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9年元月6日,是我人生中刻骨铭心的日子,也是我远离父母第二次“断奶”、走上独立生活道路的日子。我随常德市一中六八届200多名高、初中毕业生下放到石门县官渡公社,我们初73班的24名同学被分在东红大队的东风、东红、永忠三个生产队。我和3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下到永忠生产队。那年,我刚满16岁。  相似文献   

2.
陈抗美 《湖南文史》2013,(10):59-60
1969年1月,我和四位同学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从上海“下乡”来到安徽的濉溪县(今属淮北市)白沙公社王楼大队吴楼生产队插队。1970年的春节过后,我比其他上海知青提前回到了我所下乡的生产队。回到生产队后我发现我原先住的房子被调换了,换到了仓库旁边的一间小房子里。  相似文献   

3.
心曲 《南京史志》2014,(2):112-112
亲爱的心曲姐姐: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这样交谈。我今年上高—了,爸妈给我选择了另一个区的高中,和原来初中的同学不在一个学校,让我非常难过,也非常孤独。我每天下晚自习就去原来的学校等着和同学见一面。我每天都想着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而现在的日子压力太大,和同学们又不熟悉,让我每天很不舒心。我也想高考考个好学校,但是怎么都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每天很害怕很焦虑,怕让同学老师和爸妈失望。心曲姐姐,您能帮帮我吗?期盼您的来信。  相似文献   

4.
莫强 《湖南文史》2012,(10):64-64
“文革”时期,我作为一名知青,下乡在湖南邵阳一个偏远的山村当农民。我在生产队扎扎实实劳动锻炼一年后,便被贫下中农推荐到公社完小当民办教师。这是我们公社唯一的一所完全小学,共有8个班(五年级与六年级各有两个班),10余名教职员工,高年级学生大多在校寄宿。  相似文献   

5.
张文宝 《文史月刊》2023,(12):21-24
<正>20世纪50年代后期,全国陆续成立了人民公社,公社下辖若干个村,每个村叫做一个生产大队,大队下面分成若干个生产小队,简称生产队,是最基本的生产组织,生产活动由生产小队为单位开展。每个生产队有一名生产队长,参加生产队劳动的成员称之为社员,生产队长每天安排每个社员的劳动任务,并负责检查验收。生产队一般按片划分,同一生产队的社员居住地相对集中,同一生产队的土地也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6.
1966年2月,春节刚过,作为省委“四清”工作队员的我,与其他60名同学一道,奔赴威宁回族苗族彝族自治县白马公社,在草海之滨度过了100多个日日夜夜,其中很多趣事至今难以忘怀。现将其忠实记下,既是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又权当一个普通人对那段历史的见证。跳蚤与虱子按照当时对“四清”工作队员的要求,我与工作组长梅某、队员郭君被分配住在白马公社草海大队小山生产队妇女队长吴顺娣家。3个人挤在十来平方米的牛圈上。因梅某是女性,中间拉块油布就算“二居室”了。3个多月的时间没有洗过一次澡,一来因为条件所限,二来也怕被指为不与群众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没有经过长征的老红军,今年已84岁。抗战八年,我一直在晋绥抗日根据地,那段岁月,今生今世难忘,因为那是我一生中经历过的最艰苦、最危险的日子,也是我从一个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日子。  相似文献   

8.
严珺 《神州》2011,(22):106-107
手机收到你的短信,很惊讶的一句话:"我要结婚了,回来当我的伴娘吧,给你留了位置。"最近是什么日子呢?似乎2011年是个步入教堂的好年份,很多熟识的朋友或是不常联系的同学,纷纷都传来了要结婚成家的消息。好吧,这是我听到的第四个让我当伴娘的朋友。这也是一种福分?不是吗?  相似文献   

9.
1949年,共和国成立那一年,是我永远难忘的一年。那一年,我结束了流离失所、有家难归的生活,告别了受欺凌、受压迫,连歌都不敢放声唱的日子。那一年,是捷报频传的一年,也是我与高小同学秧歌扭得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1980年初,我应新疆于田县委书记卢凤章的邀请,从和田报社调到于田县做农村调查。不久,我便来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城里人很少光顾的极端贫困的生产队——十月公社十大队五生产队。这个队1979年年终结算,社员每人一年的收入只有5.15元,每个劳力的收入也只有11.10元,一个劳动日值4分钱,只能买半个鸡蛋(当时一个鸡蛋是8分钱)。这是个以生产粮食为主的生产队,可自己生产的粮食只能解决口粮的一半。我和司机、翻译三人克服种种困难,在这里调查了三天,写出了《来自一个穷队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唐异常 《湖南文史》2008,(10):42-43
1980年初,我应新疆于田县委书记卢凤章的邀请,从和田报社调到于田县做农村调查。不久,我便来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城里人很少光顾的极端贫困的生产队——十月公社十大队五生产队。这个队1979年年终结算,社员每人一年的收入只有5.15元,每个劳力的收入也只有11.10元,一个劳动日值4分钱,只能买半个鸡蛋(当时一个鸡蛋是8分钱)。这是个以生产粮食为主的生产队,可自己生产的粮食只能解决口粮的一半。我和司机、翻译三人克服种种困难,在这里调查了三天,写出了《来自一个穷队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婉晴 《南京史志》2013,(11):4-5
2013年9月7日,江西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卉学前日子,一位年逾五旬衣着得体的男子拖着行李走进校园,负责迎新的同学迎上去问他:“大叔,您是送孩子来报到的吧!”大叔朗声笑曰:“我是大一新生,我是来报到的!”一句话把那位同学惊得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3.
分粮记     
正"各家各户分粮啰!"生产队队长敲着一面破锣,在村头村尾喊着。当时分粮是凭工分,由于父亲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分不了工分,仅靠母亲少得可怜的几个工分分粮,还不够全家六口人半年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特别是五六月青黄不接的时候,靠父亲微薄的工资,一顿分作两顿,加把米,多加把水,充些野菜,好不容易才把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秘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秘密,可是,你知道吗,我们初一(7)班50名同学共同拥有一个小小的美好的秘密。不相信了吧,且让我慢慢道来——开学不久,班主任陆老师一次不经意间走漏个人信息,她的生日是10月24日。我们班的每一个人便悄悄记住了这个特别的日子。下课,我们不约而同地走在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月8日,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心脏在美国波士顿停止了跳动,这个人就是王若水。  若水走了,我很悲痛。自1946年至他去世,55年间,我们交往不曾间断,声气相通,守望相助,可谓莫逆之交。在噩耗传来的这些日子,我多夜不能安眠,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王若水原名王志云,和我是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同学,他读哲学系,我读政治系。入学时,同住北大三院礼堂大宿舍,都是进步学生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因而结下了亲密的战斗情谊。1947年初,我和若水一同参加党领导的北大进步社团--呐喊社,更加自觉地投入学生运动。1948年5月上旬,若…  相似文献   

16.
寻常巷陌     
春去秋来,草长莺飞,日子流水般逝去。虎门巷,是我心中永远的少年贵阳。我的一位同学,曾经和我聊起儿时住过的虎门巷。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童年时光。她呢,就住在虎门巷旁边的另一条小巷,相距很近。  相似文献   

17.
正回忆七七级高考,不知从哪里写起?回想我当年参加七七级高考,是由部队推荐参加的;上大学的机会,也完全是部队给我创造的。我就由此写起吧。人生抉择吉林大学中文七七级整整80名同学中,有8位同学来自部队—可谓"十者有其一"。我也是这8位穿军装同学中的一员。这八位同学大多  相似文献   

18.
1968年仲夏,在“杀回老家闹革命”的一片激烈闹剧中,我与同学从湖南辰溪沅江机械厂(861厂)工业学校被遣返回沅陵一中初中部读书.当年11月1日,我与大多数“老三届”青年学生一道,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号召,下放农村当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到沅陵县凉水井公社枫香坪大队(今松山边村)檀木岭生产队.  相似文献   

19.
正此刻,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高中女孩,文文弱弱的神态中流露着愁苦,几乎是一直伴着泪水诉说着自己的心事:我有很多话要对您说,最让我难受的是,我爱帮助同学,可这让我陷入困境。比如昨天,不知道是为什么我邻桌两个同学发生了冲突。我发现的时候这边的同学已经很冲动了,我赶紧抱住了她,总算把两个人劝开了。随后我给她写信劝她,另一个同学知道了就说我偏心,我又得赶紧给那个同学解  相似文献   

20.
茅子良 《世纪》2022,(2):36-37
<正>我是1960年入学上海出版学校美术班的,和同学一起读了两年书,到了1962年7月底,学校遵照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停办”。校长即上海市出版局代局长罗竹风老师在全校大会上作了宣布:“学校安排美术班十名同学去朵云轩报到实习,两年后考试合格者予以毕业。”9月1日,我们到衡山路237号朵云轩人事科报到后,先去青浦参加农忙劳动半个月。回到单位实习的第一年,我和两名同学被安排在二楼朝南光线好的刻版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