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飞 《文史博览》2009,(11):32-33
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陈独秀一生坎坷。也正因为如此,饱尝人世辛酸的陈独秀才对亲朋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暮年甚至发出“世无朋友更凄凉”的慨叹。他轻钱财,重感情,十分珍视亲朋友情,其与皖籍同乡、著名诗人潘赞化的交往,堪称一段传奇佳话。  相似文献   

2.
在陈独秀晚年的艰难岁月里,有一个叫杨鹏升的忘年交。正是由于杨鹏升的真挚友情和无私援助,才使陈独秀在维持生计之外,得以著书立说。陈独秀也因此在人生垂暮之年发出了"除却文章无嗜好,世无朋友更凄凉"的慨叹。  相似文献   

3.
意趣相投,以文相识,陈独秀与苏曼殊,民国初年的政坛与文坛上两颗耀眼的巨星,他们之间纯真的友情,让人感慨。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在开除陈独秀的原因和如何开除陈独秀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和冲突,主要表现在共产国际远东局想给予尽量多的机会和时间,要求陈独秀承认错误,希望他继续保留在党内;共产国际远东局最后同意开除陈独秀,主要是因为陈独秀在中东路事件上否定了"保卫苏联"的立场,不能容忍.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则更看重于陈独秀转向托派对本国革命和共产党的影响以及他反对中共六大路线.  相似文献   

5.
杨飞 《文史天地》2008,(4):29-34
在陈独秀的坎坷一生中,有个叫汪孟邹的至交好友。陈独秀曾经说过:“汪孟邹是我们家的大施主。”从1903年汪陈相识,到1942年陈独秀黯然谢世,汪孟邹都是陈创办杂志、出版著述的有力支持者和无私援助者。也正是由于汪孟邹的坚定支持和无私援助,知识分子出身的陈独秀,才得以在维持生计之外,创办了多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报章杂志。陈独秀也因此在其垂暮之年发出了“除却文章无嗜好,世无朋友更凄凉”的慨叹。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历史上,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最终又都被开除出党。这就是陈独秀和张国焘。恩 1916年,当陈独秀已是蜚声中国学坛的著名人物时,张国焘只是一个刚刚迈入北京大学校门的学子。当时陈独秀尚在上海,张国焘只是通过《新青年》才认识了陈独秀。 张国焘无疑是崇拜陈独秀的。他不仅崇拜陈独秀的学识,更崇拜陈独秀的风骨。那是在五四运动中,当北大被捕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陈独秀再也不愿沉默。为了营救被捕学生,他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于6月12日亲自走上街头散发。不幸被暗…  相似文献   

7.
杨飞 《文史精华》2009,(2):55-59
在陈独秀的坎坷一生中,有个叫汪孟邹的至交好友。陈独秀曾经说过:“汪孟邹是我们家的大施主。”从1903年汪陈相识.到1942年陈独秀黯然谢世.汪盂邹都是陈创办杂志、出版著述的有力支持者和无私援助者。也正是由于汪孟邹的坚定支持和无私援助。知识分子出身的陈独秀,才得以在维持生计之外,创办了多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报章杂志。陈独秀也因此在其垂暮之年发出了“除却文章无嗜好,世无朋友更凄凉”的慨叹。  相似文献   

8.
早在五四运动之前,高君宇就对陈独秀十分仰慕和崇拜,这倒不仅是因为陈独秀是高君宇所在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而更主要的是因为陈独秀是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新青年》(原名《青年》)的创办者和主编。当时《新青年》以倡导新文化运动而誉满全国,被人们誉为青年界的“明星”、“金针”、“良师益友”。因此,当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80周年了。当我们将告别百年沧桑的历史,昂首迈入新时代时,我们不可忘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篇章,我们更不可忘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是他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将中国从黑暗和愚昧中引领出来,走向寻求光明、真理的漫漫征程。毛泽东生前多次谈论陈独秀,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时期作为极有磁力的进步思想界的领袖,他的这段光彩照人的历史,是我们民…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之死     
陈独秀晚年,虽政治失意,贫居四川乡下,仍受到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关注:蒋介石派胡宗南、戴笠登门问政,有意请他出山;毛泽东要他写个检查,即可去延安颐养天年。托派指责他背叛;康生败坏他是特嫌。胡适赞赏他大彻大悟;至爱亲朋惋惜他斗志消泯。他不为所动,执著他的民主、科学、社会主义宣言。如今已盖棺52年,本文作者沿着他的生活足迹,拂去历史的偏见与尘垢,缜实地将这位暮年的历史人物,真实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出狱后,力图改善与中共的关系,但是王明诬陈独秀为"汉奸",使陈独秀改善与中共关系的希望破灭,终于导致陈独秀与中共决裂。这一系列事件,导致陈独秀的政治倾向和个人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朱洪 《百年潮》2005,(6):45-49
孙中山曾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出面营救过陈独秀,促使北洋政府释放了陈独秀;陈独秀也因为在陈炯民叛变孙中山的关键时期支持国民党,而深得后者的好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时期,孙中山和陈独秀合作密切、融洽.孙中山请陈独秀担任改组国民党委员会委员,并指定陈独秀出席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也为支持孙中山,做了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13.
早期国外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局限在简单的概述以及贡献、评价,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史料的挖掘,国外学术界对于陈独秀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研究层次也逐渐深入,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对于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陈独秀的历史定位、生平问题研究、陈独秀的思想研究以及陈独秀的比较研究。积极地了解、借鉴国外有关陈独秀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宽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跳出固步自封的研究"陷阱",进而推动国内有关陈独秀研究更加全面化、客观化。  相似文献   

14.
孙欲声 《攀登》2001,20(4):13-16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本从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民主的传播、是无产阶级民主的捍卫以及陈独秀民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建党时期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5.
徐光寿 《安徽史学》2007,(5):117-120
马启民、任纪虎先生认为拙作《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①在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等三个问题的论述方面,对陈独秀思想予以拔高,不符合陈独秀的本意,提出要与我商榷.其实,这些论述反映了陈独秀的真实思想,也是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理论意义和现代价值之处.另外,拙作并不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革命家和学者,在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无论其个人遗文资料,还是作为革命家尤其政党领袖的国家档案,均极为丰富。其个人遗文资料,1949年前即在其老友、学生和亲属们的大力推动下开始整理和出版,但主要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全面的整理和出版,主要有《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年谱》(两种)、《陈独秀著作选》、《陈独秀著作选编》和《陈独秀文集》。近20余年来,有关陈独秀的中外国家历史档案陆续解密、整理和出版,主要是《中共中央文件选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和《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1920—1945)》的正式出版和公开发行,使陈独秀遗文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出版工作有了重大突破,大大推进和深化了对陈独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劲松 《文史精华》2011,(9):12-18,1
1919年,陈独秀为推动五四运动进一步深入。被北洋军阀投入监狱。毛泽东发表《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文,表示强烈抗议,热情赞扬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并高喊“我祝陈君万岁!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精神万岁!”在延安,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学习小组会上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物周刊》2014,(35):104-105
把陈独秀的位置摆正 陈独秀之所以成为悲剧人物,是因为他中年的彷徨。大家晓得陈独秀早年是一个风云人物,参加反清革命,而最重要的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创办《新青年》。  相似文献   

19.
徐光寿 《安徽史学》2007,(5):117-120
马启民、任纪虎先生认为拙作《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①在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等三个问题的论述方面,对陈独秀思想予以拔高,不符合陈独秀的本意,提出要与我商榷。其实,这些论述反映了陈独秀的真实思想,也是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理论意义和现代价值之处。另外,拙作并不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冯迺郁 《史学月刊》2003,(5):126-128
党史界对共产国际与陈独秀的关系研究成果颇多 ,但是 ,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后共产国际与陈独秀的关系怎样 ,一直未见披露和研究。本文根据新的档案资料 ,对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联共 (布 )对陈独秀及中国托派的认识和处理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 邀请陈独秀去莫斯科以摆脱第三党的纠缠192 6年秋 ,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代表维经斯基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第一次向共产国际提出陈独秀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 ,并短期呼吸一下莫斯科的空气和调整一下情绪的请求。 192 7年 3月2 1日 ,维经斯基又一次提出让陈独秀尽快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