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今天,创意产业在各国迅猛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民族文化基层的民俗文化,在创意设计中往往承担着胚体的作用,民俗元素经过剪辑、重构,融入现代科技,从而形成类型多样、新颖独特的创意产品。对于这样一种民俗主义现象,民俗学界并未予以足够的关注。无疑,它不是日常生活本身,而是一种艺术加工,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变脸”。但这种“变脸”并不是虚构,而是一种艺术真实,并且仍源自民俗文化本身,因而对于创意产业中的民俗主义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加以排斥,而要正视并进行相应研究。对于仍处于边缘地位的民俗学来说,这或许是其融入主流学术、发挥更大价值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
学校里的“劳动标兵”却是家人眼里的小懒虫,孩子“变脸”为哪般? 很多孩子在家和学校之间会“变脸”:有的在家里是“四体不勤”的小懒虫,在学校却是“劳劫标兵”;有的在家里是个多嘴的“小八哥”,在学校却是个闷葫  相似文献   

3.
“你是人还是东西”之回答悖论的语言学与逻辑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西”的来历与悖论的源由“东”与“西”是两个方位名词,由它们组合而成的“东西”是一个合成词。《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认为“东西”有两层含义:1、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2、特指人或动物,多含有厌恶或喜欢的感情,如老东西,笨东西,这小东西真可爱。所以“东西”包含两种歧义。至于为什么这两类事物称为“东西”而不是“南北”,一种比较可信的解释源于阴阳五行理论。据杨培华(2004)记载,宋代的朱熹有一次去会他的朋友盛温和,正巧碰到盛温和提着篮子要上街去买东西,于是朱熹问他:“难道不买南北?”盛温和答道:“东方属木,…  相似文献   

4.
分裂感在宫崎骏的身上几乎无处不在,但他总能把各种分裂处捏合在一起,变成一种没根据没原则的乐观健康。正如他许多次总结的,他透过电影持续向孩子们传达的是:“或许你尚未遇见,但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许多美丽的东西,或美好的事情。”“生存在这个世界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5.
张行 《陇右文博》2005,(1):41-52
“文物”一词的权威解释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既包括生产、生活用品,还包括各种艺术品。由于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因此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接触最多的也是动物。尤其是有了文字记载以后,除了简单的写实手法外,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写意的手法塑造出各种由动物形象衍生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6.
旅行识小     
《中国国家旅游》2015,(1):14-14
古语说,“不贤者识其小”,拘泥于小事的人眼界不开阔,够不上“贤明”的标准。不过按我观察,婴儿最感兴趣的恰恰是小件物品。一岁左右的小孩儿,对纤小、精致的东西简直有不可遏制的嗜欲,一见到就非要抓在手中把玩一番不可(接下去的动作,很可能是吞入嘴里)。哪怕是遇到了大件的玩具或食物,他们往往也会琢磨一下,找出一个易于把握的细小局...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脸色、脸面,可是,人的面部除耳鼻口眼、额颊腮颔,还哪有脸可言. 魏晋以前的汉字中,是没有“脸”字的,当时表示“脸”意的字是“面”“颜”等等.“脸”字最早出现时,也没有“颜”“面”之意,只是“颜面”上的某个部位.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诗:“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其中的“脸”是“睑”的意思,也就是指眼皮.梁·简文帝《妾薄命篇十韵》“玉貌歇红脸,长颦串翠眉”,还有白居易的《昭君怨》“眉销残黛脸销红”,这里的“脸”都是“颊”的意思,是眼下可以施粉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苏联当代作家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是很有个性的诗人与作家。他十分强调“我的东西”,不愿与別人一样。又是一位颇有现代色彩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可以说集现代手法之大成,又独具风格。很难给他的小说确定为某种手法。它包罗万象,很自由,虽遭谴责,大受挞伐,而百折不挠。他说:“我不认为与文学前人接近会对作家有益。“我们诗歌的未来是联想。”“诗人的主要共同点在于他们彼此不相似。”  相似文献   

9.
皇帝的脸是“龙颜”,即使是近臣,没有朕的一句“抬起头来”,是不能随便看的,也不能议论。但是,因为皇帝的脸不能随便看,就容易弄出“相貌问题”,有的至今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0.
巫臣一登场,她的乱世便落了幕起初,是父亲郑穆公的目光,为她疲惫不堪。“夏姬,你私通亲兄,我将嫁你何方?谁庇护你不堪的余生?”“余生?我的人生刚刚开始。”她小小的心里从容笃定。明艳不可方物的脸,十余岁的华年,在晃动的红盖头下,送给了她的第一任夫君:陈国,夏御叔。  相似文献   

11.
“挽面”、“婚嫁”、“喂奶”的民间生活 旧时女人时尚“挽面”。这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方法。“挽面婆”一头用嘴叼,一头用手指缠着,用线交叉在女人的脸上“绞”来“绞”去。绞去的是女儿脸的汗毛,换来的是少女满面的春风。  相似文献   

12.
金诗 《人物》2020,(1):86-95
“非我莫属”。“不好意思,我这话可能有点直接,但我还是想这么说——”2016年底,在看完《庆余年》小说和剧本后,作为备选男主角之一的演员张若旳在与出品方和导演首次见面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相当“不客气”:“小范大人已经非我莫属了。”在张若旳10年的演员生涯中,他承认那是他争取角色过程中“最特别”和最直接的一次。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与角色的“强烈连接感和非我莫属的那种东西”,就像“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之后,我一下就看到了其中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吕淑琴  王东雷 《世界》2006,(5):32-35
“知识产权”是个法律概念。“产权”也是个法律概念,就是谁对这个东西拥有产权,意味着谁对这个东西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知识产权”,是跟脑力劳动创造的成果有关系的一种权利,还有,在长期经营当中形成的一些特殊的标志所拥有的民事权利。知识产权也是民事权利中的一种,民事权利所有的特点它都具备,但是它有自己特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彭登怀,跨越两个世纪的中国川剧变脸大师,受到世界二十八个国家元首的接见;香港歌坛天王刘德华拜其为师,对其尊崇有加;他以25秒钟变14张脸的绝技,被录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相似文献   

15.
CHI 《南方人物周刊》2011,(38):101-101
小林尊的外号叫“海啸”,以形容他吃东西时摧枯拉朽的气势。他与其他参赛选手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身地狱式训练打造出的肌肉,还顶着一张花样美男的脸。逢比赛之时,他便显现出神风攻击队的精神和打击乐手般准确无误的节奏,狼吞虎咽之余,竟还带着一丝优雅。  相似文献   

16.
张国伟 《世界》2010,(3):120-129
邮局、修道院、防御塔、报馆,甚至还有监狱,这些看似和度假毫无关系的建筑,在设计师的巧思妙想之下“变脸”为奢华居所。尽管改造的花费有时远高于新建一座酒店,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玉器是不可回避的话题,鱼成为我国玉器纹饰中的常客,是中国玉器纹饰题材中重要的成员。所谓玉鱼,即以玉雕琢成鱼,它是古人手中一种珍玩、更是一种高档佩饰。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制玉的方法追溯,整理出土玉器形状、用途的演变,重点研究鱼形玉器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鱼形玉器从制作的低潮期向大量传世的发展进程,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谐音手法,赋予了鱼形玉器“富贵有余”“金玉满堂”等多种吉祥寓意。因为鱼的繁殖力极强,所以自古以来鱼就表达了人们对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的祈求,也映射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18.
秦志军 《旅游》2006,(2):6-6
2005年12月26日.《旅游》杂志社在王府井的台湾饭店召开了年末读者见面会。再往前一年.2004年12月.《旅游》在文章操作方面进行一项变革.开始大选题操作。到2006年1月.已经操作了“中原文化之旅”、“广西秘境”、“安徽桃花源”、“菩提树下的国度”、“中国红色之旅”、“南疆,苍凉美丽”、“告诉一个你不熟悉的北京”、“重庆变脸”等14个大专辑。  相似文献   

19.
倘若只能选择以“日读一城”的速度认识德国,那么,浮光掠影之后,依然会有东西在记忆里沉下来,左右着人日后对这个国家的某些判断和理解,那是一种即使走马观花也无法拒绝的、叫作“德国气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主体、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中都体现出了对不可言说之物的诉求与重视。本文将以《文心雕龙·隐秀》为例来窥探中国古代文论中对不可言说之物的言说,此种言说方式总的来说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即将“言内之意”与“言外之意”相结合,不脱离言语与具体对象,同时又追求实存之外的东西,以期言语之外无穷的意味与物象之外不尽之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