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正”钱平生两见:于1943年读中学时我在先师王效曾先生家见过拓本,拓本为高善谦所赠,未见原钱。1942年7月上海泉币学社主编的《泉币》杂志第十三期刊载此钱拓本,并有高氏题跋。“此泉天正二字,居穿之上下,面左右及背右,各有日月形,天字从二人,遽视之如元字,正字亦奇,几不可识。而泉之制作,与夫铜质,颇似辽钱”(图一)。据此,我在《辽钱考略》(载《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刊》1985年上册)一文中述及此钱,附  相似文献   

2.
在存世的大量清代钱币中,有一种手工雕制的钱币比较有特色。这种钱币以“顺治”、“康熙”年号为多,观其形制和钱局所用母钱相距甚远,故非正式实用之母钱。目前许多资料上对此类“雕刻钱”都有记载,如孙仲汇先生的《钱币鉴赏》第119页介绍有“顺治”、“康熙”各一品,孙先生在书中采用了较谨慎的态度,未作评级。赵会元、谭忠善主编的《河南民间藏泉图录》第117页披露“顺治”二品。开封市钱币学会编辑的《开封、商丘钱币发现与研究》第264页也披露“顺治”二品、“康熙”一品,其中一品“顺治”除背左满文宝外,穿右多一金钱图案,“康熙”背为…  相似文献   

3.
友张柯系沪上画家.尤擅篆刻,嗜古泉非极精不收。一日同好数人在多伦路新雨楼品茗.张兄出一生坑小平钱,以钱背先试,众口一致断为一开门见山的北宋小平钱,翻转过来一看,钱文为“天下和平”(图1),乃稀见之品。余记得《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有一品(图2),今见张兄所藏为第二品。一般钱文中称“太平”者如北宋的“太平通宝”、清咸丰年上海小刀会铸“太平通宝”等:  相似文献   

4.
邹志谅 《新疆钱币》2006,(2):6-7,16
《新疆钱币》1999年第2期蔡龙根先生在“漫议红钱的早期伪品”一文中提到了“光绪通宝”背满文“宝库”钱,作者以朱氏父子著《新疆红钱》所录钱拓为基础,以该书图534、535、536、537四枚钱为对象,对它们是否属部颁样钱或建省纪念币作了讨论。蔡先生因背文有出现传形,特别是二枚面文“一统万年”背出现传形,满文描摹咸、同朝铸钱“字头右侧多了一点”等,否定了它们是清代铸造,以为是民国年间“仅是钱商与藏家开个骗钱的经济玩笑”,换句话说,作者以为它们是民国年间臆造的伪品。《新疆红钱》所录这四枚钱,  相似文献   

5.
南宋绍熙元宝背“光二”铁钱刘恩甫南宋光宗名,孝宗之子,在位五年,铸有铜铁钱。单在铁钱中,背就有春、同、汉纪地纪年钱。光州定城监也铸过铁钱,但极罕见。罗伯昭先生在《泉币》上曾云:“余藏绍熙背‘定二’、‘定三’者三数品,若背‘光’者仅翁宜泉古泉汇考载其目...  相似文献   

6.
记元代供养钱李学勤多年前曾见到一古钱拓本,所收元代供养钱品类甚多,不少是谱录罕见的珍品,不为学者所知。现根据当时笔记,加以介绍。该古钱拓本,系胡钧(忆山)藏品。据胡氏题记,他在1926年从蒙古喇嘛手中获得这种元代小钱数十枚,据称“蒙古寺院香炉中多贮此钱”。拓本中有一部分与《古钱新典》所举相同,还有若干是前所未见之品。就年号言,始于元英宗至治,而没有《古钱新典》讲的皇庆、延等更早之品,兹将谱录未见者分述于下:泰定帝钱有泰定元宝、泰定之宝、致和元宝、致和通宝、致和元年,通宝且有不同之品。文宗钱有至顺通宝、至顺通宝背“申”、背“酉”、至顺之宝、至顺壬申背“太乙”,后者仅于所引《泉货汇考》文中有之,没有拓本。顺帝钱有元统之宝、蒙文至元通宝、至元之宝(有小与特小二品)、至元元年、至正元宝、至正通宝小钱,后者正品也有各种,背有蒙文“卯”、“辰”、“巳”、“午”、“二”等。胡氏藏品中罕见小钱有:穆清铜宝,胡氏定为年号钱,“穆清”恐为寺观名号。确属年号的有宣光元宝、宣光元宝背蒙文“午”、宣光之宝。宣光为顺帝北去后嗣位的昭宗年号,“午”应指八年戊午,相当明洪武十一年。白龙元宝(背有一蒙文)、白龙之宝,从元宝背文看,和至正、宜  相似文献   

7.
泰和通宝不见于金及元明等的文献史料记载。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清乾隆时期官方编著的钱谱如梁诗正等编辑的《钦定钱录》没有涉及此钱者,但同一时期的钱币收藏家、钱币学者等的著录中则纷纷记录,如陈莱孝《历代钟官图经》云:“泰和通宝,真书,钱亦极精好,径一寸有奇,似像当二而史谱均不载……”①;沈学诗《历代钱法备考》日:“又有泰和通宝,真书,钱亦极好,径一寸有奇,似像当五而史谱均不载,又背有花纹及作虎形及面背两面同文者”②;沈氏《历代钱法备考》完成于嘉庆元年十月,其关于泰和通宝的记载,是对包括陈莱孝《历代钟官图经》等各家关于历代钱币相关记载进行考证后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古钱大辞典》和《历代古钱图说》均收录一枚面“顺治通宝”,背穿上“十”、穿右“一两”的大铜钱,二显系同一拓图,该钱上内郭右端似略残缺(图1)。《中国古钱谱》也收录一品(图2),《简明钱币辞典》亦录一品(图3),此二书所收拓本钱面内郭完整,未见残缺。这种顺治通宝当十大铜钱,旧时唯翁宜泉《古泉汇考》,江秋史《泉谱》载之。  相似文献   

9.
咸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样钱辨郭若愚1992年第四期《中国钱币》发表张宏林《咸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样钱》一文,我读了之后,觉得此钱是一枚臆造伪钱,因陈说理由,和同志们共同商讨。一、此钱(指咸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样钱,以下同)面“咸丰通宝”隶书四字对读,其文字风格和“咸丰通宝”背满文宝福局的小平钱完全一样。“咸丰通宝”满文宝福局小平钱一般径为2.5厘米,较此钱略小。但咸丰通宝满文宝福局有小平铁钱,也有铁母,钱径为2.7厘米,较此钱为大(图版见马批《历代古钱图说》2508枚)。今举铁母实物为例:(如图)面“咸丰通宝”隶书四字对读,背穿左右满文宝福。径2.72,面穿0.57,背穿0.72,厚0.21厘米,重8.8克。和此钱比较(见附表),两者文字风格和制造规格完全相同,铁母钱径较此钱略大。但铁母钱厚0.21厘米,重8.8克,而此钱厚0.31厘米,重8.2克,此钱较铁母钱厚三分之一却反而较母钱轻0.6克,这是不对的,可能该文报导的重量测得不够准确。二、此钱和咸丰通宝满文宝福局小平铁母线的文字风格及制作规格完全相同,而背文却为满汉文宝浙局,这是不可能的。宝浙局的咸丰钱有宝浙局的风格,其满汉文浙字的版式有当十、二十  相似文献   

10.
大泉五十背“井”纹钱杨树昌,姚中“大泉五十”钱发行于新莽始建国二年,是王莽庞杂的货币体系中最普遍和最主要的一种铸币。“大泉五十”品种极多,有面背合璧者,有左读、右读、旋读者,有重轮及面或背四出文者等。有的属铸造时错范,也有的是当时铸工的一种戏作。在此,我们向大家介绍一枚“大泉五十”背“井”纹钱。此钱径2.75,穿0.8,厚0.23厘米,重6.1克。铜呈棕黄色,造型笃实,传世老生坑。钱背由肉郭四角向外轮伸出八条线,与肉郭组成了一个大“井”字。始建国元年,王莽依照《国礼》,推行了一套“王田”之制。王莽在推行“王田”变革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大泉五十”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钱上铸“井”,或是意在昭告天下,“王田口井”。大泉五十背“井”纹钱@杨树昌,姚中  相似文献   

11.
北宋“至道元宝”背星钱刘洪旭"至道元宝"宋太宗赵灵至道年间(995~997年)铸。该钱面文为太宗所书,有真、行、草三体。太宗在位凡廿三年,五易其年号。从淳化起开御书及行、草入钱文之先河。笔者于1987年秋,从一批出土钱中拣选出一枚"至道元宝"背星小平钱(图一)。该钱为铜质,行书,旋读,直径2.53,穿宽0.56,郭厚0.11厘米,重3.69克,背穿上正中处铸一巨星。马定祥先生在《补说日本三大钱谱北宋钱》中指出:"'至道'钱背星者亦希,惜皆其名不彰耳"①。日人今井贞吉在《古泉大全·丙集》中收有"至道元宝"背星钱五枚,其中行书两枚②。孙仲汇、胡薇在《古钱币图解·绪论》中指出:"宋元背星月及竖划者通常能见,太平已为数不多,淳化、至道背星月则极难遇"③。注释:①《中国钱币》1986年第3期11页。②《古线大全·丙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页。③《古钱币图解》上海书店1989年8月第1版49页。北宋“至道元宝”背星钱@刘洪旭  相似文献   

12.
南宋宁宗庆元年间铜铁钱并铸,铜钱中小平、折二背俱从元至六,折三钱背四至六,但庆元年间江淮小平和折二铁钱中,蕲州蕲春监、舒州同安监、汉阳军汉阳监均铸有“七”字记年钱。《宋史·宁宗本纪》:庆元六年十二月癸卯,诏改明年为嘉泰元年。可知庆元无七年,那么,怎会有七年铸的庆元钱呢?当时朝廷对钱监的岁铸额均有限定,或是庆元六年十二月癸卯前。诸监已陆续完成了当年定额,钱监又不曾停工,于是提前跨入了“庆元七年”,  相似文献   

13.
《故宫清钱谱》记载:“乾隆二十四年,以回部既平,从将军兆惠之请,开局于叶尔羌城。由户部颁发钱式,仍用红铜,每文重二钱(合今7.46g),文为乾隆通宝,用汉文。背铸叶尔羌城名,左满文,右用回字”。初期铸行的背文为“叶尔奇木”,乾隆二十六年后,改为“叶尔羌”。  相似文献   

14.
常宝玉 《新疆钱币》2001,(4):43-43,F003
笔者在1999年于玛纳斯从一维民手中购得一串红钱(约百枚),其中有一枚乾隆钱甚为奇异。其钱如图(见封三)所示,重4.12g.面文“乾隆通宝”“乾”字长扁“日”,“乾隆”二字大而宽,“通宝”二字小而长。背文,穿左满文“阿克苏”,穿右5点维文“阿克苏”,穿上有一“阿”字,奇就奇在穿下是一“大”字,“大”字左撇连缘,右捺连缘,左撇右捺,“大”气十足。  相似文献   

15.
南宋铁钱已清理出不同品种四百余种,在《中国钱币》中陆续刊出。在继续清理过程中又发现了新品二十种。其中有六种年号钱。背文纪监钱二种、纪年九种、其它三种(见附表、附图)。南宋铁钱铸造监首次清理发现十监。这次新发现一枚“淳熙元宝”背穿上“泉”为前所不载。查丁氏《大辞典》、《图说》均有淳熙元宝背“泉”真篆两种铜钱。这枚背“泉”铁  相似文献   

16.
《中原文物》1982年第4期载谢世平同志的《介绍两枚周元通宝样钱》一文中说:一枚钱背有“飞龙戏珠”,另一枚“背穿上是一尊手持拂尘的坐像”,“经鉴定上列二品为铜制样钱”。又说:“五代后周时期用铜制‘样钱’,而且钱背制有‘龙’、‘佛’图案。”对于这一论断,实不敢苟同。笔者详察刊出的二枚被称作为“样钱”的“周元通宝”原拓墨本,拙见以为它不是样钱,而是后铸的厌胜钱。今不揣粗浅,求正于钱币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唐代以前,“茶”字还没出现,那时,茶的名称五花八门。《诗经》里有“荼”字,《尔雅》称茶为“槚”,《方言》称“蔎”,《晏子春秋》称“茗”,《凡将匾》称“荈”,《尚书·顾命篇》称“诧”。陆羽《茶经》总汇诸称:“茶,南方之嘉禾也……,其名一日荼、二日槚、三日蔎、四日茗、五日荈。”另外.还有一些别称,如水厄、酷奴等等。可惜没有一个字其原本含义是指茶的。  相似文献   

18.
兴朝通宝与永历通宝两种铜钱,曾于公元1647年左右在云南、贵州两省流通。但是否曾在贵州境内铸造这一问题,尚有争议。彭信威所著《中国货币史》“明代的货币”第646页记载:“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在张献忠被杀后入滇称东平王(公元1665年)铸兴朝通宝有三等,小钱重一钱五分,光背;稍大的重二钱六分,背有五厘二字;大的重六钱四分,背有一分两字。”千家驹、郭彦岗在《中国  相似文献   

19.
林霞 《福建史志》2002,(3):44-45
张际亮(1799~1843年),榜名亨辅,字亨甫,早年曾号松寥山人,自署华胥大夫,福建建宁人。著作今存《张亨甫全集》、《思伯子堂诗集》、《金台残泪记》、《南浦秋波录》等。他是我国近代爱国诗潮涌动之初出现的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外海凭凌、民生凋敝的年代,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其诗作倾注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和对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陈其寿谓其“高青邱后罕有其匹”,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称其:“天才俊逸,腾骧变化,雄视一代。其于诗刻意为之,而性情气格两两俱胜。”符保森的《国朝正雅集》更认为“嘉庆、道光以来作者,未能或之先也”。林则徐亦称其有经世之才。  相似文献   

20.
清朝统一新疆以前,流通于新疆地区的主要钱币,是准噶尔政权在叶尔羌(今莎车)铸造的一种铜币。此钱币用红铜打制,重二钱,钱面用托忒蒙古文打压出准噶尔台吉之名,钱幕(背)用波斯文打压出叶尔羌地名及回历纪年。据清人椿园七十一记载,这种铜钱“径五分,厚一分,无孔无文,如桃形。”这就是如今人们俗称的“桃仁钱”。据《西域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