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初民主党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党活动是民初政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已为治民初政治史者所注意。民初国民党、共和党、进步党都有专文论列,惟对同为民初重要政党之一的民主党,系统的考察尚付厥如。本文依据民初报章资料,对民初民主党的形成、活动及其归宿作一述略,勉为补缺。  相似文献   

2.
民初十年是亟需研究而又研究不足的十年。已有的研究的成果,多半是侧重于一人、一事或某个集团、某次运动,而很少能把十年作为一个时段,从社会变迁的总体上来观照与阐析。本书作者力图改变既往的研究格局,从“传统到变革(现代)”切入主题,从发展学的审视角度阐明民初十年——中国现代化发端时  相似文献   

3.
梁济自沉与民初信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华 《清史研究》2006,1(1):55-69
发生在民初的梁济自沉事件,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重建开启了一极为生动的视角,在民初思想文化领域引起了相当的反响。梁济借“殉清”之名,一面展示其孜孜以求的儒家价值意义世界,一面谴责清末民初污浊的官场、寡廉鲜耻的官吏。梁济自沉正值社会转型、新旧思想急剧变化之时,其内心价值认同与现实的极度紧张,正反映了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与社会信仰危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初女子服饰改革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初女子服饰改革述论金炳亮服饰改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反映。民初女子服饰一改前清的保守禁锢,转向大胆开放。女子服饰种类繁多,五彩缤纷。女子服饰包括女子服式和打扮装饰,它是女性内心世界的外在化。服饰改革反映出妇女的道德观念和心理意向。本文试从服饰这一社会层...  相似文献   

5.
赵富民  韩小泉 《沧桑》2011,(6):33-36
镇守使是民初比较重要的一级地方军政长官。在民初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镇守使凭借军事实力控制着地方政局,影响了民初政局,最终形成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本文从民初镇守使的产生、特点及其影响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进而全面、客观地评价民初镇守使。  相似文献   

6.
北洋集团以小站练兵为契机起家,经北洋首领袁世凯精心经营、巧借时势,由新建陆军扩充至武卫右军、北洋常备军,及至北洋六镇编练成军,逐步成长为一股重要的军事政治力量。在清末民初这个新旧社会的变更时期,北洋集团作为代表清廷统治阶级内的一股新兴政治势力,对清末民初政局产生重要了深刻的影响:北洋集团是支持晚清十余年统治的一大支柱;也是影响辛亥革命使之政权转移的主要力量;袁世凯复辟帝制恶化了民初政局;北洋军阀之间混战为国民党建立统一政权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1912年3月30日唐绍仪在南京组织民初首届内阁到1914年2月12日熊希龄被迫辞去总理之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内阁总理六易其人,内阁多次更迭,阁潮频繁发生,仅为民初参议院议决通过的就有唐绍仪、陆征祥、赵秉钧、熊希龄四届内阁。然而,史学界对此却论及尚少,尤其是对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政治斗争和实质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弥补这一不足。(-)1912年6月15日,任职不到三个月,曾踌躇满志的民国第一届内阁总理唐绍仪突然弃职离京,举国哗然。国内舆论特别是各贫政治势力的反应十分强烈,袁世凯集团认为:“唐受职一无善政,即昔…  相似文献   

8.
赵富民  韩小泉 《沧桑》2011,(4):45-47
一直以来,史学界将袁世凯执政时期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笔者针对国内外学者对军阀的不同界定,结合袁世凯政府取得的政绩,对民初军阀做出科学的界定。民初军阀酝酿于袁世凯执政期间,形成于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时期,而1912~1916年这一阶段,正是从地方实力派到军阀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9.
民初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以及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使我国民初妇女的婚姻法律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妇女的婚姻法律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反映。妇女婚姻法律地位的提高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及思想文化的变迁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0.
李诚 《江淮文史》2010,(2):64-67
李诚(1906—1977年),原名泽宗,字敬夫,安徽石台人。曾师从桐城文派末期名士马通伯,是当代知名学者马茂元、舒芜、吴孟复的业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少年时期,曾于晚间求学李诚先生近5年之久。他在1997年5月17日发表于《安徽日报》的《追忆李诚先生》一文中,称自己的恩师是一位有实无名的学者、一位通晓国故的专家。《民初桐城文人轶事》是李诚先生未曾发表的一篇遗作。  相似文献   

11.
绅士在中国封建社会享有重要的经济特权,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清末民初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多元化时代,绅士群体出现了激烈的分化,其作为一个地方权势力量,因科举制的废除、清政府及民国政府的严格控制措施等种种原因,逐渐走向蜕化。本文针对绅士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社会剧变的时代发生蜕化这一历史现象展开研究,力求探讨其在清末民初这一时段产生蜕化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的太湖匪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匪民,在旧社会都被看作是土匪,它的基本群众是失去土地或职业的贫困农民和裁撤的兵卒。土匪活动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它的大量产生是社会不稳定的一种表现,揭示土匪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活动规律,有助于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进程。本文对清末民初的太湖土匪进行一些探讨,希望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清末十年,各种改良风起云涌,蔚为大观,深刻影响後来的中国社会。时人观念更新同时,难免追逐即时现实利益。1905年,上海人沈戟仪(亮荣)发起私塾改良总会,推广私塾改良是其中一例。科举停废,旧式学塾地位看似急转直下。候补县丞沈戟仪应时而起,以有利条件出而宣导,暴得大名。但他不全注重公益,反有牟利嫌疑,事业遭遇困境。辛亥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动,给予沈氏新的活动空间。以公益示人的改良者实有多重人格,刻意隐去不佳形象一面,以致後来学者对此类事实了解不多。雁过终有留声,若有心用力收集相对全面之史料,可发覆故实,窥知清季民初诡谲多变的人心世相。  相似文献   

14.
选举是一种程序,一种过程,一种手段。民初第一届国会选举,是一次西方式的议会选举在中国的大演习,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催生和引发一系列积极的社会政治变迁,也酿成了从未有过的剧烈对抗和较量。  相似文献   

15.
自古各地语音不统一的局面持续到了清末,终于国语运动兴起,意将统一国语。其间,一干知识分子组织国语研究会,致力于国语统一。在清末民初政府无暇顾及国语问题之时,其作为民间自发团体,扛起国语研究大旗,为后来的国语统一做出了贡献。国语研究会在国语运动中的表现是近代中国社会与国家间良性互动的范例,同时映射出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罗尚熙 《安徽钱币》2007,(2):19-19,F0003
湖北省水陆通衢,商贾云集,自古商品流通发达。清末民初曾屡次发行本省纸币,以满足市场之需。笔者集有该省清末官钱局铜元壹百枚票和民初省银行壹角票各一张,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65元该书是作者发表的若干考证文章修改本的汇集,试图揭示一些清末民初被隐藏的故事,主要是严复、梁启超、刘师培、陈寅恪、胡适、阎锡山、南桂馨等人不太被研究者注意的面相。收在书中的文章多是由一篇带出另外一篇,围绕某个人物都有两篇或者三篇互相关联的文章,有关的讨论对于既有的研究颇有拾遗补缺或纠正深化的作用,增加了我们对清末民初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时期,在社会形势转变的压力下,晚清政府不得不在官立学校中开设外语教育,以满足外交、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外语教育经历从无到有,其教学模式也在摸索中逐渐发展成熟,本文从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初探清末民初时期外语教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吴雪玲 《民俗研究》2009,(3):138-147
民国初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风尚变革的重要时期。从纪年、服饰、发式,到礼节与礼俗,甚至衣食住行,社会风俗的沿革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形成一股时代潮流。同时,社会风俗的沿革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又产生了强烈的反推作用。总之,民初社会风尚的沿革使中国社会风俗的现代意蕴逐渐增浓,并不断强化,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就此开始真正步入现代行列。  相似文献   

20.
刘寻 《文史精华》2013,(6):63-63
"西山十戾"是清末民初北京老百姓的坊间传闻,说是在北京西山有10个精灵:熊、獾、鹗、狼、驴、猪、蟒、猴、狐、蟾,各修炼千年,通了人性,投胎转世,成为伴随清朝始终的10个重要人物。戾,指凶恶残暴,此处有泛指名声之意。这十戾以动物状人,究其原因多为其人生理特征或为人处世相近于某一种动物。獾:崇德朝(皇太极时期)洪承畴。多谋善变,追随权贵,犹如名贵獾皮、良药獾油、美味獾肉,只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