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多杰 《攀登》2012,(2):111-115
文章根据当前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探讨了青海如何基于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在此基础上孕育、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元晓华 《旅游纵览》2023,(10):193-196
冰雪体育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受到我国民众的普遍关注.我国北方地区拥有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自然优势,但是在这一产业的具体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我国民众对于冰雪体育及冬季旅游的需求.鉴于此,文章将首先概述冰雪体育旅游和北方地区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意义,其次分析北方地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北方地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向明 《攀登》2012,(5):4-8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它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创造新的增值空间,赋予传统产业巨大的品牌效应,并且以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等特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独特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及丰富的高原生态赋予青海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青海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李勇  刘亚州  戴鹏 《攀登》2009,28(4):88-94
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当前,青海是否处在加速发展、加速起飞的转折点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省内各有不同见解。本文对青海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指出,目前青海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但还没有实现经济的加速起飞,并提出了促进青海经济加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关于青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多杰 《攀登》2000,19(6):20-26
青海是全国经济、科技比较落后的省份,为了缩短差距,创造青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必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章在分析当代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化趋势的基础上,对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青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余永庆 《攀登》2013,(2):88-91
加强和创新青海社会管理对于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探索民族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青海省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分析青海社会管理的形势,我们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提高青海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依据青海特殊的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行创新社会管理的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7.
贾建萍 《攀登》2015,(1):125-12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也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重大部署。青海省广播影视产业作为文化核心产业之一,其发展必然能够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对青海建设文化名省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攀登》2017,(5)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源泉。一个地区的制度设定究竟产生了正向还是反向的影响则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来进行分析,旅游业作为青海省日渐成长起来的重要产业,对青海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从青海旅游业发展与制度供给的关联切入,梳理青海旅游业的制度供给,分析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进而从制度层面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红色旅游是集爱国主义教育和全域旅游为一体,推动新时代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有助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提升文化软实力。所以,深刻认识红色旅游的内涵及时代价值,剖析青海红色旅游发展的现实掣肘,探寻新时代青海红色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将会极大地推动新时代青海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宝庆  陈琳 《人文地理》2014,29(1):94-98
本文在分析长三角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演化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模型对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情况和分空间情况进行研究,得出该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该产业仍然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各发展要素对该产业的贡献度不均衡、该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等结论。最后,对长三角区域如何有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波 《攀登》2006,25(4):119-120
作为自然矿产资源相对富足的省份,青海产业政策的选择应以优势资源开发为主线。但近些年来工业结构中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日益严重,这必然影响青海省实现工业化的速度和质量。本文试图从新型工业化的视角来分析当前青海省轻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轻工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莫自才 《攀登》2010,29(3):106-108
由于青海省经济相对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青海报业尚未进入产业化运作,无论是管理体制方面,还是经营机制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市场化运作是青海报业发展的长远之计。报业要发展,就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开扩眼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多种经营范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朱永松  刘西江  周觉程 《攀登》2007,26(4):93-96
青海省铝工业发展非常迅速,目前电解铝产能已列全国第三位,成为我国铝工业大省。但青海省铝工业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电解铝比重过大等问题。今后,要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充分利用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推动铝工业由单纯生产电解铝等初级产品向生产合金新材料转型,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伟年  张平宇 《人文地理》2006,21(1):110-115
随着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在各地日益兴起。本文在探讨文化产业园的概念、内涵、类型及目前我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现阶段影响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为:文化资源禀赋、制度因素、信息技术、人才智力资源。最后讨论了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区位选址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莫自才 《攀登》2008,27(4):198-199
本文结合青海实际,就青海报纸媒介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宏观上,信息时代的大环境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青海报纸媒介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微观上,报纸数量和品种有了较大增加,结构趋于完善;新闻观念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内容多样化,报纸功能更全面;报业广告竞争激烈,发行稳步上升;报社硬件改善,新技术应用广泛;报业同互联网接轨,开始树立网站经营意识;报业经济初见端倪,经济效益急需提高;战略意识增强,报业管理走向现代化。这又对青海报纸媒介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文化都市:形象定位与建设策略--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文化都市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面向新经济时代的南京城市形象定位是:建设文化都市,并发展成为世界文化之都。以"学在南京、成功世界"的底蕴、"博爱之都" "世界第一城垣"的营销形象,创造"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品牌,建设"科技先导、古都特色、滨江人居、大学一流"为一体的世界文化之都。南京文化都市的建设策略是:立足文化产业经营、实施科技先导战略、构建五大特色工程、创新思维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属于西方地理学界对文化产业研究的萌芽阶段,其研究只限于少数实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则是其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涉及文化产业就业的地域特征、文化产业对区域与城市的作用、全球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集聚体/集群实证、文化产业的发展机制、信息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文化产业管治等七个方面。今后还需展开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文化产业就业的微观属性,文化产业发行、消费环节,产业集聚体/集群多类型的实证,文化产业低效/无效管治的实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曹敏娜  王兴平 《人文地理》2003,18(2):37-41,74
本文从区域、产业和社会文化三个角度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功能定位进行研究,认为高新区承担着"增长极"的区域功能,应该选择符合国家导向并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进行发展,并注意培育高新区的社会功能以作为高新区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文章以南京高新区为例,在对其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与几个国家级高新区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产业、区域和社会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功能定位,并针对实现其功能定位中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地区旅游业产业地位与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支柱产业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行了辨析,采用2009年人均创造的旅游收入和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两项指标,通过五区间分类法考察了我国各省市区旅游业的地位。结合五区间分类法的分类结果,选择典型区域,讨论并总结了我国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略。各个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对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或市场区位良好的地区,完全有必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梁代生 《攀登》2008,27(6):9-12
改革开放三十来,青海民族地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和总结民族地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加强民族地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青海以改革创新精神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