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关于“伤痕文学”的争论方兴未艾之际,胡耀邦就任中宣部部长。他一直关注着这场争论。1979年6月出版的《河北文艺》在显著的位置上推出了石家庄军营青年作家李剑的文章:《歌德与“缺德”》。文章认为,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歌德”——歌颂党、国家和社会主义,而不是  相似文献   

2.
以“拆散”情侣为职业,有人骂他们缺德,有人说他们是倡导理性王朔有一部著名的小说《顽主》,讲的是3个人成立了一个公司,书中这个公司的业务是“三替”: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如今,在现实生活中,还真出现了类似的行业,他们的经营范围是——替人谈分手!简称“分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五年多来,我国学术界就“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一些主要代表的思想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论,这场讨论和争论不仅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海峡对岸也引起了反响,那里,不仅出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战集》,而且在台湾的《中国论坛》上直接发表了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和争论文章。  相似文献   

4.
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的战役指挥问题,断断续续地争论了九十多年。随着争论的进行,研究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最近,杨志本、许华二同志又发表了《论丁汝昌海上战役指挥失误问题——兼与戚其章等同志商榷》(以下简称“杨文”)一文,  相似文献   

5.
《南京史志》2014,(7):47-47
歌德是举世闻名的诗人和作家,其杰出代表作《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世界文坛璀璨的明珠。 一次偶然的机会,歌德发现儿子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摘引了别人写的一段小诗:“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半分时间内死去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指的是什么,学术界长期争论不清,分歧很大。最近,《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发表的《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文章《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第5期发表的宋敏同志文章《〈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一文质疑》,对此又展开了讨论。双方观点对立,相互坚持不放。如何结束这种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文化市场的发展,一些历史名人的遗迹、遗址以至籍贯,往往引发争端。关于后赵皇帝石勒籍贯的争论,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例。2001年11月2日,《山西日报》时尚周末版刊发了李延芝、谢占杰二位先生的一篇文章,说《后赵皇帝石勒是和顺人》,根据是和顺县有“石勒村”与“李阳镇”;2006年7月,《山西日报》又在“经典山西”栏目内,分两期刊载了《千载悠悠石勒墓——寻羯族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1996年第10期《收藏》杂志登载了标才工同志的文章《分快近两千年的(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在西安发现》,反响极为强烈。因为这是一件足以引起文学、军事学等各界广泛关注的大事。最近《光明日报》有文章说,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有部分专家提出质疑,认为“抄本”内容绝非孙子亲著,亦不可能出自汉简,很可能是近人的伪作。12月20日《北京青年报》以《是真是假(孙武兵法)》为题,详细报道了争论内容。本刊所发何减同志根据杨才工的报道所编写的文章,意在让广大读者了解这一重大事件,关注争论的内容以及今后的发展情况。《汉书·艺…  相似文献   

9.
胡适研究的深层次探索——评罗志田著《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马敏近现代历史人物中,众说纷纭的胡适大概是最难研究的一位。自从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提倡文学革命“暴得大名”后,围绕他及其思想的争论就一刻未停止过,可以说是“誉满天下,谤亦随之”。解读胡适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曲家源著《卢沟桥事变起因考论——兼与日本有关历史学者商榷》是研究卢沟桥事变起因的专著。该书为“毋忘国耻历史丛书”之一,1992年6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作者围绕卢沟桥事变最初发生时的所谓“第一枪”问题、“一士兵失踪”问题、“进城搜查”问题等几个争论焦点,详尽介绍日本自战后以来在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汉中地区略阳县析里(又名白崖)嘉陵江畔古栈道旁,有幅摩崖石刻,远近相传,习惯称它为“状元碑”,这就是震烁古今的《郙阁颂》(又称《郙阁铭》)。陕西省、府、县志称郙阁刻石记为“汉中郎将蔡邕作铭”,因而以讹传讹,产生一些不符合史实的传说。《郙阁铭》石刻、文章、事迹并无足堪崇颂之处,惟书法艺术独具丰标——结构严整,章法茂密,行毫畅健,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笔法中,的确是我国的艺术精品。但是,这一石刻的撰、写究系何人?一直存在着争论。《文物》总二四一期,载汉中地区文教局,略阳县文化馆《郙阁颂摩崖石刻》一文,提  相似文献   

12.
李丹 《神州》2012,(8):4-4
20世纪中期,随着文化研究热潮的悄然兴起,文学领域的相关争论便自此展开。对于诸如什么是文学经典——“中学和大学里系统研读的作品”的观点,有学者反对,有学者赞成。本文以卡勒《文学理论入门》为出发点,对上述有争论的几个观点,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读韦君宜《思痛录》,书中载有《她死得好惨——哭韦毓梅》一文。文章开篇提及,蒋南翔先生辞世前不断追问作者:“给韦毓梅写了悼念文章没有?”蒋南翔为何在逝世前不忘提醒韦君宜写悼念韦毓梅的文章?韦君宜又为何要“哭”韦毓梅?  相似文献   

14.
《炎黄春秋》2008,(5):79-80
关于“人定胜天”、“自作孽,不可逭”及其他 《报刊文摘》今年2月25日转载《炎黄春秋》第2期杨慎的文章:《人是不能胜天的——任仲夷同志的一幅墨宝》,文中引用了任仲夷写给作者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5.
本刊1981年第1期发表的郑异凡同志的文章《有关布哈林的若干问题》对布哈林的是非功过提出了新的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本刊同年第6期发表了三篇争鸣文章,周耀明同志的《布哈林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决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张镇强的《布哈林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王炳煜和陈凤荣的《关于列宁和布哈林在国家问题上的争论》。 关于布哈林问题的讨论反映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术界解放思想、探求真理的理论勇气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 为了深入讨论布哈林的问题,促进对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研究,本期发表了李振海对郑异凡关于列宁同布吟林在国家问題上的分歧的评价的批评文章和郑异凡进一步论述这个问题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去年,偶然在某旅游刊物上看到一篇介绍武汉黄鹤楼下“鹅”字刻石的文章——《黄鹤楼下一笔“鹅”》,不久又在一份地方报纸上读到一篇《黄鹤楼下“鹅”字碑》,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了“鹅”字碑的作者问题。他们的结论不外:一曰、“无从  相似文献   

17.
关于“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 《炎黄春秋》2010,(8):64-64
读了张素华同志在《炎黄春秋》今年第7期上的文章——《毛泽东没有在“五一口号”中加写“毛主席万岁”》,觉得对待重要的历史事实,就得有这种认真的态度。我很欣赏张素华同志这种态度。不过,这篇文章还不能作为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18.
孟凡 《炎黄春秋》2000,(7):32-35
胡乔木同志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前后持有相反的态度。 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同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新华社全文转发。之后,有一种说法:当胡耀邦同志在受到来自坚持“两个凡是”的党中央负责人的巨大压力之际,6月20日,胡乔木同志曾到耀邦家对他说,这场争论是党校挑起来的,华主席已经不满意了,再争论下去要造成党的分裂,汪东兴已在讲你代表哪个中央了,所以,应立即停止争论。胡耀邦同…  相似文献   

19.
突出“地下工作”还是突出“武装斗争”? 1974年第1期的《红旗》杂志上,发表了初澜的《中国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谈革命样板戏的成就和意义》一文。这是对所谓“革命样板戏”的成就和意义“进行整体性总结和评价的文章”。文章着意强调了“样板戏”对“武装斗争”的表现:即使是有一定篇幅描写地下斗争的作品,也是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中华遗产》2010,(12):8-8
“‘和’字在中国人精神中拥有更深刻的根源。” ——美国《华尔街时报》针对《中华遗产》杂志评选“最中国的汉字”活动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和’字是中国哲学家,包括中国人的偶像孔子,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最推崇的理念。它还意味着“公平”、“平衡”、“温暖”等多个中国人长久以来所怀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