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泊湾一号墓《从器志》有一种名叫"■机"的物品,整理者把"■"字释为"梠",不知为何物。本文把所谓"梠"字改释为"■",指出"■机"即包山楚简260号的"倗几",二者都应读为"凭几",是一种供人依凭休息的卧具。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遣策36号作"伏机","伏"、"凭"音义皆近,应是一对同源词。  相似文献   

2.
三足架和拔镰是在战国末期古蜀民接受制铁技术而创造的独特铁器。汉代以后,随着古蜀民的汉化,两种铁器广泛普及于四川地区的汉民族化中。这些铁器是为了解古蜀民被秦国征服后怎样经过汉化过程这一问题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季寿山 《收藏家》2006,(4):47-48
龙泉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因窑址主要分布在浙江西南山区的龙泉境内而得名。它烧造历史悠久,早在北宋时期创烧,至明代盛烧不止,到清代结束。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龙泉窑是在越窑衰落之后兴起的一个青瓷窑,但它发展迅速,延绵时间超过了越窑,约有800年左右的历史,是我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体系。龙泉窑历史悠久,窑场分布范围广,产量甚大。据考古调查,已发现龙泉青瓷窑址500多处。龙泉市是龙泉窑的主要产区,在龙泉市境内已发现古窑址360余处。龙泉市不但窑址多、产量大,且制瓷工艺技术高,出现了大窑、溪口等名窑。在龙泉窑漫长的制…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田宅交易投税凭由和官印田宅契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宋代的投税凭由和官印田宅契书做了考述 ,认为田宅交易纳税后所给投税凭由 ,实乃后世“契尾”之滥觞 ;认为官印田宅契书不是买卖双方成交时所使用的契约标准文本 ,而是政府用来行使管理职能 ,监督买卖双方合理缴纳税租 ,公平履行赋役义务的法律文书 ,也是证明田宅交易合法性的凭证。  相似文献   

5.
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对史学发展进行系统讨论的理论著作,其是非分明、彰善瘅恶的直笔精神贯穿在《史通》一书中。刘知几在史学思想上主要继承孔子《春秋》和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吸取前人精华,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一个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作为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同样也非常重视对《周易》与易学的取鉴。他将唐代易学家推崇的"变易"、"不易"、"简易"之道应用于相关的史学批评,在其史学发展观、史学叙事理论以及对"史法"、"史义"的辨正里,都可见刘氏对易学理念与思维的融汇贯通。这不仅体现着中国古代史家易、史互通的传统在唐代的延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易学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节奏、音色两大部分来加以论述钢琴演奏的教学问题,从而揭示钢琴演奏节奏教学方法和判断音色、弹奏出好的声音的规律与原理,进而达到提高钢琴演奏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大花 《神州》2012,(21):106-106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第一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思考;第二点: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近代芜湖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至民国初年,随着开埠通商和米市的兴起,芜湖的城区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同时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新拓展的城区主要分布在城西沿江地带,城市空间形态由传统的沿河带状分布演变为以河口中江塔为中心的"L"型新格局,并逐渐向沿江拓展,发展至今,芜湖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江城。分析演变过程背后的原因及其关系,发现在近代芜湖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中,"城"、"港"和"市"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保持着依存共生的复杂关系,共同推动着近代芜湖的发展,对三者复杂关系的深入探讨,对于近代整个长江沿江开埠城市的研究也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俊 《风景名胜》2020,(1):0203-0203
本文选取川渝地区传统的码头古镇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的方法,以不同历史时期为时间节点,分析了石桥古镇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演变特征。进而揭示历史、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对码头古镇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试图为相关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先秦帝王称号主要经历了后、王、天子、帝、皇帝等几个阶段,每一种称号都体现了中国字神秘的象征意义,其演变与社会化背景密切相关,也体现了先秦神权的日益衰落与王权的日益强化,王权居于神权之上,上古社会政权、族权、神权合而为一等历史事实。帝王称号所透视出来的不仅仅是政治的、更多的是社会的、思想的化信息。因此,把握帝王称号的演变,也是了解上古社会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13.
乌鲁木齐早期人类活动与城市形态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记载与考古研究成果,分析了乌鲁木齐早期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唐代轮台城的兴废,并探讨了清代以来乌鲁木齐城市形态演变的规律和原因。认为军政职能是清代城池建筑的主要原因,商业贸易发展是城市形态变异的内动力,现代工业发展是形态突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柳浪 《中国地方志》2003,1(2):57-63
本主要是对台湾一地所纂方志在体例与编纂方法上进行理论研究,揭示台湾方志的发展历程,以期对促进整体方志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申茂盛 《文博》2001,(3):59-62
1999年秦陵考古队在秦始皇陵内外城之间的东南角百戏俑坑棚木层上发现了一青铜大鼎。对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可知此种形状的鼎流行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当时较常见的一种鼎形。该鼎发现于秦陵,但它究竟是不是秦人自己制作的本民族系统的器物?本文试就此鼎的族属以及相对制作年代做一考证。  相似文献   

16.
朝阳曾是隋唐王朝统治东北地区的边陲重镇,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在这里发现了大量隋唐时期的墓葬.这些墓葬以砖构墓为主,形制复杂多样,等级差别明显,并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本文首先总结砖构墓葬的形制,然后以纪年墓葬为标尺分析其演变过程,最后将朝阳唐墓与中原唐墓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开通济渠记》碑文为主要线索,结合史 籍志乘,从通济渠开凿的原因、时间、长度、水量、质量、督役人、管 理状况、流经脉络和后世修俊、变迁及湮废等诸方面,条分缕析, 纲举目张,使对通济渠的探索,略趋周详,其对研究历史上西安地 区的水道变迁以及西安水利资源问题,当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 值。  相似文献   

18.
牛郎织女神话是我国民间四大神话传说之首,可谓家喻户晓。本文将结合天文星相知识及对牛郎织女神话中出现的老牛、乌鹊进行简要考证、同时探讨二人相会的佳期定在七月七日的缘由。通过探讨这样几个问题来阐释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及其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唐代扬州坊市制度及其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解析了唐代扬州的坊市制度,并进一步探讨了坊市布局的突破对于城市布局和工商布局的影响,指出唐代扬州坊市为宋以后开放式的街巷体制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20.
裴李岗文化陶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陶鼎的形成时期;中期和晚期分别是陶鼎的发展和繁荣阶段,陶鼎形制丰富,种类和数量增加.考古材料表明,陶鼎可能源于乳钉三足器,器底的乳钉不断加长,最终形成陶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