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灵,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美术家。在延安,钟灵写字漂亮几乎是家喻户晓,当时的延安城墙上的标语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抗战时期钟灵曾在延安城墙上写过一条宣传抗日的标语,由此上了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任中南海俱乐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走近方成     
我知道方成大名,屈指算来,已经有53年了。当时,我正在建湖县上冈镇读初中。《人民日报》上经常刊有前苏联漫画家库克里尼克塞以及中国漫画家方成、钟灵合作的国际时事漫画。后来,见到报刊上有文章说,方成、钟灵是“中国的库克里尼克塞”。只是方、钟是二位画家,而库克里尼克塞是三位画家合作的笔名。时正抗美援朝,如火如荼,小镇的街上,贴满了标语、漫画。而其中的漫画,有一部分就是包括我在内的班上美术爱好者复制、放大方成和钟灵的漫画而成的。从此,我一直是方成漫画的爱好者。1955年,我上了复旦大学后,阅读的范围广了,还不时读到方成写的…  相似文献   

3.
雨后,我来到明城墙脚下。一条被荒草淹没的小路,隐隐约约,蜿蜿蜒蜒,绕着墙根,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一片静寂。城墙寂寞地站立着。端详着斑驳的墙体,抚摸着他雄奇的脉象,我浸润在他曾经的辉煌中。登城墙,登上的,是历史;走过的,是风云;迈向的,是未知的世界。站在城墙上往下望,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散发着幽香的空间里,就像茶,在苦与涩之间漫散出一种古老的香味。暴露在外的砖头已经被摸得滑腻,但仍然能从他每一寸冰凉的肌肤上察觉到沉重而缓慢的心跳。静静地,闭上双眼,记忆深处浮现出冥冥的古战场,兵、马、刀、剑、天光;帝王、将军、战车,——多少…  相似文献   

4.
1950年以前,我国还没有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墙上悬挂的毛泽东画像是1945年在延安拍摄的一张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的照片。 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党中央对国家领导人标准像的重视。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了苏联,访问期间,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帅服的新照,显得华丽端庄、威风凛凛。而毛泽东的照片是延安时期穿着土布服装的老照片,看起来老旧,两者放在一起,反差很大。  相似文献   

5.
国共第二次合作前的一个插曲王庭岳国共谈判初期,延安大礼堂所挂的旗帜和标语毛泽东(右二)、朱德(右四)、叶剑英(右六)同国民党中央考察团负责人涂思宗(右三)、萧致平(右一)、邵华(右五)台影。1937年5月的一天,陕北山城延安如逢重大节庆之日,面目一新...  相似文献   

6.
毕苑 《炎黄春秋》2014,(4):87-93,85
1940年6月15日,萧军来到延安,这是他第二次来延安。第一次是两年前(1938年3月)的短暂停留.而这一次,他在延安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萧军一家随“鲁艺”前往东北解放区,告别了延安和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传统上一直把标语口号作为宣传政令和管理国民的一种手段而广泛使用,随着改革的进程和时代的变化,这些标语口号在传播内容和表述形式上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发生着变革。农村标语作为农村文化层面的一部分,关注农村标语对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标语溯源及其特点、标语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标语的分类和标语变迁的实质。希望通过对标语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标语,重视标语,通过标语宣传积极鼓舞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陈云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全党享有崇高的声誉。从1937年底到1945年9月,他在延安工作、生活近八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陈云先后主持中央组织部与西北财经办事处的工作,为党的建设与财经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央组织部要面向全国1937年11月29日,陈云从新疆到达延安。他是搭乘运送王明、康生回国的苏联飞机抵达延安的。在简陋的机场上,召开了简单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5~9月,晋阳古城遗址考古队在晋源镇康培集团苗圃内进行发掘时新发现一段城墙。新发现的城墙位于康培集团苗圃内西北角,西距大运高速公路约20米(图一)。此段城墙与地面上现存的西城墙方向一致,为了了解城墙的时代、夯筑技术等具体信息,在明确这段城墙的分布范围后,选择城墙南段进行了解剖。现结合发掘时的情况,简报如下。一、地层堆积新发现城墙的地层堆积,从解剖城墙时的探沟南壁剖面看,城墙东西两侧的地层堆积大致相  相似文献   

10.
去岁深秋,毛新宇在西安参加 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讨 论会之后,遵照他母亲的安排,专程到延安参加学习和寻“根”。 延安是他爷爷毛泽东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他母亲邵华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外婆张文秋、伯父毛岸英和其他许多亲人生活过的地方。他对延安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延安是他的第二故乡。然而,他只是梦中“回”过延安。这次才把梦变成了现实。 拜谒黄帝陵 10月24日一早,一辆面包车驶出西安市向北奔驰。车上是毛新宇和他的两位同行者。 黄土高原起伏不平的盘山路,车身不停地左转右倾,使毛新宇的思想也分外活跃起来。 时近中午。快到黄帝陵…  相似文献   

11.
1940年6月15日,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第一次是两年前(1938年3月)的短暂停留,而这一次,他在延安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萧军一家随"鲁艺"前往东北解放区,告别了延安和中共中央。这六年时间,是萧军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也是中共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萧军在此期间写下了内容丰富的日记—《延安日记(1940—1945)》(上、下卷),书中大部分材料对于透视中共政治文化传统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60多年前在延安,王大化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是抗日军民心目中的明星:他认真实践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思想。率先擂响延安文艺运动的锣鼓,为新歌剧创作开拓了道路。正当他在文艺的舞台上再创一番新天地时,不幸的是,1946年12月21日.年仅27岁的他就离开了喜爱他的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13.
殷墟与洹水     
一问题的提出甲骨文被发现后,罗振玉从古董商人口中打听到甲骨出土的确实地点——河南安阳县西小屯村。他根据《史记·项羽本纪》“洹水南殷墟上”的记载,考订出小屯就是殷墟,这里曾是商代的都城所在地。随着甲骨出土的增多,特别是自1928年开始,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这里进行的15次科学发掘,以及解放后的发掘,证实此地确实是商代后期的王都。这一结论已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这一结论引起了怀疑。其中疑问的产生是关于城墙的问题。殷墟科学发掘迄今已60个春秋,却没有发现一点城墙的影子。他们认为作为商代的都城是应该有城墙的,如早期的偃师商城、中期的郑州商城都有城墙,而晚期的小屯殷墟,若是王都不可能无城墙。  相似文献   

14.
我从延安到北京 ,见到周恩来同志的次数很多 ,听他的讲话和报告也不少。但与他单独接触只有二三次 ,虽然都是具体工作上的小事 ,却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1 943年初 ,周副主席 (在延安时大家对他的称呼 )邀请重庆各家抗战报社的记者来延安参观访问 ,他们组成了一个记者代表团。周副主席要举行一次秧歌剧会演来招待他们。他对这次会演非常重视 ,事先开了一个动员会 ,有鲁迅文学院、边区群众剧团、八路军贸收兵团、中央党校、保安处、延安直属分区、西北党校和枣园文工团等九个单位参加。周副主席对大家说 :这次演出不比平常 ,这次是给重庆来的…  相似文献   

15.
谢觉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早在延安时期,他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五位老同志就被尊称为“延安五老”。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谢老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成为沈钧儒、董必武之后的第三任最高法院院长。  相似文献   

16.
一、延安记者要求"采访自由"事件1941年初夏,在延安清凉山上的一个窑洞,我的爱人田海燕带我拜见了博古。我们为何拜访博古呢?这需要作点背景介绍。我的爱人田海燕,是四川泸州人。上个世纪30年代,他离开家乡到上海求学,进入中国医学院习中医。"七七事变"后,他通过邹韬奋先生介绍到了延安,先在抗大(四期)学习,毕业后先后在抗大政治部、新华社、《新中华报》工作。194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创刊,  相似文献   

17.
延安岁月     
贺敬之口述 《纵横》2009,(11):43-46
在延安的历史上,抗战八年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段时期。在那个时代,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怀揣着理想,历尽艰苦跋涉,前往这个西北的边陲小城,贺敬之就是这些青年当中的一位。不满16岁到延安,21岁离开这块当时的革命圣地,贺敬之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人生洗礼。  相似文献   

18.
李兆忠 《炎黄春秋》2014,(12):69-74
延安七年对于张仃的人生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张仃一生丰富多彩的艺术事业从这里开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延安,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个张仃。但是张仃的延安岁月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尤其是最初在鲁艺的一两年,处处碰壁,一事无成。然而,正是在鲁艺的挫折,促使张仃另求出路,促成艺术上的"转向",他由一名擅长变形夸张的漫画家,  相似文献   

19.
刘寻 《文史精华》2013,(4):62-62
这两个字是"犭日犭本"。这两个字念"日本"。对,就是日本国的"日本"。笔者上中学时的许红锴老师,年轻时投身抗日,曾任冀中根据地河间七区区长。许老师文化根底很深,写一笔好字,刷写标语成了经常性的工作,村头街尾留下他许多字迹。当时最常写的一条标语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中"日本"两个字,就写成"犭日犭本"。这是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与许老师一同搜集整理近现代史料时,听他讲的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20.
曾经一时雄奇伟岸的古代城墙,大多都没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最终湮灭于炮火或风雨中。在中国古代的城墙中,朱元璋亲自监理的南京明城墙,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历600多年风雨而未倒,今天依然固若金汤。南京城墙安若磐石的秘密,就在于它修建过程中严格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