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唐代白居易自編一部類書,被稱爲《白氏經史事類》,又名《六帖》1,後世稱爲《白氏六帖》;孔子後裔、宋代孔傳依《六帖》體例續撰《六帖新書》,初刊時題名《孔氏六帖》。南宋末季,時人將二書合併刊刻,名爲《唐宋白孔六帖》2,也簡稱《白孔六帖》。自此,世間通行合刊本《白孔六帖》,而單行本《白氏六帖》、特别是《孔氏六帖》則難以尋覓。有關《白氏六帖》、《孔氏六帖》、《白孔六帖》(以下分别簡稱《白帖》、《孔帖》、《白孔帖》)的編纂、傳承、體例、版本及其價值等,胡道静先生《中國古代類書》均有論述3,本文主要考察單行本《白帖》、《孔帖》以及校補《白孔帖》的幾個具體問題。  相似文献   

3.
4.
明代晋世子朱奇源集刻于太原的《宝贤堂集古法帖》(简称《宝贤堂帖》)与宋刻《绛帖》关系至为密切。从朱奇源《宝贤堂集古法帖序》可知,《宝贤堂帖》的书法渊源不是来自一家,而是博采《阁》、《绛》、《大观》诸帖之长,融为已有,《绛帖》是《宝贤堂帖》的祖本之一。清代以来,傅山先生在《补镌宝贤堂帖跋》中进一步提出主要钩摹于《绛帖》的论断。为了弄清这两套法帖的渊源关系,兹从四方面记述如下:一、关于《绛帖》。二、《宝贤堂帖》从《绛帖》中吸取了什么?三、《宝贤堂》石刻中的两块《绛帖》石刻。四、小结。 一、关于《绛帖》  相似文献   

5.
《绛帖》辨     
右王弇州题藏《绛帖》十卷,沈盦世丈近购诸海王村市肆。丈博雅好古,不耻下问,属为考镜其源委。愚后学谫陋 ,粗识碑版,何足以语此,然长者之命不敢辞也。爰以宋曾宏父《石刻铺叙》、曹士冕《法帖谱系》、曾槃《绛帖释文》及《格古要论》诸书,条分缕析,潜心钩索,竭数日之力,遂得其大要如次。按《绛帖》为宋尚书郎潘师旦刻,原本二十卷,其源出于《淳化阁帖》,特少变  相似文献   

6.
《文献》2021,(3)
《白氏六帖事类集》在白居易生前就已广泛流传,被士子们用来积累辞藻以应对科举考试。但由于书名中的帖字,导致《白氏六帖事类集》长久以来被误解为帖经考试的工具书。实际上这部书的主体部分是白居易早年准备科目选和制举考试所整理的资料集,可反映白居易早期的知识构成。  相似文献   

7.
8.
《潭帖》,又名《长沙帖》,以刊刻地点得名。曹士冕《法帖谱系·杂说上》称:“丞相刘公沆帅潭日,以淳化官帖命慧照大师模刻于石,置之郡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古今石刻辨》说:“《淳化阁帖》既颁行潭州,即模刻二本,谓之《潭帖》。余尝见其初本,当与旧《绛帖》雁行。至庆历八年,永州僧希白重摹,东坡犹嘉其有晋人风度。建炎金骑至长沙,守城者以为炮石,无一存者。绍兴初,第三次重摹,失真远矣。”由于原石及各种翻刻均告毁佚,可靠拓本又长期未见,当四川省华泰新系统设计研究所出资赞助、陈滞冬先生任学术总监、四川辞书出版…  相似文献   

9.
<正>在2013年9月19日纽约苏富比举办的"中国传统书画精品"拍卖会上,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书法作品《功甫贴》成为最大的亮点。这幅估价30万美元的作品经过70轮激烈竞价后,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被上海收藏家刘益谦拍得。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突然向刘益谦发难,称其用5000万买了一幅赝品。上博的三位研究员单国霖、钟银兰、凌利中联合发表声明,力证《功甫贴》钩摹自晚清鲍漱芳(约1763-1807)辑刻的《安素轩石刻》,作伪时间大概在道光四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传世元刻孤本《乐善堂帖》所刻赵孟頫书的书写年代、刻帖者顾信之生卒年的考订,作者同时纠正了以往有关研究文章的谬误。此外,作者还考证出《乐善堂帖》后面的所谓“名贤法帖”实际上是南宋贾似道的门客廖莹中所刻《小世(纟采)堂帖》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碑帖传拓开始于初唐,研究与著录的盛期在北宋,明清继之。其时之善本,多为达官贵爵所有,而且对拓本的评论往往是有意抬高和相互奉承,当然也有藏品与题跋真实可靠的。如《澄清堂帖》由明代顾从义、董其昌以及清初孙承泽等名人,定为南唐时刻本,称为法帖之祖。以后除翁方纲外,其他人皆随其说。后来发现其十一卷,因其中有苏轼之帖与南宋淳祐丁未仲秋尤(?)书《急就  相似文献   

12.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载此帖本文云: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遥看万里情。此蔡君谟梦中诗也。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閤中,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约绰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日夜添。又有人和云:长垂玉筋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代的书迹,流传到今天的已不甚多,司马光的作品尤其稀少。现存的司马光的墨迹,以个人的知见所及,不过只有三件,上海博物馆新近入藏的《宁州帖》,就是这三件中的一件(图版肆)。《宁州帖》是司马光写给他侄子的一通手札。纵32.7厘米,横57.6厘米,纸本,正书,凡十八行二百六十余字,行六字至十七字不等。内容为:"十月五日宁州兵士来,知汝决须赴任。十二日程暹父来,方知汝竟(竟字缺末笔)不曾下侍养文字。彼交代,催汝赴任是何意,岂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9,(5)
《文物》1979年2期徐邦达同志《古摹怀素〈食鱼帖〉的发现》一文,对此帖作了精确的鉴定,用语谨严,丝毫不苟,所推论各事也密理无间。但帖文释文尚有可商讨地  相似文献   

15.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羲之报”——唐摹东晋王羲之草书《寒切帖》此帖纵25.6厘米,横21.5厘米,纸本,计51字(重文一处)。后有明董其昌跋: “右军真迹世不多,唯吾乡陆文裕公家《半月帖》,吴门王恪家《此事帖》与此三耳,所谓山阴衣钵,非具眼者不可与传  相似文献   

16.
唐代释怀素的《自叙帖》(亦称《自序帖》)是我国古代狂草书法中的宏篇巨迹,也是唐代书坛上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力作,一直被后人视为“国宝”。怀素(公元725年?——785年?),俗姓钱(《全唐诗》里说他姓范),字藏真,湖南长沙人,后徙家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怀素善狂草,他和唐代另一位“草圣”张旭历来被尊为狂草书体的重要奠基人。他的草书成就很大,《宣和书谱》说:“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皋、钱起之徒,举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人不以为过论。又译者谓:‘张长史为颠,怀素为狂,以狂继颠,孰为不可?’及其晚年益进,则复评其与张芝逐鹿,兹亦有加无已,故其  相似文献   

17.
甄予 《文物》1965,(12)
《兰亭序》异文和《禊帖》书体,都有争论,这对中国文字史,特别是我国书体史以至思想史全有关系。我看,"序"也罢,"帖"也罢,可以用原作者的语言否定原作。我说这一序帖的本身就正是"虛诞"和"妄作"的典型。王羲之既撰文、又写帖,就有必要区别异文,分析思想,然后论证书体真伪。有例有则,不可不辩。  相似文献   

18.
19.
王羲之,这位深受后世敬重的东晋书法家的大名,似乎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代称。然而要想探求他的书法真迹,却仿佛是书法史中永远无法解开的一团迷雾。兰亭一案,古今争讼。从宋代米芾的“宝晋斋”到清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他们收藏的王羲之墨迹又有几分可靠性呢?自唐以来,不要说真迹,一两件古摹临本已是价值连城,珍若拱  相似文献   

20.
1979年6月,中国历史博物馆经辽宁省文史馆陈再励先生介绍,征集到一部南宋拓《淳化阁帖》。此帖计十卷,麻纸呈黄色,墨色较重,钤有"晋府图书"、"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书画印"、"安雅堂真赏"、"岭南潘氏宝琴斋珍藏书画之印"、‘‘潘仕成收藏金石文字之印信"、"潘德畲审定"、"伍元蕙审定金石文字"、"伍(?)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