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到青海饮食——特别是农村饮食,肉多菜少、干多稀少曾经是两大突出特点。 人类饮食都是特定环境下的创造,并逐渐沿袭成为传统,这比如一个游牧民族,无法不叫其餐桌上经常摆放奶和肉。青海肉多是因为有牧区,有牛羊。菜少是因为青海地势高寒,不宜种菜,也就缺少吃菜的习惯。这一点叫河南移民拿老家比较得非常凸显:啧啧,这儿过年吃多少肉,叫咱在老家不吃一年?  相似文献   

2.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居住在青藏高原的汉、藏、蒙、土等民族的人们,生性豪爽、朴实、勤劳、憨厚、诚实、好客。大都很喜欢喝青稞酒。在“花儿”中唱到: 黑青稞熬下的酩馏儿酒,莫叫个盅盅儿浅了;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今天之所以把“青海道”纳入题目,是因为“青海道”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与西域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对青海湖周边以及海西州的历史文物研究较少,对“青海道”的认知也不够充分。最初“丝绸之路”申遗时,我们对陕西、甘肃、新疆等地都有涉及,却未纳入青海和宁夏两个省区,反映出当时对“丝绸之路”的认知尚不全面,目光仍然局限在主干道上。“丝绸之路”应当是一种“路网式通道”,而非单一的贸易线路。其中的中国路段除河西走廊主干道之外,  相似文献   

4.
青海麦仁粥     
巴陵 《丝绸之路》2007,(9):32-32
青海人有很多古老的饮食习惯,都传承至今。在青海的农村和小镇,可以见到许多原始的饮食。我与朋友去青海油田的花土沟生产基地,吃到一种小吃,叫麦仁粥,它就是青海的古老饮食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炜 《湖南文史》2009,(8):35-35
我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而清代皇帝的“特称”则叫“老佛爷”。在有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把慈禧太后称作“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呼不是慈禧专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  相似文献   

6.
燃灯节     
燃灯节又称“五公节”,藏语叫“葛登阿曲”,是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藏族人民的宗教节日,每年藏年十月二十五日举行.燃灯节是为了纪念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逝世而举行的活动.这天凡属该教派的各大小寺庙、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  相似文献   

7.
赵德兴 《攀登》2004,23(1):100-100
凡是到南京的青海朋友总免不了问一问“朱子巷”今在什么地方。所我所知,青海许多汉族同胞的家谱都有祖籍南京的记载:某某祖上在朱元璋时期(洪武年间)由南京朱子巷迁徙到青海。“朱子巷”今在何方,青海汉族人和南京人有无地缘关系?这确实是一个历史之谜。以往许多学(如朱世奎、谢佐先生)和一些好事也多次作过寻根调研。然而,沧海桑田之变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说法不一也在预料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华锐,意为英雄的地区或部落,是白牦牛的故乡。历史上,华锐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东,包括青海天峻的华德、祁连的多隆、乐都北山、民和北山、互助、大通、门源县等藏族聚居地区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掖东部马蹄、皇城区,天祝县及永登、古浪等地区,分布在青海、甘肃两省的14个县。关于“华锐”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一是相传远古时期,在阿尼玛卿雪山脚下生活着两兄弟,哥哥叫“阿秀”,  相似文献   

9.
在西藏,“团结族”是人们对父母分别是藏、汉族人的家庭的幽默戏称。 很少有人知道钱利军的藏族名字“索南加措”,只有他的藏族母亲叫他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只在母子之间使用。他的外公是青海藏族,外婆则是昌都藏族。  相似文献   

10.
八月青海     
“八月该去哪儿?海边、草原我都去腻了,就连爬不上去的雪山我也去过了,我还能去哪儿?”朋友在电话里问。“去青海!”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他:“因为八月是青海最美的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