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位于黄河上游滨北小积石山丛中的炳灵寺石窟,是一座佛教艺术宝库,距今一千六百来年。唐宋以来,一些政治人物和军事家,曾先后到过炳灵寺,他们中有唐高宗时刑部侍郎张楚金,玄宗时期的御史大夫崔琳。当时他们是奉命“入吐蕃报聘”“使于吐蕃”。宋徽宗时洮西守将何灌率领其部届亦蒞临炳灵寺。他们不仅在炳灵寺开窟造像、建浮图、修寺庙,而且还在炳灵寺石窟崖壁上树碑立传,摩崖刻文,留下了中西交往宝贵的资料。炳灵寺石窟现存自西秦至清代墨书题记34则,石刻题记17则,(墨书题记有西秦1,北魏1,隋1,唐5,明24,清2。石刻题记有北魏1,唐10,宋1,西夏文2,明3),  相似文献   

2.
庆阳北石窟寺文物保管所简介宋文玉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西峰市董志塬西侧的覆钟山下,蒲、茹二河交汇的东岸。石窟创建于北魏永平年间,兴盛于唐代武后时期,废弃于清末同治之后,上下延续近1500年,现存窟龛296个、造像2126身、碑碣7块、历代游人题记150余...  相似文献   

3.
北石窟寺摩崖碑刻传拓记●周佩珠北石窟寺外景有着千年历史的庆阳北石窟寺,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陇东黄土高原上。与声名显赫的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相互辉映,构成了陇原的四大石窟寺。北石窟寺摩崖石质是砂岩,历代造像和石刻经长期风吹、日晒、雨浸以及人为的破坏,损坏...  相似文献   

4.
庆阳北石窟     
庆阳北石窟寺宋文玉北石窟寺是陇东高原早期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寺院,位于甘肃东部西峰市西南25公里的覆钟山下,蒲、茹二河交汇之东岸。地理座标为北纬35°36′35″,东经107°32′00″,海拔1083米。覆钟山,俗称“寺山峁”,其形突兀浑圆,颇似覆钟...  相似文献   

5.
炳灵寺、麦积山和庆阳北石窟寺石窟风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和庆阳北石窟寺石窟岩样的物理、力学试验,显微镜岩矿鉴定,光谱全分析,化学全分析以及对砂砾岩胶结物的X射线衍射鉴定、差热分析和电镜鉴定,同时通过对石窟所处自然环境和风化现状调查,找出这几个石窟风化的主要因素,以便进行风化和封化加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蒲河、茹河交汇处的北石窟三角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积淀丰厚,早在更新世时就有各类脊椎动物在这里生存;后来成了古人类在黄土高原生息繁衍的乐土;秦汉以后,成为网状丝绸之路在陇东一个重要的节点;北魏以后,不断开凿石窟;各代生土建筑、古墓葬和其它文化遗址众多,本文在认真分析、总结前贤对该区域文化遗产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几年的亲身调查情况,在这一区域又发现了多处文化遗存,因此觉得很有必要对北石窟寺区域历史文化遗存作以总结,以不断丰富我们对该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为该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规划、考古发掘与研究、开发利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石窟寺     
宋文玉 《丝绸之路》2011,(17):85+1-F0002,1
陇东的董志塬,沉积着天下最厚重的黄土层。在董志塬的西侧。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的黄土高坡下.蒲河和茹河交汇处的东岸二级阶地上,坐落着千年旨刹北石窟寺。相传为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兴建。因与永平三年的泾川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相距45公里,故名北石窟寺。现保护范围包括寺沟主窟群及其北1.9公里蒲河西岸的楼底村1窟(简称北1号窟),其南1.5公里的石道坡、花鸨崖、石崖东台石窟群,南北延续3.4公里。  相似文献   

8.
庆阳北石窟寺的研究现状与尚未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石窟寺,是陇东地区北魏创建的规模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寺院。七佛和弥勒菩萨像的主像组合、头大身短的造像布局、古朴雄健的造像风格是北石窟的特色。自1959年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归纳北石窟寺目前的研究成果及保护现状,同时提出尚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并在北石窟的源流等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期待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今后进一步地深入考察、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崔惠萍 《丝绸之路》2009,(16):34-38
北石窟寺是陇东地区早期规模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寺院,是佛教艺术的精品。它有着千年历史,是人类历史的瑰宝。本文从多方面梳理了北石窟寺建所以来的主要研究成果,以期对社会各界研究、保护北石窟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区域稳定性监测是石窟寺长期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庆阳北石窟寺所在区域为对象,基于2019年的15景Sentinel-1A卫星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研究区稳定性进行监测,获取了研究区雷达视线向形变速率及时序形变,分析了研究区形变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监测结果表明:北石窟寺所赋存的覆钟山山体整体稳定,存在微小形变,不存在潜在滑坡变形特征;研究区主要形变区沿河分布,蒲、茹两河交汇处形变最为明显;研究区时序形变呈现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性,造成其规律性的原因为随季节变化的土壤侵蚀和董志塬固沟保塬项目的实施。该研究证明了InSAR技术在文物遗址区域稳定性监测的可行性,以及其在具有长期性、可靠性的优势,为石窟寺遗址长期预防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北石窟寺是甘肃的重要石窟群之一,是陇东的佛教文化中心,创建于北魏,兴盛于隋、唐,衰落于清末。  相似文献   

12.
宋金时期北石窟寺的信仰功能较唐朝已有所削弱 ,主要成为士大夫游览、会友和附近黎民百姓集会以及开展各种民俗活动的场所。本文依据宋金碑铭和题记的有关材料 ,对这一历史时期北石窟寺的文化风貌以及它对特定民族关系的折射进行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庆阳北石窟寺第165窟窟顶西披“舍身饲虎”浮雕的释读存在争议,虽大部分学者认同“萨埵太子本生说”,但也有学者提出“睒子本生说”等观点.此文结合西域、敦煌及中原地区的相关资料,并将图像与文献记载进行比勘,对现有的观点进行了辨析,认为该铺浮雕的内容并非常见的萨埵太子本生,而是栴檀摩提太子本生.  相似文献   

14.
贾欣  王立力 《中华遗产》2013,(6):160-160
去巩义石窟寺之前,我做过不少功课: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被巩义大力山的优美环境吸引,创立希玄寺。于是,后代的北魏皇室陆续在此开窟造像,打造出北魏晚期光华绚丽的精品石窟。众多资料都显示,大力山的繁华篇章自北魏始。  相似文献   

15.
在今甘肃陇东地区,分布着不少重要石窟寺遗迹,其中有不少北朝时期的作品.如庆阳北石窟;泾川南石窟、王母宫、罗汉洞、丈八寺、千佛寺;华亭石拱寺;庄浪云崖寺、陈家洞;合水保全寺、张家沟石窟等等.这些石窟大多分布在“丝绸之路”东段的泾河两岸和陇山、子午岭之中,是北朝时期陇东地区佛教兴盛的最好见证.这里主要涉及的是奚康生所开创的南、北石窟寺.  相似文献   

16.
庆阳北石窟寺在宋金时期,逐渐失去了唐代开窟造像的盛况和晨钟暮鼓的辉煌佛事场景,其宗教功能有所减弱,发愿造像的信徒不多,石窟艺术也少有新的创意。现存宋代开凿的窟龛仅有两处,即35号窟和165号窟明窗两壁的十八罗汉造像。但作为一座很有影响的历史名刹和重要的人文景观,当时北石窟寺仍然吸引着众多的游客驻足。在信仰功能淡化的同时,它的游览观赏功能却得到提高,成为文人雅士游览会友的好去处,黎民百姓集会交易以及开展各种民俗活动的最佳场所,因而留下了许多碑刻和题记,堪称各时代题记之冠。虽多属游人信手而书,但却包含着…  相似文献   

17.
(一) 庆阳在甘肃省的东部,具有陝北明朗的地方色彩,肥沃的黄土高原,物产丰富,历来被称为西北粮仓之一,在文化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北部高原地带因长年累月的雨水向低洼处冲刷,积成了几条河流。庆阳寺沟石窟位于西峰鎮西北二十余公里处,涇河支流蒲河和茹河交汇点的东部。寺沟石窟就是由蒲河"寺沟門"而得名的。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通往鎮原的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18.
《大唐天竺使出铭》摩崖石碑的考古发现霍巍在西藏高原近年来的考古调查中,由西藏文管会与四川大学考古工作者组成的一支小分队在吉隆县境内发现了一通额题为《大唐天竺使出铭》的唐代初年摩崖石碑。这一重要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早期唐番关系、中印古代交通等问题提供了...  相似文献   

19.
崔惠萍 《丝绸之路》2012,(12):58-59
北石窟寺是陇东地区一处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文化遗存,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长年雨水的冲刷浸蚀崖面岩体,造成崖壁渗水、漏水,对石窟文物造成严重危害。北石窟寺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石窟崖壁渗水;崖体裂隙与危岩、危石的治理;窟龛潮湿,酥碱等病害滋生;石窟文物风化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0.
王琰 《丝绸之路》2011,(17):50-52
北石窟寺因与其南45公里处同时代开凿的泾用南石窟寺相对应面得名,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覆钟山下,蒲河与茹河交汇处之东岸二级阶地处。北石窟寺始建于北魏,兴盛于唐宋。清末废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