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辉 《东南文化》2014,(2):129-132
民族学博物馆作为民族学与人类学伴生的产物,成为异文化物品收集和展示的场所。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的思潮下,人类学内部开始对该学科具有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色彩进行反思和批评。在此影响下,民族学博物馆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未来发展之路,即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民族学博物馆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职能及使命。  相似文献   

2.
徐畅 《黑龙江史志》2013,(23):197-197
如何进一步丰富博物馆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确保博物馆事业兴旺发达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广大文博工作者探索的永恒课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县级博物馆如何保持稳健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毛若寒 《东南文化》2021,(1):153-160
博物馆将“物”从现实时空中抽离转变为“博物馆物”后,会引发物的“去语境化”,导致物变得沉默与陌生.将语境视野贯彻于所有阐释环节的“语境化阐释”,可为克服“去语境化”困境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建议.在厘清物的语境是由包含关联人群、关联物的微观语境以及包含自然、社会与文化等维度的宏观语境构成的关联性网络的基础上,可梳理出同时空...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美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秋莎 《四川文物》2002,1(4):90-94
本对博物馆工作涉及的美学、美育诸问题作了探讨,提出应把审美化视作博物馆化研究的中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正>中小型博物馆一般是指相对于省级、国家级博物馆而言的市、县级博物馆。因其条件所限,中小型博物馆在藏品数量、场馆面积、资金、人力、科研、展示等诸方面与大型博物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科学研究、陈列展示、社会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受到一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提倡多元文化论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博物馆为了更好地遵循其“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道德准则,在社会生活中如何通过履行并强化自身征集、收藏、交流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责,促进文化和国家的统一性,并为地区或国家创造一个更好的全球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刘容 《东南文化》2021,(6):157-163
为激发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活力,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博物馆文创联盟应运而生.博物馆文创联盟以博物馆联盟为形式基础,经过以博物馆商店联盟为代表的雏形阶段,通过与其他单位跨省、跨界联合发展,成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发展成果和助推剂.未来,博物馆文创联盟可能出现三个发展趋势:一是可能会出现全国统一的博物馆文创联盟平台;二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生态博物馆概念与理论在法国诞生。直至今日,关于生态博物馆的理论探讨和项目实践依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作为"第二次博物馆革命",生态博物馆的出现是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集中体现在社会史运动、地方价值发现、传统博物馆反思、生态环境议题四个方面。具体而言,社会史思潮呼吁重回传统的历史叙事,强调边缘人群的文化价值;地方价值不仅关注地方之于民族重塑的作用,而且还关注地方独特性与民主性进程;传统博物馆在功能与角色反思基础上,实现了从物件博物馆化向地方博物馆化的过渡;关于人类生存危机的生态环境议题直接点燃了孕育生态博物馆的历史资源,导致了生态博物馆在法国的最终诞生。  相似文献   

9.
彭洁 《神州》2013,(7):20-20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博物馆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属于某所大学,一般义务对外开放;它是大学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校园乃至所在的城市锦上添花。从各高校的博物馆中,我们很容易解读出院校的宗旨和核心文化。本文通过多方面的分析,简述了高等院校博物馆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于萍 《丝绸之路》2009,(18):92-93
博物馆这座神圣而高雅的文化殿堂,承载着人类发展的记忆,它是一部我们祖先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百科全书,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胎记和文化脉络。目前,全国博物馆面向社会为公众免费开放,大量的观众涌入博物馆,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博物馆。本文主要介绍了博物馆的产生和博物馆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国民族学田野工作反思--以五六十年代民族大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学与人类学同体异名,从西方来说,民族学一般指的是欧陆传统,而人类学指的是英美传统。1949年以前的中国大体上也是遵循了这个区分,从学者各自选择的学科称谓上大致可以判断其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14.
严格地说,这不是一篇探讨民俗学基本理论的文章,而是作者用瑞典语写成的博士论文——一项从民族学、民俗学角度出发的关于瑞典照明史研究的综述。惟其如此,这篇文章对中国的民俗学研究才更有启发意义。没有详细的史料堆积(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瑞典人历史上经历的照明技术的改变并非他们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但是作者关于选题的学术背景和理论框架有详细的、轮廓清晰的描述。自然地理条件给瑞典带来的戏剧性的冬夏光照条件的差别,使作者能够相对容易地将照明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节奏和对时空感知的影响凸现并加以分析。通过对瑞典照明史的个案研究,作者在不同的层次上提出了可以观察和切入民俗生活与照明技术之间关系的角度,这些研究视角都可以为观察和分析中国历史上与当代的民俗文化现象提供很多启发。作者提出的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思考,如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技术进步的悖论、图片资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等都在近年来成为文化研究以及技术史领域内经常被讨论的话题。现代化技术和技术产品的日新月异及其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介入和渗透,使得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成为民俗学者、文化史学者难以忽略和回避的问题。目前国际汉学界中从事类似研究的项目有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中国日用技术的历史与人类学研究”(Alhagstechniken Chinas,Mareile Fhisch)、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现代物品:1870-1950年中国的物质文化和日常生活”(Things Modem:Material Culture and Everyday Life in China(1870-1950),Frank Dik6ner)等。  相似文献   

15.
王思渝 《东南文化》2016,(1):111-117
《国际博物馆》是1948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创办的重要国际性学术期刊。该刊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渐关注社区生态博物馆、文化遗产等新兴议题,并在研究视野上向社会议题逐步延伸,90年代以后其议题涉及市场化力量对博物馆产生的影响。而从新博物馆学的角度,该刊也反映出博物馆日渐参与社会问题和关注大众文化两方面的倾向。通过对该刊从创刊到第260期各期目录和部分发刊词进行梳理,提取各期讨论主题,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可总结出《国际博物馆》议题关注点的变化,也反映了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今天,人类生活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快速变革的时代,变革影响到每个国家、每一个城市、每一个社区的方方面面。全球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变革速度加快,知识、财富和权力在快速转移,思潮、理念和观点也在快速变更。在这一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香港地区博物馆的运作具有组织架构一体化、陈列展览现代化、展品来源社会化、推广活动网络化、服务设施人性化等特点,为内地博物馆的运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many countries, rural areas have shown a new spatial-economic dynamics that have meant a contrast with the traditional urban-rural dichotomy. In particular, the need to use economic-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s a guiding principle for new rural development is a prominent feature. But how will rural areas, sometimes suffering from lack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ipheral positions and relatively low social well-being be able to face new challenges? Can they be attractive, innovative and developed (“hot spots”) while maintaining their sustainability and continuity? This question was the background in conducting our research. Hence, this study aim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in three steps, namely (i) offering a contemporary overview, (ii) identifying the critical factors for and (iii) developing a se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enarios. In order to reach our aims, we applied the so-called pentagon model and used multi-criteria analysis, namely regime analysis.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deployed in this study were obtained from field surveys conducted in 60 European and 17 Turkish rural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uture choices are different among rural users and between European and Turkish villages. European users seem more consistent about their future and their will while the will of Turkish villages are still more concentrated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self.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从博物馆机构的建立、文物标本的收藏、陈列展览的举办与开放、科学研究等几个方面,概述了 20世纪河南博物馆事业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以期河南各类博物馆在新的世纪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standard model of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mischaracterises the structure of representation. After surveying the classical types of represent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non-humans, the basic nature of representation is shown to have been unduly centred on interests, responsiveness and unidirectional protocols. It proposes a different structure by 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recent scholarship and developments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as well 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non-human actors. It proposes an ontological grounding of representation in ‘irreducible multiplicity’, and a structur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claim and relation. This abstract form of representation can take into account both human and non-human cases, and works to ground different typologies. The relational structure of representation creates interests and preferences, subjects and actors, power dynamics and seemingly immutable identities.

作者认为,标准的政治代表模式错误地勾画了代表的结构。作者首先考察了代表的经典类型并将其应用于非人类,指出关于代表的本质,以往过多强调利益、反应、单向协议等等。作者根据从近年学术研究、政治哲学以及非人类主体的代表性那里得到的灵感,提出了另一种结构。文章指出代表的本体论根据在于不可简化的多重性。作者还提出了一种基于诉求和关系概念的结构分析。这种抽象代表形式既考虑了人类也考虑非人类的情况,并为不同的类型提供了根据。代表的关系结构造就了利益和偏好、对象和主体、权力的动态以及看似不变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