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生女真氏族部落制度的问题,由于史料贫乏及史书记载不详,至今还笼罩着浓厚的迷雾。揭开这层迷雾,对女真史和金史的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这要靠史学界有志于此者的不懈努力及史料的进一步发掘。这里权且提出几个问题,供研究者参考。一、史籍上所谓的“部”,是部落还是氏族? 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古代史家没有现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据说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了。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一直到了周朝,还有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的规定。最初的姓大概是部族名称,经过不断发展,分化成许多不同的部落,为了便于区分,同姓部落就有了各自的名称,即氏。后来氏专指部落首领。在上古时代,只有贵族才有氏,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欺凌和压榨下,曾濒临灭绝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赫哲人翻身做了主人。著名歌唱家郭颂一曲《乌苏里船歌》,生动地反映了赫哲人走上幸福路后的火热生活和喜悦心情。从本期起,我刊连载黑龙江省民族文学研究所黄任远等同志的文章,从多个视角,向广大读者介绍这个神秘民族的生活概况。  相似文献   

4.
在很久以前,赫哲人是以“数食达巴哈鱼头”计年的.然而,深入浅出于茂密的山川林地,川流不息的江河湖泊间,没有相当的天文历法知识是万万行不通的,日复一日的渔猎生产活动,使赫哲人懂得,仅有计年知识并不能解决渔猎生产中的所有时空问题,何况数食达巴哈鱼头尚有许多缺憾,由是之故,木制圆盘日历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5.
凌纯声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调查了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的住宅后指出:一个民族的住处可从两个方面去研究,即地理的环境和居住的房屋。我们知道地理的环境影响于民族的生活方式很大,密布的森林、纵横的江河,最适合于渔猎民族的生存。以鱼为主要食物的赫哲人,为了谋生便利起见,他们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原始氏族公社村落遗址,是我国民族公社繁荣时期典型居住遗址之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系统的遗存,距今约6800——6300年左右,半坡氏族的先民们在这里居住了约500年左右的时间。半坡遗址的发掘工作从1954年秋开始,至1957年夏。前后共发掘五次,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共发现较完整的房屋遗迹45处,各种墓葬250座,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母系氏族活化石”的广西乐业县逻西乡母里屯,地处红水河畔,四面群山环抱的小山寨。这里的女人抽烟老练,喝酒海量,山歌豪唱,家家户户都是“女主外,男主内”,大事小事女人说了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以氏族为基础的部落联盟,是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制充分发展后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绝大多数民族由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必经的历史阶段。但是,对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阶段的研究,却一直是历史学、社会学的薄弱环节。为此,本文欲以近年发现的考古资料和古代的文献记载为基础,对我国古代的部落联盟作一点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诸位学者与方家。一、部落联盟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在讨论部落联盟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基本概念。氏族,是原始社会结构中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和血族团体。它既是原始  相似文献   

9.
陈庆港 《中华遗产》2007,(3):88-103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经历了“现代化”的飞速进程。在发展的激情和变化的兴奋中,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反观我们的过去,直到有一天,我们感受到多元文化快速走向单一的尴尬,  相似文献   

10.
4000多年前的太湖,还是一个十分落后、封闭的原始氏族部落群居之域。人们靠渔猎为生。三山岛旧石器遗址的挖掘证明,太湖东山1万年前即有入迹。大禹治理太湖水患以来,受中原化影响,人们在渔猎之余开始学着圈养禽畜和农耕,有的开始向陆地栖宿。东山所以山潭、山涧与土井之多,据说还是大禹引导的。尔后,西周诸侯纷争,吴越争霸,越灭吴,随着旧的宗法等级制度的不断瓦解,不同阶层的人沦落到流浪大军的行列。其时的水乡江南大量未开垦的土地,便成了这些流浪的乐土。这个时期的东山正是人们所向往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1.
正叶恭绰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自清光绪末年踏入政坛起,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宦海生涯中,曾得到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等历代中央政府的重用。与袁世凯、段祺瑞、徐世昌、孙中山、毛泽东等政治人物都有较深的交往,诚可谓"满世交游尽至公"。其对孙中山的深厚感情,尤为后人所传颂。民国元年初相识,孙中山喜曰:"吾之北也,喜得一同志焉!"叶恭绰与孙中山同为广东人。不过叶的出身较  相似文献   

12.
居住在我省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大多善于驾驭“木马”。所谓“木马”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滑雪板。这是交通工具的一种,是我国北方古代民族的杰作之一。早在隋唐时期的渤海国的北面,今黑龙江下游至库页岛一带居住着流鬼人。他们很早就能制作这种滑  相似文献   

13.
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它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形成了具有明显东北内陆特色的赫哲族文化。本文对赫哲族的婚丧风俗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宋人周去非著“嶺外代答”曾记载海南黎族妇女首领王二娘的事跡说:“王二娘者黎之酋也,夫之名不闻,家(?)于财,善用其众力,能制服羣黎,朝廷赐封宜人。(?)管有令于黎洞,必下王宜人,无不帖然。二娘死,女亦能继其業”。(卷2,海外黎蛮条)从这一记载里,已经微微地吐露出母系氏族制的痕跡。到了清人张庆长著“黎岐纪闻”,则说得很清楚:“黎族多在外耕作,男夫看婴儿养牲畜而已,遇有事,妇人主之,男不敢预也。”(卷二)照我们看来,过去黎族妇女有些担当了酋长的职务是事实,但像张庆长所说的那样完整的母系氏族制却是不可靠的。因为从现在黎族残存着原始公  相似文献   

15.
16.
<正> 在“夷夏东西说”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史学界基本上将夏氏族的居地确定为以今河南省为中心。笔者不揣浅陋,前曾发表系列文章,根据文献材料提出了早期夏氏族以及自黄帝始的先夏氏族可能原居山东、中晚期夏氏族乃渐西迁、最后至于河南西部的观点,并且根据考古材料论证了先夏氏族以及夏氏族原居山东、后渐西迁的可能性,那么根据考古材料,夏氏族是否可能是由山东继续西迁河南的呢?下面笔者就所掌握的考古材料对之试作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段炼 《钱币博览》2000,(2):12-13
最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批名人信札,其中有一封丁福保致叶恭绰的亲笔信,附有实寄信封。信函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古老民族之一,继称肃慎、挹娄,勿吉之后,至隋唐称为靺褐,辽代方为女真,原属黑水靺鞨一支。女真族臣服于契丹后,因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改称“女直”。勤劳勇敢的女真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劳动繁衍于长白山、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据《金史·世纪》载,“其在南者,籍契丹,号熟女直;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号生女直。”在女真族建国约一百余年前,其完颜部逐渐强大,以后又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本文仅就九世纪中叶以后,世居按出虎水的女真完颜部的氏族生活,作一初步探讨,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9.
读了《贵州都市报》4月23日和4月26日刊载的关于贵州余氏族人 ,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的文章后 ,我翻出1993年10月参加“贵州省十县市区政协工作暨经济协作会议第五次年会”期间 ,我在石阡县民委办公室所收集到的《余氏谱牒》手抄本 ,细细研读后 ,同时查阅了《石阡县志》(1992年12月 ,贵州人民出版社) ,以及由石阡县民委编写的《石阡县民族志》(1988年10月 ,送审稿) ,所得结论 ,与《贵州都市报》发表的两篇报道所持的观点相悖 ,现将实情叙述于后。元朝末年 ,铁姓九子一婿等余氏族人在泸阳凤锦桥(今湖南常德) ,…  相似文献   

20.
读了《贵州都市报》4月23日和4月26日刊载的关于贵州余氏族人,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的文章后,我翻出1993年10月参加“贵州省十县市区政协工作暨经济协作会议第五次年会”期间,我在石阡县民委办公室所收集到的《余氏谱牒》手抄本,细细研读后,同时查阅了《石阡县志》(1992年12月,贵州人民出版社),以及由石阡县民委编写的《石阡县民族志》(1988年10月,送审稿),所得结论,与《贵州都市报》发表的两篇报道所持的观点相悖,现将实情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