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从313年拓跋猗卢“城盛乐以为北都,修故平城以为南都”时便应有所计划,但其时可能主要是以修整汉代平城县的城垣和建筑为主。  相似文献   

2.
宋代厢军中的壮城兵设立于宋初,其设置范围呈现出从北方沿边地区逐渐向南方发展的趋势;壮城兵是专事修筑城垣的专业兵种,不仅要承担城垣建设和修缮的任务,而且还常常被用于治河、运粮等杂役;北宋中期以后,沿边的壮城兵经过教阅,可以代替禁军守城,并被作为国防力量的组成部分列入了宋王朝的军事防御计划,发挥了正规军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厢军的复杂性质和厢军制度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作为封建时代后期潼关城垣建修史上最大的维修工程,乾隆五十二至五十六年的潼关城工堪称清代厅县级城垣维修耗资最巨的一次建设活动。基于大量清代奏折档案、方志和舆图文献,本文对潼关城工的背景、起讫时间、城工勘估、筹备兴修、竣工验收、经费追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考订,指出此次潼关城工是在朝廷和地方军政与技术官员主导下,从关中多县购办工料,由招募自省内外的工匠民夫具体实施,加以乡土人士的积极配合,使潼关作为"西陲雄镇"的面貌焕然一新,提升了其在政治、军事以及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功能;同时,潼关城工经费的追赔反映了朝廷和地方官府在追究城工责任方面的持续性,而乾隆皇帝从勘估之初"不可惜费"的态度转变为竣工后的"斤斤较量",是影响潼关城工评价和追究勘估、督工、承修等官员责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成都城始筑于公元前31O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作为天府之国的中心.其城垣的变更史籍多有记述.然而对应于今之街道却不甚确切.百错误难免。四川省文史馆编《成都城坊古迹考》一书《城垣篇》.根据史籍与当时现状对成都城垣的变化作了详细而周密的考述.然而受资料的局限.对清以前各代城垣的情况只是追行了较准确的推测。近年来成都市的考古工作者在城西同仁路中段、下段.通锦桥侧西城角边街.城南外南人民路8号、135号。羊皮现街.王家坝街.城东的青安街,天仙桥前街131号.东安南街等处对成部古城垣追行了发掘①(图一),基本…  相似文献   

5.
下菰城在浙江湖州市南二十五华里的云巢乡,西北倚和尚山,北面靠金盖山,东南不远有一条宽约70余米的东苕溪,自南流来,经下菰城后继续向北流向湖州,注入太湖.背山面水,形势优越(见图一).现存城垣系黄土夯筑而成,分内外两重,外城略似圆角等边三角形,对边距离800—820米;内城位于外城中部偏南处,形状与外城相似,而对边距离仅外城之半.内外两城,除南城垣外,保存都比较完好,一般高度在9米上下,内城北城垣残高在15米左右.  相似文献   

6.
辽上京城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辽上京城始建于辽神册三年(918年),会同元年(938年)建成,辽天庆十年,即金天辅四年(1120年)春,被金兵攻占。辽上京城作为都城存在了近二百年之久。辽上京是中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  相似文献   

7.
《旅游》2004,(11):83-85
我正穿行在小尤都斯的一片荒白的原野上,脚下是泛着碱花坚硬的滩,刚换穿没几天的新鞋,被高低不平的盐壳划得面目全非。透过稀疏的柽柳丛,看见一处古城遗址,从断烂的城垣仍可辨当年建城时的宏大规模。走近,发现城垣边立有一木牌,上写着“同古孜巴西古城遗址”,落款是新和县文化馆1981年。这座古城的名字让我发笑,略懂一点维吾尔族语言的我已经知道了它的涵义:猪头城。  相似文献   

8.
郑、韩两都平面布局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郑国、韩国故都新郑的城垣、城门及 城内各设施的考古勘查、发掘,结合文献史料,分析了郑国、韩国 两都城各自的特点,认为郑邦墓、仓禀、社稷、宫殿、太庙里南北直 线布局于都城的中央,而韩国灭郑并沿用其都城,对其城形制作 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央筑隔城,使韩都形成西宫城东郭城的布局。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的重要物化载体之一是城墙。刘庆柱先生指出,都城首先是城,而城的空间形式是以城墙围绕,城墙是区分都城或宫城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作为楚国最后一个都城的寿春城,探寻其城垣位置和范围是开展寿春城遗址考古学研究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日前,参加海峡两岸明史学术讨论会,得谢敏聪先生惠赐大作《北京的城垣及宫阙之再研究》。回京捧读,为其生动的文字,翔实的史料,新颖的议论,独到的见解所吸引,爱不释手。 诚然,有关北京的城垣、宫阙的研究,代不乏人,如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吕毖的《宫史》,清代朱彝尊的《日下旧闻考》,近人朱偰的《明清两代宫苑置沿革图考》,侯仁之的《北平金水河考》,以及单土之等关于文物、建筑方面的诸多论著。或述北京宫阙递嬗沿革,或论历史地理变迁,或详于明而略于清,或简于前而繁于后,各有偏颇。谢敏聪先生在充分研究了前人著述得失的基础上,鉴于城垣与宫阙为帝室定都不可或缺,便以明清时期的城垣与正式宫殿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除注重北平城址的演进外,对于现存宫阙规制特加以论述,略于明而详于清。并从都市的文化地位、制度渊源、规建思想加以探究,尤以后两项是他著所未有。从而构成了《北京的城垣与宫阙之再研究》的一大特色,亦是谢敏聪先生的独特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此学科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马面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面,《墨子》一书称“台城”,亦有称其为墙垛或墩台,它是突出在城垣外侧的一种台状的城垣附属性设施。马面的功能,既可以加固城体,又利于观察和防御。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1~12月,受公安县博物馆委托,荆州博物馆考古队对鸡鸣城遗址开展了考古勘探工作,并对城址南城垣进行了试掘。通过此次考古勘探,基本探明了鸡鸣城遗址的分布范围、文化堆积状况。对鸡鸣城城垣的解剖,基本明确了城垣构造及修筑的相关年代。本次勘探试掘为湖北地区新石器时期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春秋郢都无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郢都故址所在,至今尚未解决,被学界认为有可能为楚郢都故址的江陵纪南城、当阳季家湖古城和宜城楚皇城,作为春秋早期楚始都之郢的可能性都不大。春秋郢都故址至今未能找到,应是被"城"所蔽。结合文献分析及考古实证,可知春秋郢都并没有城,没有城垣遗迹,只是一个大遗址。  相似文献   

14.
南宋临安城经历了晚唐至南宋的营建,城垣格局也相应经历了历史变迁,从初建、扩大、定型直至消亡,对杭州城市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古发掘、历史文献和城市地理坐标研究考察,选取了临安城城垣南城墙走向、东南段城墙扩建、城门式样、城墙结构等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位于甘肃省民乐县城东南10公里的永固城,东接甘、凉咽喉之地的大草滩(今军马场),南连军事关隘大斗拔谷(今扁都口),是中原通往西域道上的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永固城东面有金鱼山,西面有庙儿山,城区为洼地,地下水位较高,古城城垣两侧有甘甜的泉水溢出,日久天长,便形成了水草丰美、景色宜人的东湖和西湖。永固城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其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大草滩这片富饶的畜牧基地,历朝历代都将争夺的战火烧在了永固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游牧于河西走廊的月氏民族就选定水草丰美的河西中部地区建造起东、西两座王城。西城是水泽之地的昭武城(今临泽县鸭暖乡昭武村),东城便  相似文献   

16.
辽上京城是辽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平面呈“日”字形,北部为皇城,南部为汉城。其中皇城内又有宫城,两城相套形成“回”字形的平面布局。辽上京城的形制布局特点及其营建规制,对后世都城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认为,辽上京城的整体规划布局、宫殿形制及其排列布局、城门形制和规制、门道基础做法、瓦当等都受到渤海因素的影响,这些渤海因素在辽上京城形制结构的完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体现了辽上京城的都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7.
酒泉县下河清乡皇城遗址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肃省酒泉县东南五十公里的下河清乡皇城村境内,有一座古城遗址,其地理座标为北纬39°32′,东径98°59′。古城内外均为农田,间有汉代陶片,城垣残高3—7米不等,墙基宽约3米许,城略呈东西长方形。悉为夯土板筑,东西长344米(外径约为)351米),南北宽291米(外径298米)。城的东北角向内折入(如图),即北墙东段向内折入35米,复折向东约94米与东城墙连接,总面积为101,308平方米。在折角处35米一  相似文献   

18.
正楚郢都纪南城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南方地区面积最大、古城垣保存状况最为完好的楚国都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在长达411年时间中,楚人以纪南城为都城,成功跻身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列,不仅成就了辉煌的霸业,也创造了可与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灿烂文明。纪南城遗址以其规模宏大的城垣遗迹,丰富的地下文化遗存,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19.
南虢都城上阳重见天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2000年1月8日,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政府联合举行“虢国都城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会上,河南省文物局局长常俭传向到会的专家、记者通报了李家窑虢国都城上阳城遗址的发掘情况。 在李家窑发现的城由城址、城壕、宫城、宫殿以及制骨、制陶、冶钢作坊和粮库组成。南墙已被河水冲毁,现存城垣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000──1050米,南北残宽56──610米,周长约3200米。城垣墙基宽4.5—6米,残存高度0.5—1.8米,墙基采用大版筑的方法分层夯筑而成。城垣外平行环绕两道城壕,内城壕…  相似文献   

20.
周俊玲  董艳 《丝绸之路》2009,(6):110-112
明南京城和西安城都是中国古代城垣建筑史上的典范之作,它们综合利用了历史上城墙构建的特点,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它们在建城地理环境、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二者又具有各自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