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将不抵抗主义的帽子戴到张学良头上,少帅被逼出走国外,1934年回国后,蒋介石又令他枪口对准共产党打内战。他十分不满,毅然与杨虎城共同发动兵谏,逼蒋介石容共抗日。为此,张学良被蒋介石送上军事法庭,长期软禁起来,几十万东北军被瓦解。  相似文献   

2.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一去不返,被蒋介石软禁。  相似文献   

3.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一去不返,被蒋介石软禁。雪窦山上被"仇家"发现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来到南京,其中重要的有四次。由于与蒋介石的政治主张不同,加上彼此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张学良到南京受到的礼遇是一次不如一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蒋介石软禁、审判、特赦,最终交军委“严加管束”,成为蒋氏囚徒,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幽禁岁月。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执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然而蒋介石翻脸不认人,将张学良囚禁于南京,交高等军法会审,判刑10年,后又被特赦,交军委“严加管束”,从此开始漫漫的幽禁岁月。张治中是在张学良1928年“易帜”后才和他相识,并彼此成为知心朋友的。“西安事变”后,张治中钦佩张学良的胆量和义气,也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尽管张学良在幽禁期间的住处远离民居,警备森严,外人极少能与之接触,但张治中只要一有机会,就想去见一见张学良。在1936年至1947年的10年中,张治中曾三次访晤张学良,并与之长谈。这对张学良是莫大的安慰。第一次访问是…  相似文献   

6.
王中天 《文史月刊》2014,(12):18-22
杨虎城是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也称西北军,人数最多时达四万余人)的军事首领,他与张学良共同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捉到蒋介石后,对于如何处置蒋介石,他与张学良都犯了愁。他认为,中国大大小小的军阀没有谁能斗过蒋介石的,只有共产党能和蒋介石抗衡。蒋介石剿共已近10年,不仅没把共产党消灭,反而使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 张学良将自己的一块瑞 士名表取出,托人送给 蒋介石,借以答谢蒋介 石送给他的"礼物",暗 示"管束"应该结束了。 蒋介石深知张学良送表 的寓意,他立即回礼一 本1936年年历,一双绣 花拖鞋。蒋介石对张学 良耿耿于怀,永世不忘 的就是西安事变那份羞 辱,表示要永远拖下去。 张学良在台湾期间, 由于自由的长期丧失给 他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 痛苦,身心受到摧残。他 以独特的方式向蒋介石 提出抗议,他特意捉了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旋即遭到蒋介石的扣押,开始了长期的被囚生涯。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被转囚至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 中国旅行社的“高贵”囚客 张学良被押到溪口镇的最初几天,住在蒋介石为儿子蒋经国建造的一栋两层三间的小洋楼内,距此时在家养伤的蒋介石住的丰镐房不远。1月19日,于凤  相似文献   

9.
迟青峰 《沧桑》2012,(1):67-69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导致利权严重丧失,他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因为在二次北伐与中东路事件中保存实力的张学良对他的地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经过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但仍有强大的军力。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失去全部军队,彻底退出政治舞台,蒋介石完成了削弱异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从1946年被秘密押解台湾到1956年,张学良在井上温泉已被囚禁了整整十年,这期间,张学良除了记日记,或有个别朋友来访偶尔写些诗外,大部分时间是在读书,往事、家事留在记忆中,他不愿去回忆……1956年12月是西安事变20周年,蒋介石似乎又想起张学良了,接连召见看守张学良的刘乙光到台北。11月15日,刘乙光从台北归来,专门到张学良屋内,表情冷漠。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蒋总统曾于13日单独召见他(笔者注:指刘乙光),面告二事:不准我收听中共的广播,不许我同警卫人员接近。”11月17日,刘乙光又连夜赶回台北,仍是被蒋介石召见。刘乙光20日回到井上,…  相似文献   

11.
自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幽禁,张学良开始写日记,并将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1990年底。他的日记大多短小简练,但在短短几十字中,却记了抱负,抒了愁绪,写了愤懑,谈了感激,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着这位昔日少帅山中度过的凄苦岁月,激赏他于逆境中的乐观与豁达。夫妻情因为三个孩子都在英国留学,1936年5月于凤至赴英探视,所以西安事变发生时,她远在欧洲。赵一荻虽在西安,却也未随张学良一同送蒋回南京。知道张学良到南京后凶多吉少,身在西安的赵一荻多方请求,在半个月之后,得到蒋介石的默许,于1937年的1月13日,在戴笠的陪同下来到张学良的身边探望。  相似文献   

12.
软禁下的民族情结1955年,因部属所谓共谍案,一代抗日名将孙立人被软禁,直至1988年才解禁,成了第二个张学良。蒋介石逝世后,后辈准备替他申冤,  相似文献   

13.
张天社 《百年潮》2008,(9):57-63
张学良自青年时代起就统兵作战,半生戎马,未尝学问。在他前期的历史中,有关读书治学的记载很少,他自己也曾对人说,生平不喜读书。此言虽是一句谦词,但可说明他年轻时对读书的兴趣。张学良生性好动不好静,坐下来读书颇为难得。1935年底,当他率领东北军进入潼关,“围剿”陕北红军时,蒋介石为激励张学良的“剿共”决心,要求他阅读记载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史书《绥寇纪略》。1937年1月,他被囚禁溪口时,蒋介石要他精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宋子文起初试图说服蒋介石对张学良不予任何处分,继而在张学良受到军法会审和判决之后,为争取落实对张的特赦而在各方之间折冲,待到张学良虽被特赦但仍被管束之后,宋子文曾与蒋多次交涉,但均无果。宋子文与西安事变解决之后张学良的关系,除了体现宋本人的待人处世之道之外,更反映了当时在国民党政权的党统、法统以及蒋介石个人威权之下,宋子文单凭一己努力是无法冲破体制、人事及情势的重重阻力,而改变蒋介石对于西安事变善后的既定决策的。  相似文献   

15.
正"西安事变"名将张学良自1949年被蒋介石带往台湾后,再也没有回过大陆。事实上张学良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访问北京和沈阳老家。尤其是在李登辉上台,解除禁令,恢复他的自由后。但他有个顾虑,那就是怕李登辉不放行。毕竟当时两岸关系很微妙,自己刚被解禁就提出去大陆,可能会惹李登辉不高兴,因此他决定先不通知李登辉,等联系差不多了再告诉李登辉,他认为李登辉到时也很难对他说不。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陪同蒋介石乘专机抵南京。蒋下令南京宪兵司令谷正伦立即扣押张学良。知其内幕的宪兵司令部上尉书记官廖逸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捕,在狱中交待了宪兵看押张学良时的一些内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经过谈判,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自述: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但后来又把不抵抗的责任都归到张学良头上。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现在史学界正在对此进行澄清。这里专门介绍张学良晚年对此问题的说法。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成为他后半生不幸命运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囚禁地之一:南京宋、孔两公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成为他后半生不幸命运的开端。一下飞机,张学良便被送到宋子文公馆。在这里,张学良只住了5天。每日宋子文夫妇陪他打牌、玩球,行动还未受到限制。只是他外出时,多了两部汽车同行。一部是南京警务厅警务人员乘坐的,一部是军统特务人员乘坐的。  相似文献   

20.
正研究张学良的人,多会关注他与蒋介石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纠葛,而张学良与蒋经国的交往情况却鲜为人知。事实上,不论是通读张学良的口述历史,还是翻阅其幽禁日记,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同蒋氏父子的交往中,与蒋介石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爱恨情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与蒋经国情同手足的密切往来。一1936年12月12日,为促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