模土地开发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根据估算 ,西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原始状况 30 %左右 ,下降为目前的 8.6 8%。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天然植被主要是疏林灌丛草原 ,秦汉时代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是可能的。清代后期 ,子午岭、黄龙山及陇东一些较边远山区森林已遭破坏 ,森林覆盖率下降到目前的 5 .5 %。西南地区森林植被演变的历史过程表明 ,清代以前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还只是局部性的。之后 ,大规模移民的过度农业垦殖、盐业开发和官方的皇木采办等活动极大破坏了原本保持完好的天然森林。清代中期西北干旱区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水资源利用率超过国际上通行的标准 4 0 % ,使河流大量水量消耗在支流和上、中游地区 ,造成下游水量剧减或断流是晚近湖泊萎缩干涸乃至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动物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对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约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5300年)黄淮下游地区与动物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业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和探讨。黄淮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还未发现家畜饲养的证据,为纯粹的狩猎经济或以狩猎经济为主。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下游地区的后李文化和淮河中下游地区的顺山集文化时期已经开始驯化、饲养家畜(狗和猪),但获取动物资源方式仍以狩猎和渔捞经济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这一阶段的生业属于"低水平的食物生产阶段",获取肉食资源的模式处于"初级开发型"阶段。总体来讲,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淮下游地区的渔猎采集经济采取了强化利用自然资源的广谱渔猎经济策略,并出现了适应定居生活,强化利用水生动物资源的现象。黄淮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阶段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较大的区域特色,也受自然环境与气候演变较大的影响,但该地区古人在适应气候环境条件下的定居生活、生存策略与文化行为模式等人类能动性的一面才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杨永春 《人文地理》2003,18(4):42-47
本文主要根据社会调查结果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的环境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认为中国西部干旱区各流域下游几乎都存在环境恶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植被衰退过程加快,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造成环境变化的人文原因主要是全流域人口增长过快所引致的耕地扩张所造成的农业用水需求无节制的增长,导致中上游截留下游淡水资源,使得下游地下水利用规模逐年扩张引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和水质迅速恶化。后者又导致盐渍化过程加剧以及农业产量的急剧下降。农业产量下降又成为盲目开垦荒地的主导因素之一。这些都导致了植被衰退和破坏,共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灾难性突变。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生物繁衍等影响,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尤其是水灾、旱灾突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我国古代修志就重视自然灾害和防灾救灾的记述,《春秋》《汉书》等史书都有记载各个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为应对灾害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生物繁衍等影响,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尤其是水灾、旱灾突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我国古代修志就重视自然灾害和防灾救灾的记述,《春秋》《汉书》等史书都有记载各个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化因素的分析、比较,可知金沙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考古学文化既具有自身特色,又深受重庆峡江地区的影响。金沙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的年代框架大致得以构建。金沙江下游地区史前时期的文化格局以江为界,南北两岸传承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正泗洪地处江苏西北部淮河以北地区,东南倚洪泽湖,属淮河流域下游。顺山集遗址位于梅花镇赵庄村重岗山北侧一坡地之上,东南距泗洪县城约15公里。1962年南京博物院等对洪泽湖周边进行区域考古调查时发现并命名~([1])。遗址面积17.5万平方米,海拔26—30米(图一;图版壹,1)。因持续采砂使遗址造成破坏,同时为探索淮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考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由于受主客观条件影响,首轮修志存在的问题比其他地区更多、更突出。这集中体现在方志管理、方志编纂以及方志应用等方面。因此,民族地区续志除要继续面对经费、人员、条件等困扰地方志工作多年的老问题外,还须对存在较多编纂质量问题的前志进行勘误补缺,并为更好地发挥志书功能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9.
汉代黄河流域麦作发展的环境因素与技术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冬小麦的推广与普及,具有自东向西的时空特点。麦作发展是区域自然环境与技术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环境条件是影响汉代黄河流域冬麦普及过程的基本因素。不论是黄河下游地区冬麦种植的较早普及还是关中地区冬麦推广的迟滞,均首先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在黄河下游地区,人们利用冬麦的生长特性趋利避害,减少和防止河汛水患的影响,保障粮食生产,麦子得以广泛种植。在关中地区,干旱的困扰一度制约了冬麦的推广和普及。在自然因素推动下的汉代麦作推广与普及,促进了黄河流域抗旱耕作及粮食加工技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浅谈金代的窖藏铜钱及其货币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在历史上曾被金朝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东北以至于苏联的南滨海地区,黑龙江下游地区等地,不断的出土和发现大批的金代窖藏铜钱。金代为什么会窖藏这么多铜钱呢?我认为除了特殊原因(战乱)之外,主要是由于金代货币制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松花江下游奥里米古城及其周围的金代墓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辽代的五国部是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五部的总称,是我国历史上女真族在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内所建立的五个大城落,是当地少数民族活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  相似文献   

12.
窦鑫 《风景名胜》2021,(5):0257-025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所处的地位愈发重要,但是由于人类各种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导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被大量排放到河道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河道治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 很多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我国已经逐渐成形并不断融入河道治理工作,但是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工作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需要针对性进行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3.
泾、洛、渭河流经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区,是历史上周人和秦人活动的重要舞台.但是以往的考古工作集中在泾、洛、渭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关注相对较少.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泾、洛、渭河上游地区目前发现的西周文化遗存,勾勒出西周文化的西部边界,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讨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中南半岛北部疆域多与我国岭南等地区接壤,其矩形、卵形窑炉的发展在受到岭南地区龙窑较大影响的同时,当地陶工也根据该地区的环境条件改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窑炉。文章以窑炉结构的复杂程度为主要依据、陶瓷器物的制造以及烧成技术等为辅助条件,进而探讨中南半岛窑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东骚乱的时间问题,多数较早提供早期的10—K报表的公司,还没有明确指出该地区实际和潜在动荡事件所带来的风险。但能源生产商Noble Energ的报表已经显露出骚乱对其业务可能造成的影响,报表称:“内乱可能会继续扩展到整个中东地区,并涉及加沙地带、叙利亚、也门、黎巴嫩等其他地区和国家。如果类似动乱愈演愈烈,该地区便可能重蹈覆辙,导致内战发生或政权更迭,  相似文献   

16.
苏联远东地区与中国黑龙江省的城镇化比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对比方法系统地论述了苏联远东地区和中国黑龙江省的城镇化过程。分析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对两个地区城镇化过程的影响和制约;阐述了两个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在城镇化水平、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关系、城镇职能结构关系、城镇地域空间关系等方面的特点与问题,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归纳了两个地区城镇化过程不仅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和明显的差异性,而且还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和双向吸引性,并据此建议两个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应该互利互惠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由于专业人才缺乏,江西旧石器考古研究长期处于滞后状态,进而影响了学界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自2019年开始,新一轮的江西旧石器考古调查与研究工作启动。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长江干流沿岸地区、潦河流域、萧江流域、锦江下游地区和袁水下游地区开展了详细的洞穴和旷野遗址调查,发现旧石器遗址百余处;同时,对锦江下游的上湖遗址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本文对这些新发现和新材料进行简要报道,并浅谈我们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1959~1961年气候条件的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59~1961年期间,我国天气气候的特点是:降水偏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1960年,全国范围大旱;华北、西北、东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西南等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暴雨洪涝、台风、冰雹、低温阴雨、冻害、华西秋雨、寒露风影响也较大。总的来看,这三年期间的天气气候条件对全国的农业生产十分不利。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来看,1959年和1961年为损失偏重年份,1960年为严重年份。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人才的培养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培养新型旅游人才是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就当前的育人活动来看,旅游人才培养还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匮乏、服务乡村旅游的路径单一、民族地区缺乏人才支撑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旅游人才培养"双师化"、旅游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等旅游人才培养思路,希望对职业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中南部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的中段,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对气候变化反映明显.我们从内蒙古中南部浑河下游区域性考古调查资料出发,对仰韶文化早期至两汉时期的遗址数量、规模、海拔高度和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变迁进行分析和研究,借以探讨这一地区的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