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隋唐五代宋初佛社与寺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隋唐五代宋初,私社盛行;这个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寺院的兴盛时期。研究二者的关系,不论对了解私社的历史,还是对佛教史,都有重要意义。隋唐五代宋初的私社,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类主要从事佛教活动,一类主要从事经济和生活的互助活动,有些社则兼具上述两类社的职能。本文拟对主要从事佛教活动的社与寺院的关系略作探讨。佛教结社由出家的和在家的佛教信徒组成,这种宗教团体始于东晋南北朝时期。它起初并不以社为名,通常称为邑、邑义、邑会、法义等。入唐以后,“社”、“邑”已无严格区分,一些从事佛教活动的邑义也常以社为名,也有一些仍称为邑、邑义、邑会。为了便于叙述,我们把这些名异实同的宗教团体统称为佛社。  相似文献   

2.
敦煌社邑文书以记载晚唐五代至宋初民间社邑组织的各种社事活动为主,其中分布着大量社会生活方面的词汇。不少词语颇具时代性和地域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西北汉语的面貌。本文从中选取二十例略作训释,以扩大相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敦煌社邑类型很多 ,最常见的有里巷社、渠社、互助社、佛社等。按阶级组织的社邑尚未见。绝大多数社邑与寺院的联系只是思想上 (信仰上 )的联系。燃灯社、行像社为燃灯、行像活动付出的人力、财物 ,应属社众的文化消费范畴。寺院上层与部分僧俗吏民之间诚然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但寺院上层剥削的对象是部分僧俗吏民 ,而不是“社” ,剥削的方式是出租田土、碾、油梁与放贷活动 ,而不是燃灯、行像等社邑活动。立社文书中所见的“义聚”是社邑的同义语 ,不是公共积累。  相似文献   

4.
叶涛 《民俗研究》2009,(1):66-71
合山会是泰山民间香社的一种组织形式。本文依据泰山香社碑刻资料,对合山会的历史起源和演变、合山会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形态、合山会的历史价值等,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邑,在先秦文献中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组织体概念。《礼记·王制》等篇所言"量地以制邑"以及《周礼》所言"造都鄙"之类,都是政府在统一划疆分野,规划邑里。在此种形势下成立的邑,总具有社会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统一实体性,可称为社会政治经济实体邑,或官社实体邑。此实体邑不是国营经济,具有政社合一的特点,所以称之为官社。这种居民点,极其大者,一国之都可谓之邑;极其小者,数家之里落亦称为邑,如"十室之邑",若今乡里村落然。愈是这种基层居民组织,愈具有经济实体性。待战国社会乡邑行政化,这种邑以转型的形式编入国家行政网络,仍是一种政社合一的组织。  相似文献   

6.
正敦煌社邑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末,迄今已有80年的研究史,中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郝春文对此有较为系统的梳理(《中古时期社邑研究》,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第204—214页)。孟宪实《敦煌民间结社研究论著目录》收罗了111种论著目录,可见研究之盛(《敦煌民间结社研究》附录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但近年来,社邑研究渐趋沉寂,亟须对以往的研究史重新总结反思,以期成为今后研究的镜鉴。  相似文献   

7.
涿州永乐村旧有辽代石塔一座,其保存至今的塔身铭文记述了一村之内的几个佛教邑社30多年相继不辍的佛事活动,生动反映了辽代民间佛教邑社组织崇佛的情形。当时位于燕京南部的涿州是中国北方佛教活动的中心,其佛寺之众多,佛事活动之频繁,均盛于辽南京析津府所隶之其它州县。  相似文献   

8.
唐末五代宋初敦煌社邑几个问题的再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所说的“里巷社”只是泛指基层社会组织(如里、村、坊、巷等等)的官社。其时一些社邑既以“巷社”为名,论理就应以该巷全体人户组成为是。敦煌儒风坊西巷社有关互助活动的社条中,仍出现官社有关催驱赋役的内容,应与吐蕃时期赋役特别苛重有关。意识到这种阶级划分的存在,并自觉地按阶级进行结社,是很晚的事。至少说在唐宋时期尚未见这种结社。量化分析应遵循随机原则,在量化分析各种社邑活动频率时不应把某些“非实用文书”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至两汉的历史上,普遍存在着一种总名为“弹(或曰单、)”的乡村社会组织。这种组织的存在,乃是先秦至两汉乡村社会之所以区别于后世乡里社会的重要标识之一。汉代乡村保留着比较明显的古代官社共同体的影子,乡民间保留着比较密切的社会经济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诸多共同联系。从这些民间社会组织———不论是官办的还是民办官控的,抑或是民间自为的组织来看,其间所表现出的其时乡里民间社会自治、自助的精神还是很浓厚的;同时乡官权力重,政府对乡村社会的控制能力强,显示出古代官社共同体的遗风。  相似文献   

10.
赵彤梅 《中原文物》2023,(4):127-132
位于博爱县金城乡武阁寨村的武德于府君义桥石像碑,立于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是一通集佛教造像与记载武德郡僧俗修建义桥的功德碑。该碑不仅记录了古怀州的历史、文化、山川、河流与交通,还反映了当时佛教邑义组织修建义桥的善举。本文拟从武德郡的历史地理、民间信仰、邑义组织的修桥义举、造像形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侧面反映东魏时期佛教在民间的发展以及佛教艺术中国化进程,以补东魏佛教造像史之阙。  相似文献   

11.
叶涛 《民俗研究》2004,(3):100-111
泰山香社是指以泰山神灵为奉祀主神、以到泰山朝拜为结社目的的民间信仰组织。泰山香社兴起于唐宋,繁盛于明清,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对泰山信仰中民众进香行为的研究,离开了泰山香社则无从谈起。历史上,  相似文献   

12.
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内石刻保留了大量北宋定州区域的佛教社邑组织的信息,参加的有军人及其家属,本文利用这些珍贵的石刻资料,对北宋定州区域各番号驻军参加佛事活动进行了分析统计,认为定州军人,尤其是中下层军人,是参加佛教社邑组织及日常佛事活动的重要成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当时佛教兴盛、受军人家属的影响及基层军人的生活困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社的建立及其对我国现代科学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科学社是我国现代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群众性科学团体。它成立早、规模大,曾为我国现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在我国现代科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于国内国际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科学社的活动历史表明,一个有效能的科学组织,对于现代科学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对中国科学社的历史功绩作出正确的评价,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闽境自从有了“建安县”、“建安郡”、“建宁县”、“瓯宁县”、“建宁府”和“建安道”等举足轻重的行政区域.便出现了带有“安”字和“宁”字的邑名。这种“安宁文化”的辐射力与渗透力,与建瓯系闽源之地以及在闽境历史上的“领头羊”地位有关。其后衍生出来的邑名,共有“十安”、“六宁”.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时期敦煌的巷社并非官社 ,而是纯粹的私社 ,官社虽然存在 ,但由于材料太少 ,很难做明确、具体的说明。敦煌的社邑虽是以各阶级、阶层混合结社为主 ,但按阶级、阶层结社的现象也确实存在。依据具有实用性质的敦煌社邑文书进行量化研究 ,敦煌社邑的活动是丧葬互助活动最为频繁 ,也最为重要 ,春秋二社和佛事活动的频率大体持平 ,亦均属社邑的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丧葬互助是社邑的基本功能,敦煌社邑文书中的"营葬"即社人赠送丧葬用物资助丧家营办丧事。敦煌社邑文书中的"营葬"用物主要包括色物、粮、饼、面、油、酒、柴、麻、车舆、祭盘等物品。全面考察这些用物的内涵、功用和性状,有助于加深对敦煌社邑文书的理解,为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研究提供鲜活资料。  相似文献   

17.
谭景玉 《民俗研究》2014,(4):94-101
山东省济南市灵岩寺辟支塔上镶嵌的十方功德碑是研究北宋前期山东地区佛教结社的重要史料。北宋前期山东佛教社邑首领的名称比较复杂,虽有一定的层次关系,但不像国家官制的等级层次那样分明。其成员分布很广,多为乡村普通民众,也包含少量市户,比较常见的是以家庭为单位加入。它们多以地缘关系结成,比较多的是以村落为单位,一般是一村一社,也有的是一村多社;另有以乡村行政组织"管"或"乡"等为单位结成的社邑,表明北宋前期山东民众对乡村行政组织和国家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北宋前期山东地区的佛教结社在名称和首领的称呼上与唐代以来佛教结社的发展趋势一致,但在僧人的参与和结社的内涵或相关活动方面却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科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早期以历史地理文献研究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谢承仁先生以十年之功,整理出清代历史地理学大家杨守敬文集,出版了《杨守敬集》,煌煌13巨册,该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承续前志,郗志群教授对杨守敬及水经注也有深入研究,发表《水经注疏版本考》等多篇有影响力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宁可、郝春文教授著有《敦煌社邑文书辑校》一书,是对中古历史社会地理研究的一个开创性成果。21世纪以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者陆续关注中国中古社邑、中国古代荒政、中国古代战争、中国古代政区等涉及到历史社会地理、历史灾害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及历史政区地理等多个研究领域,并相继有系列学术成果奉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梳理莫高窟现存的社(邑)人开凿和重修洞窟的供养人画像和题记,结合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有关社人修建洞窟的文献,对唐宋时期敦煌社人修建莫高窟活动的历史状况进行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20.
张秋萍 《广西地方志》2011,(4):56-60,30
随着人们对娱乐等社会性需求的加强,官方允许的社祭反被民间用作祭祀各种庞杂神灵的迎神赛社的理由。“跳岭头”持续一定时间长度的狂欢与酬神表演,在某种程度上与社祭的种种需求契合、秋社与秋傩又在时间上吻合,种种历史巧合发生了奇妙的结合,“跳岭头”被吸纳进秋社中;社也成为“跳岭头”内涵的重要组成,并被利用来划分“岭头”一定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