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着追求者的足迹与心声──《中国西藏山川植被》述评李渤生1993年9月13—1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保护会议上,我与“小木屋”的主人徐凤翔教授又会面了,当时我任大会秘书长,会务繁忙,与她匆匆寒喧几句未及长谈,她向大会赠送了一本精美的...  相似文献   

2.
灵魂的向往     
胜景 《中国西藏》2003,(1):38-39
自1992年首次入藏后,我就一直盼着重返西藏的一天。2002年7月,一段奇缘圆就了十年的梦,我有幸作为《中国西藏》阿里人文·生态考察队的一名成员,再次入藏作了为期23天的西域穿越。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之为西域极地。南线进北线出的考察线路,沿途的人文景观和奇特的地理风貌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但崎岖的道路,暴晒的阳光和高原缺氧反应,给我们几乎又是一次生与死的搏击,是一次尝试“死而后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西藏的植物     
很久以来,人们对西藏的植物知之甚少.不少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西藏地势高亢,气候酷寒,可能是不毛之地。19世纪和本世纪初,一些外国的植物学家、探险家曾在西藏进行过考察,发表过一些报告,使人们对西藏尤其是藏南、藏东南的植物有了初步了解。然而,他们中的一部分却断言西藏北部——羌塘高原腹地只有53种植物,这就更加深了西藏植物种类非常贫乏的印象。直到1950年之后,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各种类型的植物考察队,对西藏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其足迹遍及西藏各地,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揭示了西藏植物多样化的全貌,引…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藏》2013,(6):96-96
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牦牛以其一切成就了高原族群的衣、食、住、行、运、烧、耕,涉及到高原的政、教、商、战、娱、医、文,并深刻地影响了高原人民的精神性格。它是西藏的象征,承载了雪域高原民族的悠长的历史,是藏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符号。牦牛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体现了丰厚的精神价值,具有明显的文化地标性以及在地球最高处的人类精神的导向性,内涵极其丰富。为祝贺2014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西藏牦牛博物馆开馆试运行,《十月》杂志社、西藏作家协会、西藏牦牛博物馆筹备办特联合举办“牦牛之歌”文学作品征文活动,并出版《十月》杂志专刊(牦牛之歌)。  相似文献   

5.
《旅游纵览》2014,(9):1-1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誉,是世界上独特的生态环境地域单元,被人称为“江河源”和“生态源”。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山川秀美,河流清澈,野生动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植物繁茂,是世界天然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游知行 《世界》2013,(4):46-49
天空很蓝很近,仿佛只要踮起脚尖,伸出双手,即可碰触。被称为“南菱之心”的玻利维驻西部高原拥有着比肩西藏的海拔,这样的高度令人神往,也令人止步。当初,六国之父西蒙·玻利瓦尔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解放了这里,还将“玻利维亚”作为国名。  相似文献   

7.
书讯     
《西藏自然和生态》刘务林主编。该书是在《西藏自然保护区》一书的基础上完成的,书中保持了国家对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增编了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生态保护优先的大潮中,新建和调整、扩大的生态环境保育实体,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西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育现状,较全面地描述了高原秀美  相似文献   

8.
早在几年前西藏就把旅游作为雪域高原的支柱产业之一,各地区也纷纷举办各种类型的“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交流活动,比如山南的“雅隆化节”;日喀则的“珠峰化节”、“江孜达玛节”;昌都的“康巴艺术节”;林芝的“工布年”;那曲的“赛马节”;拉蒴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9.
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回顾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展示雪域高原50年来的足迹和神采,抒发各族人民对西藏的无限热爱,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西藏杂志社、民族画报社共同主办了《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书画摄影展》。书画摄影展分为“情系西藏”、“祝福西藏”、“魅力西藏”三个系列,主要展出了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重要贡献的原十八军将士以及曾在西藏工作过的领导同志的书画作品,全国各民族知名书画家为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专门创作的书画新作。展览吸引了许多“老西藏”和北京观众,也为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和中央第四…  相似文献   

10.
正鲁朗平均海拔3700米。位于我国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西北侧,念青唐古拉山向南延伸的余脉与喜马拉雅山向东发展的山系相连接的峡谷地带。鲁朗藏语译为"龙王谷",也被译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贯穿自色季拉山以北至东久高原山地峡谷地域是一片被森林覆盖环绕的千年净土。这里的人们世代以狩猎、放牧为生。西藏玛卡种植基地在这片未曾耕种的千年净土上,繁育了最纯净绿色的高原植物-玛卡。  相似文献   

11.
多杰 《中华遗产》2018,(9):126-129
西藏的“县”曾被称为“宗”,这个奇特的名字,来自俯瞰一方的城堡。百姓仰视它,民众归属于它,高原近千年的统治历史,也藏在这小小的地名背后。  相似文献   

12.
通天之路     
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八分之一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千年祈盼梦想成真1300年前,美丽的文成…  相似文献   

13.
悠悠高原,茫茫雪域。仅仅在20多年前,西藏还被视为神秘之地,因其交通不便,阻止了绝大多数人圣地神游的梦想。还在1年前,便捷的航空旅行同样让进出西藏的人们望而却步,北京至拉萨来回机票价格高达5080元,而这相当于东南亚一些旅游线路的价码。“进藏比出国还难”,这也使西藏得以一直维持神秘,让好奇者愈加好奇,让向往者更加向往,西藏的神秘感被夸张,被放大。  相似文献   

14.
正雪域之巅,天高云淡,遥忆当年,壮志凌云。曾记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风起云涌;1955年,西藏设关提上日程,势在必行;1959年,西藏筹备建关,31位勇士们整装出发……1962年5月10日,新中国西藏地区海关机构正式建立。这是人民海关事业在雪域高原的伟大胜利!从此彻底结束了百年来,西藏海关被帝国主义操纵,西藏作为英印资本家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屈辱历史。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党和人民掌握了西藏对外经  相似文献   

15.
西藏的自然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的自然区域郑度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誉。作为主体的西藏约占整个面积1/2。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有大片区域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人们常把它视作地球的“第三级”。然而高原所处的中、低纬的地理位置,使它形...  相似文献   

16.
霍巍 《中国西藏》2006,(4):24-29
人们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意思是它犹如一条高原彩虹,可以通向幸福天堂。作为一名考古学,我有幸参加了青藏铁路西藏段沿线的考古调查.亲历了一段难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雪域文化是藏族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骄傲。——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 刘迅高原之宝,爱极痴迷,感同身爱,科艺并蒂!——自然生态学教授 徐凤翔  相似文献   

18.
一、从事新闻工作的回忆我的籍贯是许昌县椹涧乡军张村,1966年支边进藏工作,在西藏米林、昌都两地工作7年,1974年后在拉萨新闻部门工作,2011年3月从西藏退休回到河南。现在,我每天用电脑看新闻写博客,这已经成了我的例行“公事”,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然而,有谁知道我们这些“老西藏”(新闻人)是怎样写作稿件和发送稿件的呢?谁都知道,西藏是个遥远、偏僻、高寒而又神秘的地方。尽管西藏已经和平解放60年,实行民主改革50多年,雪域高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造福高原人民光明工程占堆项由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的国际眼科大型援助项目—光明工程,已在“世界屋脊”上广泛开展4年,到目前为止,已有6000多名因患白内障失明的各族人民重见高原蓝天白云。位于布达拉宫脚下的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总部,副秘书长阿沛·晋源...  相似文献   

20.
24年前,李渤生打开了西藏植被的基因宝库;今天,他强调西藏的旅游应该是严格的生态旅游。他已年界花甲,但看上去比这个年龄段的长者更健朗,花白稀疏的头发,并没有使他像个老者。如果把他稳健的步伐归功于30多年来的“登山运动”,气血红润的面孔则应该“归功”于高原紫外线超强的阳光——李渤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东亚自然保护研究、监测与培训中心主任,曾51次赴青藏高原考察、6次徙步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于1998年率雅鲁藏布大峡谷科考队一分队,成功完成了人类史上大峡谷的首次穿越。走进基因宝库为了探查雅鲁藏布大峡谷顶端植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