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许多续修志书的人民政府分志都设有"施政纪略"(或称"施政纪要"、"施政辑要"、"政务纪略")章节。施政纪略写什么?这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难在施政和党的决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界限不好分清。  相似文献   

2.
志书中党委体现决策职能、政府体现施政职能,是编纂者应该把握的原则。但在实践中由于存在对决策、施政的概念和内涵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也由于客观现实中党政不分的特殊性,志书中会出现不同的记述方式和效果。决策、施政分开写、分散写、合并写三种模式中,合并写更合理一些。  相似文献   

3.
詹跃华 《广西地方志》2013,(1):35-37,65
人民政府篇章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施政纪要章节又是人民政府篇章的重点,写好续志施政纪要章节十分必要。一是科学设置续志施政纪要的篇目,分析确定政府施政行为的章节名称,按事类设置施政纪要章节的节或目。二是准确记述续志施政纪要的内容,时限既要灵活承接,又要严格控制;内容既要记施政举措,又要记施政成效与失误。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对重大决策和施政纪略四种不同记述方法的分析,认为重大决策主要记述党委对一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战略思想及重大举措;施政纪略主要从政府施政的角度,记政府如何施政与施政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藏》2001,(2):60-60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张羽新发表在《中国藏学》2000年第四期上的章,对民国期间历届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和施政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论述。第一,维护国家对西藏的主权。利用政府宣言和立法等形式.维护国家对西藏的主权,是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施政的主要方针。民国之初,外国侵略势力妄图乘中国政权更替、局势动荡之机,实现分裂我国西藏  相似文献   

6.
施政(有的志书称政务政绩)是新编政府志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记述内容,但是如何记述该项内容,特别是如何记述好旧社会历代政府的施政,这对保证志书质量关系重大。新编三级志书对旧社会政府的记述,一般都设有县署、府衙、市政府、县政府、省政府章或编,章或编下设施政纪略或政务政绩节、章。纵观众多志书评议稿和已经出版的三级志书对该项内容的记述,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是既无功也无过。有些志稿对旧社会政府施政的资料很少,有的根本没有记述,使读者看后有既无功也无过的错觉。二是只记有一些“反动透顶”“残酷压迫人民”“腐败无…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24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在南宁明园饭店9号楼接见《广西通志.政府志》编辑室编纂人员,与编辑室人员畅谈两个小时,就《广西通志.政府志》中政府施政纪略的撰写及自治区第九届人民政府施政纪略的记述重点作重要指示。李兆焯副主席指出,编纂政府志是件大事,志书是历史档案,记述要客观、真实、可靠、实事求是,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检验。志书编纂要切实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条例、规定及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的指示办。记述政府施政要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脉络、为蓝本。因为政府每年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所做工作报告都是经党委讨论同意,而且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是政府施政决策和实际操作的最权威和最真实的依据。每年政府的施政行为都是在政府工作报告基础上的具体化,因此,政府施政纪略也应以此为主线去收集资料和进行编纂。当然,政府在施政过程中,除了按每年人大会议审查的工作报告去办以外,会有因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随时提出的一些重大工作任务,也要编入施政纪略。政府施政纪略要写大的方面,要层次分明,既要写决策、规划、措施,也要写实际工作内容;要体现政府施政的连贯性,每届政府施政的连贯性,每项工作的连贯性,注...  相似文献   

8.
张凤雨 《广西地方志》2012,(2):11-13,17
首轮修志,曾对党委决策与政府施政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各市县志大多设置党委决策与政府施政章节。进入第二轮修志以来,方志理论研究继续深化。本文分析第二轮志书党委决策与政府施政记述存在的问题,从选取事项、记述要素、记述角度、篇目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代社会中重大决策和施政辑要的实际情况,在志书中设置重大决策和施政辑要具有积极意义和必要性,但应合理收录。总的来说,志书中的重大决策非重大而不录;施政辑要应择其要点而记之。重大决策和施政辑要在志书篇章类目有两种记述方式,一种是集中升格记述,另一种是分别在党委、政府门类中分散记述。为突出两者的重要地位,可以使两者合二为一,形成独立篇章,彰然醒目。重大决策和施政辑要的记述要素包括重大决策的制定背景、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以及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一"政治"发覆源于希腊语的政治(politics),原本为城堡之意,后来指城邦制下的公民参与管理的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2页)。汉语中,"政治"一词,其来尚矣。《尚书》的《周书·毕命》篇便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之表述。不过,中国古代的"政治"并不是一个词,是"政"与"治"的组合。"政"指一个王朝或国家的制度、秩序与施政方式,是静态的呈现;"治"则为动态,原本为动词的治理之意,指施政活动,并引申为治理结果的良好状态,所以《周礼》的《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的说法。后来成为一个词组,也是体现主  相似文献   

11.
明弘治年间朝廷在赣州设立南赣巡抚加强对南岭山区的动乱治理。南赣巡抚下辖跨越四个布政司的广阔巡抚辖区,看起来辖区广阔,职权却为中央限制,施政常受阻碍。嘉靖末年,南赣巡抚为加强动乱治理与拓展施政空间,提议在邻省广东设立新县划入江西赣州府,此举立刻引起广东官员集体反对。虔粤双方此后围绕平远设县事宜展开争夺。以该次设县争端为中心,通过梳理南赣巡抚在明代中后期为了打破施政困局的种种努力,讨论明代中晚期南赣巡抚的巡抚辖区以及职权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2.
当今《政府志》编修工作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对旧社会政府施政,特别是对国民党的地方政府施政的编写,是否正确地把握记述的中心,是否科学地、恰如其分地记录了其本来面目,在很大程度上说,直接影响本届《政府志》编修质量的高低。在这方面,我们曾走过弯路,工作有过反复。1996年底,我们提交的《广西通志·政府志》评审稿,在“中华民国时期广西省政府”篇下设3章,除第一章“政府机构与职官名录”外,设“旧桂系统治广西时期施政概略”、“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施政概略”两章分述省政府施政。节题多为“陆荣廷当政初期的一些…  相似文献   

13.
台湾方志的编纂,始于1685年。迄今已约三百余年。期间经历清朝、日本殖民统治与国民党统治三个时期。由于政权的更替与时代的变迁。方志的编纂既呈现不同风貌.志书的内容体例也呈显不同的特征。以日据时期为例:1895年日本统治之初,先后进行有关台湾习惯、人口、土地的调查,又积极搜集清代纂修台湾方志与采访册稿。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除了少数延续中国修志的传统之外,大多为了施政需要或是纪录施政情形.而出现近代形式志书的纂辑。  相似文献   

14.
在兵团第二轮志书中,要将重大决策与施政作为重要内容花大力气写好,在党委编章设置重大决策章节,与党委编章相对应,在行政编章设置重要施政章节,应筛选最准确的事实资料,采用最合适的标题立意,选择最恰当的记述角度,选取最佳的记述模式,对重大决策和施政进行客观记述。  相似文献   

15.
北魏旱灾频仍,百姓困顿离散,避灾求食,往往激变为大范围的骚动。基于此,北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整治旱灾的政令,包涵了大量的荒政施政策略,展现了当时皇帝的施政艺术。  相似文献   

16.
赵凯 《沧桑》2014,(1):39-41
北魏旱灾频仍,百姓困顿离散,避灾求食,往往激变为大范围的骚动。基于此,北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整治旱灾的政令,包涵了大量的荒政施政策略,展现了当时皇帝的施政艺术。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知道,元初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教首领的共同合作与努力之下,西藏地方成功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为实现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元朝中央政府必然要采取相应措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过去多围绕汉藏文献史籍的视角展开。实际上,在中国内地与西藏的寺庙和博物馆内,保存着许多与元朝在藏地施政有关的珍贵文物材料,包括牌符、文书、法旨等,它们对于研究以上历史问题,具有文献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直观与客观的特征。在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档案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整体衰败,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所谓"救济农村、复兴农村二语,渐已蔚为时代潮流……国家内政,除以农村为全部施政之对象外,更有何事急于此者!"①1933年是"农村复兴"思潮事功显见的一年,以国民政府行政院之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成立为标志,"举凡政府机关,有识之士,无不以此为当务之急"。②此后,整个知识界和政界的热议主题无不以"复兴农村"为旨归:"一九三四年中国学术界所贡献于农村问题者,可谓空前,时髦所至,人人以谈农村问题为荣,一变从事憧憬都市文明之正面  相似文献   

19.
张保同 《史学月刊》2013,(2):125-128
巫术在远古人类试图控制和利用超自然神秘力量的活动中产生后,深深嵌入中国文化的骨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近些年来,对巫文化的研究引起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视。作为儒家文化定型期的汉代,尚巫之风炽盛,从礼制到法令,从施政到政权更替,从民俗到思想领域,  相似文献   

20.
韩德让(941~1011),中国辽代圣宗时大臣,祖籍玉田小韩庄(原名韩家庄)。后赐名德昌,又赐姓耶律,名隆运。唐末,其祖韩知古被掠至辽为奴,后官至中书令。韩德让自幼受家庭影响和父辈熏陶,智略过人,深明治国道理。他是辽臣中辅政最久、集权最多、宠遇最厚、影响最大的一人。对圣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以及维护辽宋盟约等,他都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