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线建设,指的是从1964年到1980年,我国在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以基础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为目标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虽然由于这些项目的建设地点太过偏僻,给后来的经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不便,但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发展。那么,三线建设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上马的呢?  相似文献   

2.
如果没有当年的大规模建设,使西部的工业、交通和科技基础状况得到改善,今天中国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将更加悬殊。  相似文献   

3.
三线建设在四川省的全力推进,不仅使该省城市借此跃入国家工业化的主流进程并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使其城市体系得以重塑。重工业城市快速崛起,成为四川省城市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这一城市新体系,既对国防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又对四川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三线建设,是一个激动人心而又一度神秘的话题。从1964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工人、解放军、技术人员、干部从中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西北西南的丛山峡谷之中,进行了一场鲜为人知但规模极其浩大的建设。其波澜壮阔、跌  相似文献   

5.
1.三线建设指的是从 年到 年,我国在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6.
牛季良  刘洋 《百年潮》2014,(8):66-68
1939年,为支持太行的兵工建设,我同郑汉涛等人一起,经过3个月时间到达太行山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受到朱德的欢迎。我们被分到各个厂,加入到太行山原来有一点儿基础的兵工厂里。到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结束,太行兵工不负众望,在恶劣的条件下,创建制造枪、炮、弹药等基本配套的初级工业体系,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战争年代培养的这支打不垮、拖不散的太行兵工队伍,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各条工业战线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7.
单兰山  谢文雄 《百年潮》2010,(12):49-54
在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对此前的三线建设工作提出了批评,为此,中央各级部门开始对三线建设更加重视起来,许多部门负责人纷纷来到大西南,  相似文献   

8.
吕建昌 《东南文化》2022,(2):33-39+191-192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中国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这类遗产保护现状是对其利用并开展研究的基础。其研究应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框架和整体性的研究思路,从基础理论、主要问题、创新利用、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研究。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需要以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基础,梳理遗产的产权与使用权,调整与创新现行政策,探索资金筹集的可行性途径,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经济与管理政策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9.
理性地认识和思考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国大备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 ,曾经进行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战争准备。这次战备 ,是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对当时严峻的国家安全环境的必然反应 ,其决策的正确性不容置疑。这次战备有得有失 ,增强了国防实力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安全 ,但同时也给国家经济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汲取这次战备的经验和教训 ,对做好新时期的军事斗争准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吕建昌  李舒桐 《东南文化》2023,(2):21-27+191-192
当今在世界遗产研究与实践领域,根植于西方现代史观及价值观的权威遗产话语掌控着遗产的价值与意义阐释权,中国工业遗产的话语声量显得很微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因此面临一些困境。构建符合本土语境的工业遗产话语有助于其摆脱“削足适履”和“丢车保帅”的命运,展现其遗产所凝练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同时三线建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探索,其工业遗产亦是解释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崛起的理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论工业化与欠发达地区的大推进——以苏北大发展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正平 《人文地理》2001,16(6):84-88
本文在对工业化概念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首先着重讨论了工业化对于欠发达地区大推进的重要意义;继而通过对苏北工业化历程、现状和问题的剖析,论述了苏北大发展战略意义、任务及其工业化作用;最后就推进苏北大发展中的工业化途径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岑沫 《文史春秋》2011,(1):28-45
太平天国永安开国、封王、建制,是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由此奠定了太平天国的政治基础、政权体制和权力运行格局。这场坚持14年、纵横18省、席卷大半个中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评价不尽相同。而对于永安开国、封王、建制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东艺 《中华遗产》2007,(2):21-21
在人们的记忆中,沈阳是中国最重要的一座工业城市。但是这里的工业遗产并没有受到广泛重视,却在现代化的改革和建设中逐渐消失。2004年,沈阳一口气拆掉了400座大烟囱。不可否认,工业化的  相似文献   

14.
《湖南文史》2011,(3):43-43
【本刊讯】《巴基斯坦时报》27日在社论中评论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一亿人民币的贷款。它说,中国贷款的数量与西方贷款比起来可能是不大,但是它有几个重要特点。第一,像1964年提供的六千万美元贷款一样,它是无息的,这就使贷款特别有吸引力,而且也表明中国非常关心援助巴基斯坦的经济。第二,它的条件是宽厚的,没有政治条件。第三,它是有选择性的,并且是为了在第三个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促进这里的基础工业的发展。这将帮助进口机器部件.填补工业方面的某些缺口,并积聚技术力量。第四,新贷款是在西方进一步削减援助的冷酷前景出现时提供的。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要准备打仗”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国家将许多重要的工业建设项目转移到山高、地偏、离国境线遥远的内地深山之中,湖北省西北部就安排了多个大型“三线”建设项目。当时省、地、县相继成立了“三线”建设办公室,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全省范围内组织大量农村青壮年男女农民工,还有其他人员,参加“三线”基本建设,我成为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16.
《纵横》2013,(11):41-45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刚刚两个月,毛泽东访苏。毛泽东的第一次访苏行程长达两个月。这个数字在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毛泽东借助为斯大林祝寿的机会展开了他智慧的外交攻略,不仅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且还获得了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工业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7.
蒋蓝 《中华遗产》2011,(12):74-91
漫长的岁月、大量的汗水、完美的技艺打造出的手工艺品,让使用者收获到取材天然、精工细作、个性、宜用的种种器物。日本美学家柳宗悦因此发出“回归手工”的呐喊。工业时代的手工之美何在?作者用自己的亲历,说明器具会在精工细作中增加美,又在此后的悉心使用中增加爱,时间越久越璀璨。  相似文献   

18.
《文史春秋》2009,(4):F0004-F0004
防城港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的北部湾畔,是一座沿海沿边的新兴海滨港口工业城市,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京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优势非常突出。共有5个国家级口岸,拥有中国西部地区、沿海地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多重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作者赠送的一部新书,我是满怀激情与悲情读完这部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