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颖 《收藏家》2008,(3):59-64
笺纸上用花纹衬底,最直接的办法是通过染色,这在第一章里已经做过介绍,本章要谈的,是雕版刷印在笺纸上的花纹。  相似文献   

2.
梁颖 《收藏家》2008,(6):63-67
第六章 文人制笺及其他 自制诗笺虽创自女诗人薛涛,但“薛涛笺”之名却出自他人。元代的赵孟,“摩靖节像,其纸亦松雪斋自制笺,粉中隐起八分书‘子昂’二字”,才正式开了后代文人自制名号笺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梁颖 《收藏家》2008,(5):38-42
第五章画笺:山水与人物一、山水山水笺明代格外少见,《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犊》中仅得嘉靖曹金一札(册三,另杨一清一札则为人物的背景点缀)。明清易代之时,短版笺如彩云轩制“初升月”等套笺,虽小品而风气为开。上海图书馆藏姚鼐手札,作楼阁图,亭台回廊,为工笔界画,  相似文献   

4.
梁颖 《收藏家》2008,(7):76-80
尾声两纸八行欢喜无量从清代末年起,社会的巨大变化,在小小的笺纸上也渐渐得了到体现,这反映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第一是印刷技术的推陈出新。从19世纪中叶传入国内的石印、铅印、照相影印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笺纸的制作,并逐步取代了雕版①。上海图书馆藏沈曾植的两通手札,都使用了安徽官纸印刷局制作的画笺,  相似文献   

5.
梁颖  叶宝弟 《收藏家》2008,(4):71-75
第四章画笺:花鸟与博物 一、花鸟 明代的画笺,以万历、崇祯为一个转折点。这一转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印刷,由砑光转向套色,这我们在第二章已经作过交代;二是绘图,由简率变得工细,无论花鸟、山水,还是人物、博古,莫不如此,这与书籍插图的蜕变同步。  相似文献   

6.
梁颖 《收藏家》2008,(2):36-40
明代书籍的套色印刷,在天启、万历年间已经成熟,著名的吴兴闵、凌刻套印本就是其代表之作。至于套印的笺纸,则为数不多。本文第一章图6明人手札上的配剑图案,剑身为黑色,布巾和系带为红色,是一个较早的例子。进入清代以后,套印得到了大规模运用,  相似文献   

7.
漫话彩笺     
梁颖 《收藏家》2008,(1):43-48
一、形制 认识彩笺的第一步,是了解它的形制。不过,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个不小的障碍:现存的绝大部分明清尺牍,几乎都经过了藏家的装裱甚至裁切,因此已不能完全反映笺纸的原貌了。要搞清它们原先的模样,需要分辨装裱前后不同的痕迹,做些推测。  相似文献   

8.
赵春霞 《收藏家》2011,(10):35-38
竹雕,又称“竹刻”,是一种以竹于为基本材料的雕刻艺术门类。竹雕作品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由于在收藏保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制约,诸如对日比照射的要求、对空气温度、湿度的要求,都近乎于苛刻。因此,历史上的竹雕作品能流传至今的很少,尤其明代以前的作品,更为罕见。  相似文献   

9.
周怡 《收藏家》2023,(1):44-51
笺,原指狭而小的竹片。在纸出现前,竹简为最主要的书写载体,在做标记时将笺系于简册上。后来纸代替竹简普及开来,但笺这种形式得以保留,后泛指精美的小幅纸张,供文人骚客写信、题诗之用。清代,笺纸不仅是文献载体,也是重要的文献形式:彩笺上的图案既反映文人阶层的书写礼仪和审美情趣,又兼具画谱、金石图谱之用。本文在梳理历代制笺发展史的基础上,以“国子文脉—北京国子监官师书法作品联展”上展《翁方纲、袁枚等书札十七通》《王懿荣书札》两件馆藏为例,从彩笺图案与信笺内容切入,以展清代彩笺所蕴含的文人逸趣与时代风尚,享文人信笺往来之雅趣。  相似文献   

10.
"浣花笺纸桃花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吟咏彩笺的名句(图1)。然而,引动诗人吟兴的浣花笺纸究竟是何等面目,今天已经无从获知,只能由想象中约略得其仿佛了。  相似文献   

11.
潘世杰 《收藏家》2011,(3):75-79
一.初始钱币及其演进的六个时期钱币鉴定首先要明确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对古代钱币进行鉴定?因为古代钱币就是承载和记录历史文物、文化的载体。现在许多人只是关心自己手中的钱币是真是假,值多少钱,以后能够有多大的升值空间。然而没有真正了解钱币收藏的真谛,更没有真正去体验钱币收藏过程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不断完善我国的货币制度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至今已先后成功发行了5套人民币。从50年代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了人民币硬币。自此,新中国货币进入纸、硬币混合流通的时代。80年代为适应和促进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了货币结构。改革开放以来,还相继发行了多种流通纪念币和金银纪念币,丰富了我国货币品种,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货币体系。这个品类丰富的体系,作为收藏对象,在人民币收藏热中,又被集藏者们开拓分出更多的门类。  相似文献   

13.
盛世收藏。如今收藏、投资钱币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泉山寻宝,获利喜人;有人币海沉船,血本无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方略技巧欠缺。笔者根据自己和身边泉友们多年实践的经验教训,向朋友们作些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蓉 《巴蜀史志》2010,(5):51-51
盆景为再现自然的艺术品,汉代已有雏型,唐宋时始盛,明清以来,中国盆景逐步发展繁荣,并分出三大流派:四川盆景与岭南、江浙两派盆景。  相似文献   

15.
金融证券这里所说的金融证券 ,是指以政府名义发行 ,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金融企业印制 ,中国人民银行办理 ,具有人民币外型特征和部分功能的有价证券。这些证券都是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 ,为了集中社会各方面的财力 ,繁荣金融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发行的 ,它们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甚至起到了人民币起不到的作用。一、金融证券的发行金融证券始于东北。从 1948年 11月东北解放到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迅速建立经济体制 ,恢复生产 ,繁荣经济 ,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 ,重工业基地。东北在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中 ,创…  相似文献   

16.
17.
鲜明 《成都文物》2007,(1):63-68
十、明瓷与紫砂器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从洪武帝创建大明到崇祯帝上吊殉国,明王朝经历了267年的兴衰。在此期间,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都有了很大发展。自唐宋以降,瓷器已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到明代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前代所不及。当时,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日益繁荣,大量生产御用器皿和民用瓷器,以质量高、销路广,代表了明代制瓷水平,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有较为详细地描述。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流,在元代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将陶瓷艺术带人了一个全新的领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9.
戴启斌 《安徽钱币》2006,(2):47-47,62
四.收藏投资钱币贵在持之以恒 收藏投资钱币贵在持之以恒,急于求成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成气候。笔者因参与编写《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货币史》,曾多次拜访安徽金寨年近70的姚秋声老人。他所收集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钱币比较齐全,曾在合肥举办过个人藏币展。据介绍,他从解放初期就开始投资收藏,用了近50年的时间,才达到目前“比较齐全”的水平。即使如此,也还缺少不少品种,尤其是当时铸造的铜币和银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货币总计不过31种。姚老花了50余年时间尚且未能收齐,可见钱币收藏投资,不能急于求成,而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20.
维微 《收藏家》2005,(7):33-38
人们对老锡器,多半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人们大多见过或听说过锡壶,锡灯盏之类的老家什;陌生,是因为老锡器太普通,没人为之立传树碑,故相识而不相知,对其详情是不甚了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