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纵横》2020,(1):62-63
《纵横》杂志读者调查问卷发出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反馈。有的读者填好后拍照发给了我们,有的读者给我们寄回了纸质问卷,还有读者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件,讲述对《纵横》的喜爱以及与《纵横》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纵横》2006,(11)
《纵横》自今年第7期随刊发出《意见调查表》以后,至9月底为止,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数千封反馈的信函。很多读者对《意见调查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的支持。很多读者认真填写表格,并且还另外附信加以说明,在肯定《纵横》多年来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对刊物提出了诚恳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时间和人力所限,我们不能一一回复。在此深表歉意,谨向所有参与《意见调查表》的热心读者,一并表示我们最诚挚的敬意和由衷的感激!很多读者从《纵横》1983年创刊就开始订阅。他们从三四十岁开始,一直跟随着《纵横》成长的脚步,一起相依相伴走过了23年漫长…  相似文献   

3.
新年致读者     
《纵横》1998,(1)
一九九八年第一期《纵横》付梓了。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您收到杂志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为了让读者能尽早看到本刊,经与邮局发行所协商,《纵横》的出版日期由原先的每月15日提前到每月7日。 一九九八年的《纵横》,从封面、内容到版式都有新的变化。为  相似文献   

4.
转瞬之间,《纵横》创刊20周年了,可喜可贺!多年来,我与《纵横》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她的忠实读者。今天,我以读者的身份出席会议,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杂志社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致以崇高敬意!《纵横》创刊20周年,越办越好,充分说明,这是一本独树一帜、富有鲜明特色、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刊物。《纵横》是我喜爱的刊物之一,20年来,我一直自费订阅,从未间断。可以说每期必读,读则受益。从我阅读的体会来说,我觉得《纵横》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可读性强。《纵横》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相似文献   

5.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聚集于此,共贺《纵横》———这本年轻而充满生机的杂志创刊20周年。我代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向关心和支持《纵横》杂志的各位来宾、同志和朋友们表示感谢!向20年来为这份杂志辛勤耕耘,付出巨大心血和艰苦努力的全体员工表示祝贺!20世纪60年代,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创建初期,就编辑出版了《文史资料选辑》。《文史资料选辑》刚问世的时候,发行基本限于内部。读者主要是统一战线内部的上层人士和党政部门的领导同志,这个面是很小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为了充分运用文史资料这一笔文化财富,为对…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读者,当您收到本期杂志时,跨世纪的一年已来到我们身边。让本期《纵横》以新的面貌捎去我们对您的问候和祝福。 在过去的岁月里,依靠众多读者和作者的厚爱和支持,本刊在林林总总的期刊世界中,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影响力。我们和作者一起,在期刊文化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吴廷嘉同志的专著《戊戌思潮纵横论》(以下简称《纵横论》),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了过去这一研究领域的框架,颇有新意,特写此读后感,以与作者和读者共勉。  相似文献   

8.
《纵横》1998,(4)
《纵横》杂志自1983年6月创刊到1998年第四期,已出刊100期。回顾15年走过的历程,究竟有多少读者读过《纵横》,总共印了多少册,现在已很难统计,杂志从季刊到双月刊、月刊,编辑队伍新老交替,已更换了几批,但《纵横》的宗旨没有变: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反映中国近现代史,以“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奉献给读者。 《纵横》杂志从创刊迄今,始终得到全国政协领导的支持,邓颖超、胡厥文、许德珩、徐向前、周建人、胡愈之、杨拯民等都曾为本刊题词,文史资料委员会的领导对刊  相似文献   

9.
《巴蜀史志》2012,(5):30-31
2006年,我们创办季刊《温江纵横》,《温江纵横》力求以时为纵,以域为横,图文并茂地挖掘温江的历史文化,宣传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围绕中心,充分发挥史志工作资政的作用,既为宣传史志工作提供窗口,也为史志工作者展示才能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0.
读者寄语     
《纵横》2010,(5):25-25
《纵横》人所爱,史实传万家。人文素质好,挤满一书架。——广东读者李康义  相似文献   

11.
在《纵横》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我首先代表《人物》杂志和北京期刊界的朋友,向《纵横》杂志社的全体同人致以热烈的祝贺!《纵横》自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在此期间,中国的新闻出版业从管理体制、编辑理念到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有难以计数的报刊诞生、发展、繁荣乃至变味、消亡。期刊出版市场竞争激烈,争市场、争读者、争作者、争稿源现象越来越突出,而《纵横》杂志却以特有的魅力,长期保持着在文史类刊物中的重要位置,究其原因,我想无外乎以下几点:1.坚持历史的真实20年来,《纵横》杂志始终不渝地奉行“亲历、亲见、亲闻”的…  相似文献   

12.
深圳读者周自友、宁波读者黄进达等最近分别给本刊来信,反映他们在读罢《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的台前幕后》(载《纵横》1998年第12期)一文后,还想进一步了解军衔制被取消的情况。另,浙江海盐读者李志炎来信说,原文所称1955年授上将衔57名与史实不符,实际授上将衔的是55名,1956年授王建安上将衔,1958年授李聚奎上将衔。为此,我们特请原文作者再作新  相似文献   

13.
刘家强 《纵横》2014,(2):4-5,F0002,F0003
尊敬的李金华副主席,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纵横》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既为了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更为了展望未来。在此,我代表全国政协办公厅,向《纵横》杂志创刊3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以来支持《纵横》杂志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为《纵横》的发展进步付出努力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4.
《纵横》2007,(12)
2007年11月7日至10日,《纵横》杂志工作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纵横》杂志编委会主任卞晋平出席会议并讲  相似文献   

15.
高敬德  卢文端  施祥鹏 《纵横》2012,(6):F0002-F0002
从1983年创刊至今,《纵横》杂志始终以“亲历、亲见、亲闻”的视角,如实记录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为全国政协办公厅主管的大型文史类期刊,《纵横》不仅得到广大社会读者的喜爱和支持,也为历届政协委员热切关注,在海内外华人华侨中有着良好的声誉。近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海军     
编辑同志: 《纵横》今年第一期刊登了杨玉文写的《日本的陆军》,介绍了日本的陆军从组建到寿终正寝,对于我们学习二战史有很大帮助。我对日本的海军了解甚浅,贵刊能否再介绍一下日本海军的情况,包括舰只名称及被炸沉地点。希能满足我的这一要求,在此深表谢意! 湖南衡阳读者朱滇庆 1995年2月5日  相似文献   

17.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纵横》创刊20周年纪念座谈会,共同回顾这份享有盛誉的期刊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作为企业界的一员,我能应邀参加这样的活动感到十分荣幸。《纵横》杂志是一份以第一手资料表现历史的刊物,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通过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的回忆在这里得到真实的再现,这是《纵横》的特色和优势,也使《纵横》必然具有严肃性和高品位。依靠全国政协历届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依靠全国政协精英荟萃、人文资源极为丰厚这样一个有利条件,也依靠独树一帜的文化品格,《纵横》杂志在强手如林的期刊界长期拥有庞大…  相似文献   

18.
刘吉 《纵横》2003,(12)
《纵横》杂志社马威社长、胡太春总编辑并全体同志:您们好!值此《纵横》杂志创刊20年大庆,请允许我一名忠实读者向您们表示热烈的真挚的祝贺!这不只是礼仪性的,确实发自内心的祝贺。因为《纵横》是我每期必读,一直喜爱的一份刊物。我曾向我周边的一些同志推荐,无不称好。好在何处?(1)内容翔实可信,为近现代史研究提供极好的补充。这类刊物,趣味性固然重要,但真实性更重要。历史是决不可“戏说”的。贵刊始终保持历史的严肃性,这实在难能可贵。(2)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纵横聚焦”、“往事追忆”、“珍闻轶事”、“史事经纬”等专栏都是引人…  相似文献   

19.
参加今天这个座谈会,心情非常激动,使我回想起《纵横》创刊和开创初期的日日夜夜,我想今天在座的、不在座的当年的创办者,大家的心情一定和我现在一样,非常非常激动。在此,我首先代表现在已离开纵横岗位而当年曾为之奋斗过的人们,向《纵横》创刊2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参加今天这个座谈会,抚今忆昔,还有许多感慨。首先,我认为《纵横》的创办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思想解放的成果。从当年文史资料只为史学界服务,发展为还要为教育青年一代服务;从当年史料拘泥于亲历、亲闻、亲见,发展到在“三亲”的基础上,通过更多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为…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百年潮》2014,(3):80-80
正为加强《百年潮》杂志编者与读者的联系,我们自本期开始恢复《编读往来》栏目,不定期刊发读者对我刊的意见与建议。本期刊发的这几篇读者来信是从本刊2013年改版后收到的大量来信、来稿中甄选出来的,除表示检讨之意外,还兼作勘误。读者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编辑部工作的改进具有极大的意义。我们将参考这些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细化工作,把《百年潮》办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