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论战后日本存在的“皇国史观”变种──侵略有理史观沈予日本军国主义被中国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无条件投降已经50年了。但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战后日本出现了"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否定战争责任论"和反对"东京审判"史观等诸多论调。伴随这些论调的抬头...  相似文献   

2.
1929:南宁硝烟滚滚刘波辽阔的江南大地,弹痕遍布,乱尸横野.难民哀鸣,一片战后的凄凉死寂……这是1929年4月蒋桂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其时,李宗仁、白崇禧深夜出逃,躲到香港当了"流亡司令",蒋介石为了庆祝他在这场争夺地盘之战中的胜利,在南京隆...  相似文献   

3.
一、战后始于日本的“亚洲奇迹”战后世界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亚洲奇迹”的出现。20世纪50~60年代,日本从二战的废墟中崛起,用20年的时间从一个后进的工业国迅速成长为亚洲唯一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66年赶上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和德国,此后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60~70年代,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开始腾飞,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亚洲“四小龙”,在1960~1996年的36年中,韩国只有一年经济负增长,新加坡有两年,而中国台湾和香港的经济增长均为正值,又被称为“新兴工业化地区”。80年代,中国和泰国、马来西亚、菲律…  相似文献   

4.
<正>一乔治六世晚期(1945-1952)战后,英国对香港恢复殖民统治。战后初期的香港在哈克尔军政府(1945.9-1946.5)和杨幕琦总督(1946.5-1947.5)短暂治理下致力恢复经济,无暇发行硬币,仍依靠战前发行的1仙青铜币、5仙镍币和1毫镍币等三种硬币在市场流通。直到葛量洪长期担任港督(1947-1958)后,香港才在1948年委托英国皇家铸币厂逐步恢复铸造流通硬币,发行1毫黄铜镍合金币;1949年发行5仙黄铜镍合金币;1951年发行5毫红铜镍合金币。  相似文献   

5.
周乾 《安徽史学》2003,(6):60-6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和中国围绕香港的战后地位问题展开激烈斗争。美国政府支持战后由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罗斯福总统为此作出许多外交努力。英国拒绝战后将香港主权交还中国。这样,蒋介石将希望完全寄予美国的支持上。但是在战争结束前夕,美国与苏联开始进行冷战,美国需要英国的支持,因此放弃了原来的政策。其结果是英国在战争结束时重新占领香港。  相似文献   

6.
日本加强基础创新研究探析戚超英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离不开日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与运用,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战后日本科技战略是以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加之应用创新为主要特征。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科技经济形势的变化,战后日本科技战略日趋...  相似文献   

7.
1945年9月至1946年8月,集结在华南的中国军队进入香港境内,由九龙尖沙咀乘船运往东北与华北。国民政府与英国就此事进行了交涉,虽然订立了中国军队过境香港的有关协议,但双方仍然摩擦不断。国民政府既利用军队过境之机为接收华北、东北进行军事部署,又借此影响香港内部事务,伸张对香港的主权。这一事件深刻地影响了战后初期的香港政局和中英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崧 《沧桑》2010,(4):148-149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1972年体制"形成的历史根源,从而更好地把握战后中日关系的脉络。坚持"1972年体制"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认清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才能更好地完善"1972年体制",并使中日关系在"1972年体制"基本前提下友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人入乡随俗,船进港随湾。"随着内地与香港在商贸、文化、旅游诸多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密切和广泛,出入香港的大陆游客也越来越多,因此,了解和应用香港人的风俗习惯必不可少。香港人凡事重吉利,讲究好彩头。众所周知的8、3用香港话来讲,就是发、升,所以平时运用很普遍。特别"8"这个数字香港人最为喜欢,因为"8"与"发"读音接近,有"发财""发福"的寓意。香港人选车牌、房号、吉日等都喜爱带有"8"这个吉数。  相似文献   

10.
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是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武装侵略、掠夺中国的产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政府根据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将于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已为世人所瞩目。但是关于中英两国在二战结束后就香港的归属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交涉这一段历史却鲜为人知。在中英两国关系中,香港问题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研究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所持态度,分析决定其态度的各种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香港今年就要回归祖国。香港以其非凡的经济发展与繁荣,成为举世瞩目,摧操夺目的东方明珠。二战前的香港并不繁荣,当时相比不如上海甚至广州。战后初期香港经济得到迅速恢复,至60年代开始起飞,从70年代中期以后更获重大发展。至今,香港已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之一,是世界第八贸易地区,以世界干分之一的人口,十万分之一的面积,占有世界百分之四的对外贸易额。香港亦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世界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拥有的金融机构数量在世界排名第三,是世界四大黄金市场之一,十大股票市场之一。香港又是一个国际航运中心,拥有世界第…  相似文献   

12.
近代香港是一个国际性港口城市,由商而兴,以商立市。华人占香港人口的绝大多数,始终是开发香港的主力。华商在整个香港经济生活中与洋商同居重要地位,是华人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研究近代香港华商的崛起,是研究英国殖民统治下香港社会的基本环节,有助于全面认识华人在近代香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本文侧重探讨1841年至1900年香港华商成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苏美两国都有在战后进行经济合作的构想,并为此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由于双方对经济合作的考虑各异,特别是由于两国矛盾的发展,罗斯福政府关于战后苏美经济合作的构想没能实现.受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杜鲁门政府逐步把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同美国的国家安全联系起来,不仅没有满足苏联方面提出的货款要求,而且还关闭了美国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自由贸易的大门.苏联拒绝参加马歇尔援助计划标志着战后初期苏美经济合作尝试的失败.此后,两国矛盾进一步加剧."莫洛托夫计划"的实施和"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建立揭开了东西方经济冷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2月,香港多家媒体曾联合以电子邮件随机的方式,对1.2万名香港市民进行问卷调查,要求从80位香港知名人士中选出2010年度香港"最受信任的人物"。结果高居榜首者,不是李嘉诚(排名第55名),也不是特首(香港特首曾荫权排名第77名),而是电影演员萧芳芳。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经济在严重的战争破坏的基础上,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大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技术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实事求是地研究战后日本的技术战略,从借鉴的角度探讨其经济教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志》2012,(11):13-13
2012年6月8~17日,由深圳史志办公室和香港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举办的"百年中英街"图片展在香港开幕,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体部副部长周爱国、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张骁儒、香港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智鹏、深圳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王晓杰、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黄锦安、联合出版集团副总裁李济平、和平图书有限公司总裁谢刚等主礼开幕式。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有关日本经济体制的研究再次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热衷探讨的重要课题,人们愈加注意到战后日本的经济体制与其战前的经济体制关系密切,特别是其战时推行的统制经济,对战后型经济体制的形成影响深远。本文拟从战时统制经济与战后经济体制的连续性入手,以组织与市场的结合为中心考察战时统制经济与战后经济体制的关联。在经历了战时统制经济之后,战前与战后日本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在论述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特征时,我们又可看到以下种种观点。1967年《伦敦经济学家》杂志指出:“日本不是欧美式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日本秦汉史研究学会第21次大会——"战后秦汉史研究的总结与展望"主题研讨会在静冈大学召开。正如前年《历史评论》出版了699号特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现状和课题》一样,近年经常可以看到回顾战后研究史,探求研究方向的活动。这可能是因为很多研究者都感到在研究领域细化的现状下,有必要以世界史、中国史这样的宏观视野重新思考中国古代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历史教科书》与战后日本国家的历史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对2001年4月3日由日本部科学省审定“合格”获得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宣扬错误史观、掩饰日本国家侵略罪恶。进而反映战后日本国家错误历史认识的表述和企图进行了分析和评论,并试图对日本国家错误的历史认识的形成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章认为:战后日本社会对其侵略历史的错误认识,是有着历史基础、思想基础、国际环境基础和经济基础的,是与战后几次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和不久之后其对日政策的改变以及日美同盟关系的确立和固化、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战争罪行和军国主义思想的清算不彻底、战后日本国家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重建过程中对各种有利因素的充分利用、战后日本国内经济的恢复及其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近期日本国内大国主义思潮的盛行及经济状况的不景气和政治局面的动荡,以及亚洲邻国对日本这种趋势发生发展的相对无力的应对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连依据邓小平的战略构想,规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北方香港",使之成为技术先进的工业基地,东北亚地区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对内对外均具有辐射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由于大连地理位置优越、港口状况良好,产业技术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对外开放已取得可喜成果.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所以具备了再造"香港"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为实现既定的总体目标,大连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加快利用外资步伐,充分发挥口岸优势,积极促成境外经济技术合作,并且对内加大改革力度,贯彻科教兴市的基本方针,推动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级化进程,努力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新格局.从而已使自己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振兴带上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