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党史学理论研究的新突破──读《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韩昱随着党史研究的发展,党史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的思维障碍。在党史研究热切呼唤加强党史学理论研究的今天,读到张静如先生的新著《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近十年...  相似文献   

2.
文建龙 《攀登》2023,(3):90-96
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共党史研究。他积极倡导中共党史研究,奠定了中共党史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毛泽东认为,开展中共党史研究,需要明确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内容,需要关注党的历史活动发生的社会背景,注重党史的分期,需要透过重大历史事件看本质,需要科学评价党史人物,需要有鲜明的中国立场。毛泽东倡导中共党史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对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视,对正迈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我们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共党史学作为社会科学中一门严肃、独立的学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共党史学研究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中共党史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共党史学作为社会科学中一门严肃、独立的学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共党史学研究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中共党史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靳诺 《百年潮》2013,(10):60-61
胡华教授是我们国家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毕生坚定不移地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新中国中共党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胡华教授的一生伴随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学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曾先后担任学校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共党史学理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中共党史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而且其中若干问题尚存有争议。关于中共党史学的理论方法论体系、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科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党史的体系与历史分期等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厘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2013,(10):59
编者按:胡华(1921-198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教育家。他毕生坚定不移地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新中国中共党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7月31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胡华文集》(六卷本)出版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有关领导、专家学者、馆藏单位、胡华教授的亲属和学生齐聚一堂,就胡华教授的治学思想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1950年代初,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基本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共党史的分期、中共党史的主题主线的历史叙述基本定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必然产物”的叙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分期方式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特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叙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历史使命。这些方面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影响到后来的中共党史编纂。中共党史知识体系是随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回顾和总结自身的历史而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边缘化,是就中共党史的学科性质而言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共党史学属于历史学科,以中国共产党的客观历史进程为主体研究对象。这一学科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它经历了一个由萌生、初建、成型、挫折到复兴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前四个阶段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在指导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以单纯的唯物史观为指导,以阶级分析法为主体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2013,(4):81
《中共党史研究》杂志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主办的大型党史权威学术理论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来 ,随着中共党史学界对党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视 ,作为党史学基础理论组成部分的党史史学史研究也有了进展 ,但总的来看 ,这方面研究的力度还不够。 2 0 0 1年 7月 ,周一平先生的《中共党史史学史》一书作为庆祝党的 80周岁生日的重点图书 ,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丰富和发展了党史史学史研究的成果。《中共党史史学史》有以下方面的特色 :一、提出了中共党史史学史学科体系建设的建议。目前 ,关于中共党史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 ,学术界还有不同的意见如学科名称 ,张静如、王学勤等主张用中共党史学史。周一平认为用“中共党史史…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史研究》、《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发表的文章不含在内)史学理论从“实事求是”到唯物史观——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演变及其评价(罗炳良)高校理论战线2006.6用科学发展观研究国史的几个问题(李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6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失范、违法现象应尽快杜绝(周一平)学术界2006.4方兴未艾的中国口述历史研究(左玉河)中国图书评论2006.5  相似文献   

13.
赵勇民 《百年潮》2006,(7):79-79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近日在杭州召开.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孙英,副会长桂晓风、魏久明、尚文、赵培义、陈志凌、黄修荣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者共40人到会,就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共党史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其90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优秀的革命先烈。其中,邓恩铭就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邓恩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奉献了自己生命。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同时也是贵州人民的骄傲,更是其出生地————荔波人民的骄傲。加强对邓恩铭烈士先进事迹的学习与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对中共党史的学习与研究,推动对整个中共党史人物的学习与研究,从而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欧阳淞 《百年潮》2013,(10):59-60
胡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在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近半个世纪,桃李满天下;他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编著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2009,(9):79-79
2007年6月12日,龚育之同志不幸病逝。两年来,社会各界已有许多人发表文章怀念他、纪念他。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龚育之同志的学术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论研究等向纵深发展,《学习时报》、《中共党史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科研管理》和中央文献出版社拟联合开展龚育之学术思想研究征文活动。在此基础上,于2009年12月龚育之同志诞辰80周年前后,由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相似文献   

17.
台港和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党史是中国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进展,中国共产党声望的日益增高,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对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因此,了解海外研究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状况,加强中外学术交流,是我国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工作者应注意和重视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林彪、康生、“四人帮”设置禁区,这项工作只在少数人中间自发地进行。国内的同志对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状况几乎处于隔膜状态。粉碎“四人帮”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及本刊发表的文章不含在内)史学理论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研究的价值意义(张艳国)中国史研究2018.2历史合力论再检视(李红岩)史学理论研究2018.2祛除形而上学历史观的三重教条——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史学月刊》2008,(10):136-136
当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教授,原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中外政治思想专业博士生导师,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史学月刊》顾问彭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6月27日上午9时30分不幸逝世,享年83岁。  相似文献   

20.
<正>新时代是党史和新中国史划时代的一个新坐标,创新中共党史话语体系,注重回应时代需求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时间、空间、学科内容等视角下,古今结合、上下结合、中外结合,跨学科结合,从不同的时段、角度、层面来研究中共党史,推动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呈现新境界、形成新格局、达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