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家》2021,(4)
正三、乾隆朝御窑瓷器的主要品种1.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瓷器乾隆朝御窑青花瓷器系大宗产品,不但产量大,而且式样多。其最大特点就是生产逐渐程式化,而且费尽心机去体现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中既有承袭雍正朝御窑青花瓷器遗风的仿明代青花瓷器之作,也有独具本朝特点的创新之作。雍正朝盛行的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朝等青花瓷器,影响了乾隆朝很长一段时间,不署款识的作品很难区分哪是雍正朝,哪是乾隆朝。乾隆朝仿明代永乐、宣德朝青花瓷器造型见有无挡尊、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式执壶、锦纹壮罐、折沿盆(图21、图22)、撇口碗、松竹梅纹盘、把莲盘等。这些仿品在青花色泽方面,  相似文献   

2.
1965年陕西长安县沣西公社大原村的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了两件铜器,一为父癸尊,一为子尊。同年为西安市文管会征集入藏。现将二器分别介绍如下: 父癸尊侈口,长颈,微鼓腹,高圈足(图一)。三道扉棱依颈、腹、足分为三段。通体以雷纹为地,主体花纹可分作三组:颈部为蕉叶形蝉纹,下横蚕纹一周;腹部为兽面纹两组;圈足亦饰兽面纹两组(图二)。此尊  相似文献   

3.
赖金明 《收藏家》2008,(1):38-42
三、明代梅瓶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梅瓶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明代宣德青花缠枝莲纹梅瓶(图14),高31.7、口径5.5、底12.2厘米。圆唇口,短束颈,肩部较丰满,腹部以下渐内收,胫部微外撇。全器饰青花纹饰三层,肩部为折枝果纹,胫部为折枝花,腹部主题纹是缠枝莲,各组纹饰以双弦纹间隔。胎体厚重,胎质洁白致密,腹部接痕不明显。釉面泛青白,色泽滋润,青花呈色鲜艳。  相似文献   

4.
石柱  冷健 《文物》1981,(11)
西藏自治区文管会藏有一件青花藏文高足碗。碗通高11、口径16.5、足高5、足径4.9厘米。敞口,腹微内收,足细高,足底缘外侈(图一)。器壁内、外均饰青花釉彩。内壁自上而下饰有三层花纹:口沿下饰两道弦纹;腹部有一圈藏文;底部饰两道弦纹,其正中有一组梵文图样(图二)。外壁自上而  相似文献   

5.
牛首尊 传世品。大敞口,长颈内收,宽折肩,圆弧腹,圜底,高圈足。通高39.8、口径34.8、肩径31.2、圈足高7.6、圈足直径20、器壁厚约0.5厘米。颈部饰3周平行凸弦纹。肩部等距离排列3个突出于器表的半立体浮雕式牛首,每两个牛首之间为一幅以卷云状扉棱为中心的小兽面纹,肩部上下各饰一周圆圈纹。腹上部饰一周目云纹,腹中部为3组尾巴上卷的大兽面纹,底纹中有立刀形羽纹。圆足上部饰两周平行凸弦纹和3个大十字形镂孔,其下为3组尾巴上卷的小兽面纹。肩部、腹部和圈足上的兽面纹上下相对,三牛首与圈足三镂孔上下对应(图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制瓷业至明代,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青花、釉里红、斗彩和五彩等名瓷,如明珠闪烁,异彩纷呈。青花瓷器为明代瓷器生产的主流,畅销全国各地。本文拟就现藏于成都市博物馆的几件青花瓷器作一初步探讨,以供明瓷研究者参考。一、青花花纹梅花瓶(图一)口径82、底径16、通高59.2厘米。圆唇、小口、短颈、丰肩、弧腹下斜收,平底。胎色灰白,略显粗糙,胎骨厚重。整个胎体由三部分组成,衔接处未作细致整理,即使上釉绘彩后,外观上仍显接痕。底沿切边处理较马虎,切痕不匀。该器通体施白底青花釉,仅外底部无釉,显火石红色。…  相似文献   

7.
明青花无挡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河北省文物商店在邢台地区征集到1件明青花无挡尊。尊无底,为筒状柱形体,上下板沿对称,腰部有一道凸棱。器胎体较轻。釉质莹润,外壁釉色白中闪青,内壁为浅鹅卵青色,底部口缘处无釉。青花色泽浓艳深沉,有晕散及靛色斑点。纹饰共  相似文献   

8.
<正> 河北省文物商店收藏有一件明代嘉靖民窑青花葫芦瓶。通高47.5,口径5,上腹径16.8,下腹径24.4厘米。胎体分段相接,可见三处较明显的接痕。瓶身自口沿至底部共有五层装饰,各层之间以弦纹相隔。口沿环饰一周钱纹。葫芦上部画和合二仙和刘海戏金蟾。中间束腰部分以钱纹为地,上有四组菱花形开光,每个开光内各画一枝折枝花果。葫芦下部的主题纹饰为八仙人物,八仙各持法器,身边流云飘浮,具有浓郁的道教色彩。上下两组人物形象生动,笔法潇洒飘逸。最底部饰一周变体莲辨纹。整个青花色调浓重,蓝中微微泛紫,从发色中可以看出青料中掺入了一定比例的“回青”。(见封三)  相似文献   

9.
明代青花瓷在整个青花瓷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代青花瓷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永乐、宣德时期;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在不同的时期,无论从胎釉、造型风格,还是从绘画、青花用料、呈色等方面都显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风貌和特征。现介绍辽宁省文物总店收藏的三件青花瓷器,分别为明代青花瓷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 (一)明宣德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高43,口径9,底径17厘米。颈短,腹硕大浑圆,平底微泛火石红。口沿下绘卷草纹边饰一周,在边饰下写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  相似文献   

10.
卢引科  李绪成  李开  刘雨茂  易立 《文物》2011,(7):7-21,1
2005年4月,在四川省崇州市万家镇发现一处明代窖藏,出土器物49件。器物按质地分为瓷器、锡器、铜器三大类。其中瓷器44件,另有锡执壶3件、铜盆1件、海螺杯1件。瓷器以青花瓷为主,另有少量青釉、白釉、白釉褐彩等品种,器形包括碗、高足杯、碟、执壶、壁瓶、炉、人像等,绝大多数是景德镇民间窑场的产品,其年代为明代晚期,即万历中后期至崇祯年间,下限可能到清初。这批窖藏瓷器中,青花"赤壁赋"文碗、青花山水人物纹高足杯、青花桃果枝叶纹碟、青花团花竹石纹壁瓶、青花蕉叶人物开光纹执壶、仿宋官窑青釉三足炉等制作精美,为研究明晚期瓷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四川绵阳博物馆收藏一件“大明万历年制”款青花瓷碗(封底,图一)。该器口径21.2、足径9.1、高10.5厘米。侈口,小折沿,深腹,圈足较高,略成直形;胎体从口沿至圈足,逐渐由薄变厚。碗里外皆饰花纹,外口沿下端和圈足外端各施两道弦纹,主题纹饰为四朵花苞相间两朵菊花,近圈足处饰一道蕉叶纹带;内口沿有三道弦纹,内腹中部  相似文献   

12.
《陶雅》中说:“世界之瓷,吾华之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青花万“寿”纹大尊就是一件素负盛名的康熙育花瓷精美之作,它是融书法与陶瓷艺术为一体的典范.该尊高77、口径38、足径28、最大肩围150厘米.口微撇,方唇,唇外近直,颈较短.溜肩,肩以下向内斜收,足部圆鼓凸起一圈,斜削式微浅宽圈足,砂底.除两道接痕在器内外有明显手感外,  相似文献   

13.
1994年以来,国内的部分专家、学者就吉林扶余岱吉屯墓出土的“至正年制”款五彩瓷碗及景德镇珠山出土的八思巴字款青花海水云龙纹盘、碗在《文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这两类瓷器的烧造年代展开了热烈讨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两类瓷器是元末官窑烧制的青花、五彩瓷的标准器;另一种意见认为“至正年制”款五彩瓷碗是明代中晚期(正德至嘉靖)仿写元代年款的产品,而八思巴字款青花海水云龙纹盘、碗是明代正德年间景德镇官窑制品。  相似文献   

14.
正年代:清乾隆。尺寸:高60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6.5厘米。简介:瓶直口,长颈,丰肩,圆鼓腹,圈足。足脊无釉,器身满绘青花纹样,主体为龙穿行于西番莲花之中,上下辅以海水,如意云头及莲瓣纹,足底内心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5.
王作姜氏簋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王作姜氏铜簋,通高24.3、口径20厘米。重5.2公斤。簋器体弇口,有盖。盖沿方折,带圈形捉手。器身两兽首形耳,兽首伏贴,下有方形垂珥。圈足下附三兽首小足,足尖呈爪形。盖缘和器口下均饰带目窃曲纹,盖顶和器腹饰瓦棱纹,圈足饰斜角窃曲纹(彩版柒:2;图一)。器底和盖内有相同的铭文2行6字“王乍(作)姜氏(阝尊)(尊)(?)。”(图二) 这件工作姜氏簋,为西周王室之器。它的形制、纹饰和铭文,均与1974年初陕西周至  相似文献   

16.
1983年4月,河南林县文化馆在元康公社土产门市部收购人员的协助下,拣选到三件商代青铜器。现介绍于下。饕餮纹尊通高26.5、口径16、壁厚0.3厘米。重3.5公斤。大敞口,束颈,宽肩,鼓腹,圜底,圈足。颈饰三周弦纹。肩部饰三组单叠夔纹,腹部饰三组单叠饕餮纹,上下界以联珠纹,圈足上有十字形镂孔三个,并饰弦纹三周(图一、二)。此尊与  相似文献   

17.
<正>陕西省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精品库房之中摆放有一件青花象舆人物故事图瓷罐(图一),经专家鉴定,为元末明初青花瓷珍品。此罐通高34厘米。整体厚重浑圆,丰肩,鼓腹,腹自上而下渐收,平底,矮圈足。通体施青花纹饰,纹饰层次分明,自颈部至足部以三道卷草纹带将整个画面分为颈、肩、腹、胫四层:颈部为一周狭窄的缠枝菊花纹带;肩部为缠枝莲纹;胫部有一周栅栏式变体莲瓣纹,互不相连,莲瓣内绘有杂宝图案;腹部为这件青花大罐的主题纹饰,为象舆人物故事画,共绘有七个人物,其中五人骑于马上,一人徒步指引象车,一人坐于车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文物商店于1980年和1981年在黄岗地区先后收购了两件明代青花梅瓶,介绍如下。1 青花龙纹梅瓶(图版捌:1;图一)通高36、口径11.3、最大腹径23、底径15厘米。平口,丰肩,腹部下收,浅宽圈足外撇。造型古朴、浑厚。与通常见到的梅瓶不同之处是口大颈长。胎体坚实厚重,内腹可见一周明显的接痕。内外施白中泛青灰色的底釉,细砂底,底足露胎处泛火石红色。青花呈色蓝中泛灰,多有铁锈斑,不入胎骨。通体纹饰由四部分组成,以弦纹相间  相似文献   

19.
1980年秋,淮安市博物馆在季桥颜牛村征集到1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瓷盖罐。据调查,此罐出土于1座明代墓葬中,同时出土的有明龙泉窑印花青瓷八宝碗1件,墓志1合。墓志盖篆书:"故武略将军致仕陶公墓志铭"。据墓志记载:千户陶升,字彦皋,卒于明成化六年,享年62岁,葬于菊花沟祖茔。罐通高43.5、器高38.3、口径16、腹围106、底径18厘米。小口,溜肩,广腹,肩部有兽耳一对,腹下收至底处略外撇。盖为子母口,盖纽已残。盏面饰莲瓣纹,上下各有卷草纹一周,盖沿以古钱纹带作边饰。器  相似文献   

20.
高雪  张语师 《收藏家》2020,(3):69-72
10.清乾隆青花折枝纹棒槌瓶(图10)高30.5、口径4.6、底8.1厘米。圆口,长直颈,坡肩,长直腹,下收,平底,圈足,底无釉,本品造型俊俏挺拔,直口丰身,旧称"蒲槌瓶",或因形近而得名。全身花饰繁密,层次丰富,口沿绘卷草纹,其下绘以3组折枝牡丹纹;肩部分绘卷草纹寓覆莲纹装饰;折肩以下高凸,绘有缠枝花卉纹与腹部下缘的缠枝花卉纹相应,腹部突起10组开光,内绘各式折枝花卉纹,绘画笔触娴熟。圈足处亦绘卷草纹,与口沿、肩部的卷草纹上下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