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博物馆所撰《余杭小横山东晋南朝墓》,公布了小横山墓地发掘清理的东晋南朝墓葬121座,汉、明墓葬9座,在六朝考古及历史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121座六朝墓葬没有出土墓志,据此可推断该墓地应为六朝时期吴郡钱唐县临平一带的土著地方豪族家族墓地,墓主有可能为临平范氏。此外,砖印壁画、文字砖以及六朝地方豪族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尚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统观是古代史家史学撰述的指导思想之一。东晋与南朝时期,内外矛盾结构性差异,使各时期的正统观内涵上也存在着不同,史学的发展也由此出现相应变化。从东晋前期的晋承魏统到中叶晋越魏继汉的正统观的出现,是东晋史学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南朝时期,正统观念中应天受命的盛行与夷夏之别的强化,成为南朝史学突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志高  贾维勇 《文物》2012,(3):41-58
屐是我国传统木质鞋具的总称,具有凉爽、远湿、防滑、增高、坚固耐磨、取材方便、制作简易、行步有声等诸多优点。据考古发现,木屐在我国至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木质易腐,出土木屐不仅极为罕见,而且普遍残损严重,这都无可避免地影响到对早期木屐形制、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桐子梁崖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崖墓123座,其中东汉墓葬113座、东晋南朝时期崖墓10座,本文即选取其中7座典型的东晋南朝墓葬先期发表。四川地区这一时期的墓葬材料非常少,虽然这几座墓葬结构简单、随葬品较少,但是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为研究东晋南朝时期四川地区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5.
正一西晋末期,匈奴刘渊率五部之众举兵反晋,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大批衣冠士族南下,依江、淮之险,在南京重新建立汉政权,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北方士族入南,其文化史之意义不待多言,在方言上却形成一个有趣的现象:侨居外来语与本土方言并行,并成为优势语言,即便吴中大姓亦以操北语为荣。但可想而知,北方士族虽代代传习北语,却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地吴语的影响,而吴语面对外来语言的  相似文献   

6.
2000年9月,南京市江宁开发区胜太路发现一座古代墓葬(00JSM1),南京市博物馆与江宁区博物馆联合对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出一批瓷器与石器。墓葬所在地为一处高约4米的土山,墓葬开口于表土层下,打破生土。墓葬早年被盗扰,封门墙残损,墓顶不存。墓室扰土中  相似文献   

7.
1960年,杭州老和山东晋兴宁二年墓出土了一批黑釉瓷器,简报称共16件。其中14件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均属德清窑产品。  相似文献   

8.
夏寒 《东南文化》2007,(1):40-48
南京地区明早期的贵族、勋臣墓葬主要为官方营建,双层仿木结构墓葬仅出现于洪武初年,很快单层前后室砖墓成为主流。沐英家族因其特殊的地位,始终保持了横前室加并列后室的形制。太监金英墓仿帝陵采用了前、中、后三室形制,明显逾制。都城北迁之后,该地区大型砖室墓数量减少,面积也减小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洛阳公布的西晋墓有百余座,出土钱币万余枚,包括两汉、王莽、三国时期,主要有半两、五铢、大泉五十、货泉等,具有种类多、总量少、选择性强的特点。结合文献可知,西晋时期钱币广泛用于俸禄、税收、赏赐、交易等。  相似文献   

10.
南京窑岗村30号孙吴墓是一座典型的孙吴时期砖室墓,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随葬品,对研究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分布和丧葬礼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15年4-7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对南京市雨花台区后头山东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地坐北朝南,4座墓室东西向紧密排成一列,墓葬形制、大小相近,均为砖室券顶结构,长5米左右。墓葬多保存较好,出土了包括青瓷器、陶器、金饰、铜印章等在内的各类遗物90余件(组),其中六面印、步摇金饰、头像砖等均较罕见。根据出土的六面印,初步判断M1墓主为张迈。这处墓地的发掘对于研究六朝墓的出土遗物、葬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南北朝交接的三个关键地区墓葬文化因素的构成,及相关的历史、地理背景和文化传统中可清晰看出,陕南、豫南鄂北、山东地区是南朝文化向北传播的三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3.
孙勐  吕砚 《收藏家》2013,(6):3-8
墓葬是北京地区金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量的积累上已达到一定程度,其中既有高等级的皇陵、品官墓,还有一般性的平民墓,类型较为全面,面貌较为清晰。①北京金代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器物颇为丰富,瓷器是当中常见且最为重要的一类。以往对于北京金墓出土瓷器的考察,主要集中在考古发掘简报、文物图录等文章、著作之中,很少专门进行综合性探讨。因此本文将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金墓出土瓷器的产地、归属、类型等相关问题进行归纳和整合,并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霍华 《东南文化》2011,(1):86-95
南京地区分布有明初功臣墓及其后代墓葬区,出土了不少重要洪武瓷.研究表明,家族墓中出土瓷器的品种与墓主的经历有关,贵族墓的瓷质随葬品种类依时间从梅瓶变化至罐,明代早期龙泉窑和磁州窑在全国瓷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贵族墓出土的瓷器一般都是民窑器.  相似文献   

15.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东晋南朝的铁甲和皮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组成的考古队在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两口水井内清理出东晋南朝时期的铁甲和皮甲各1件,铁甲有53片形状不同的甲片,皮甲应为马甲上的胸甲。这类铠甲的出土在岭南属首次发现,同时也填补了这一时期铠甲资料的欠缺。  相似文献   

16.
陆帅 《东南文化》2018,(2):75-80
南京江宁出土的刘宋罗健夫妇、罗道训三方买地券,为研究六朝建康社会的历史变迁图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通过释读、考证券文可知,罗健与罗道训为父子关系,其原为堂邑郡高山县人,后南渡过江,著籍南徐州南彭城郡。东晋末年,罗氏父子追随刘裕代晋建宋,活跃于刘宋政治中,由此迁居建康周边,买地营葬。罗氏家族的活动是晋宋之际建康周边社会变动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东晋“荆扬之争”,不仅是门阀政治发展的结果,更是东晋守国实施“中间地带”战略的结果。南朝从刘宋开始为了加强皇权,派宗王出镇荆州,限制、分割荆州,以削弱荆州实力。但同时不得不大力强化雍州,以适应新的“中间地带”战略的需要。因此,随着荆扬之争的解决,雍荆之争或雍扬之争又出现。这表明方镇与中央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间地带”的军事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18.
敦煌、吐鲁番出土了一批东晋、南朝时期的文献,它们大多为佛经,也有道经,以及儒家典籍、书札,其中佛道写经的发愿文题记均有纪年,且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学术价值极高。从发愿文题记可知,这些东晋、南朝文献大多抄写于南方,通过当时东南与西北之间的交通渠道,最终流入到敦煌、吐鲁番等西北地区。这一情况证实:在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  相似文献   

19.
徐州户部山东汉至金代墓葬群位于徐州市南部户部山西南麓,西为土山汉墓①,北部及东北部为两处北朝至唐代早期的青瓷烧造堆积②(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