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黄春秋》去年约我写一点回忆父亲的文字,因公务繁忙我未敢答应,后又将刊载其他同志写我父亲文章的杂志送我,使我和家人很受感动。我的父亲田家英生性活泼、开朗,长期在中央机关严谨有余的氛围里工作,竟一点没有改变他那洒脱不羁的性情。他有一方从地摊上买来的古印章,上刻“活泼泼地”,他特别喜欢,我以为那正是他的本性。父亲喜与人交往,好友来了,或清茶一杯,或茅台一盏,品酌之间,纵论天下。他曾对人说,他视人生两件乐事,一是读好书,一是和志趣相投的人聊天。的确,父亲有许多可以交谈的朋友、书友、挚友。何均伯伯就是…  相似文献   

2.
引子话说中华大地,自古因自然环境有千差万别,先民们或耕或牧,不一而足。我这里要说的是,有一个民族从东北到西北,驰骋在祖国辽阔的草原上,写下波澜壮阔的春秋诗篇。这个民族就是历史上的鲜卑人,史称东胡。鲜卑诸部,有白部鲜卑慕容氏者,在鲜卑千百篇春秋史上却占了辉煌的一页。我今天将这一页诗篇翻开来,读给今人听听,或许可作为听者读者诸君的茶余酒后的话题罢。自然诗篇是由人写成,写诗的人又太多,我这里挑选出吐谷浑国十王传,以飨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3.
1938年10月至1939年12月,张学良幽禁在沅陵凤凰山期间,经常到山脚下钓鱼、游泳或散步,屡次从村前路过,看到我们家有一只玲珑别致的小划子(小木船),就派人上门商议,要我连人带船帮他做事。在我帮张学良划船的近一年时间里,使我有机会同他亲身接触,并常见到赵四小姐和女佣王妈等人。跟他们在一起,有时行动上虽然有些拘束,但我平时看到或闲谈中偶尔听到的有关张学良的人和事还是不少。  相似文献   

4.
姚毅 《贵阳文史》2012,(6):41-42
一枚长方形的“贵阳市跃进中学”校徽,我们时时别在胸前,走在石板街上或回到家乡都有一种自豪感,仿佛在说:你看,我是中学生了。那时在文化贫困的农村,能上中学的人很少,一个乡不过十几人,而且往年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5.
秋风萧瑟,残阳如血。深秋的一个午后,我独自登上虎头山,站在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墓前的汉白玉石碑下,面对着美丽花圃拱围的青石垒砌的圆形坟墓,我两足并拢,深深鞠了一躬,说一声:永贵大叔,我给你扫墓来了。 陈永贵的墓上摆放着几个或新或旧的花圈,我也将一束素洁的白月季置于墓碑前,以寄托我对这位农民领袖的深切悼念和无限哀思! 我踽踽环墓而行,一种久远的思绪不断袭来。……大寨,这个曾声震华夏、名扬四海的山村,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成为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农业学大寨”的热潮曾席卷了神州大地,“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花遍地开“的歌声,也曾滋润过多少人的歌喉,牵动过多少人的心灵,影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物研究所藏有一厚册旧照片,一帧一人,全部为烟花写真。但也有几帧画面上是两个人:或一人坐、一人立,或一人坐、一人跪;照片上方题有“宾湘红”等妓院名称与妓女的艺名。照片中的两人其实是用了照相术化身为二的一个人,前者称作“二我图”,后者称作“求己图”。鲁迅先生在《坟·论照相之类》一文中对此曾有描述,略云:“然而名士风流,又何代蔑有呢?雅人早不满于这样千篇一律的呆鸟了。“较为通行的是先将自己照下两张,服饰态度各不同,然后合照为一张,两个自己即或如宾主,或如主仆,名曰‘二我  相似文献   

7.
免疫的大爱     
那是在前些日子的一次聚会上,我听一位朋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令我们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我的朋友在当地一所重点高中任教。他们的学校为了帮助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鼓励高一和高二年级里的贫困生勤工俭学,到学校餐厅或师生宿舍做"钟点工"。他们主要负责卫生保洁,这  相似文献   

8.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13,(3):167-168
以文会友也好,因缘识荆也罢,凡事大多讲"缘"。我与《江淮文史》结缘,缘于一个字"根"——我系安徽无为人。一个人对故乡的感情是打上终生烙印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或只稍逊于父母。因那也是一种文化与亲情上的认祖归宗。记得52年前,我在山  相似文献   

9.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4,(24):24-24
那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日子,我是第一个遭到这种程度羞辱的人。那简直是一次强暴跟着一次强暴。我成了世界上最耻辱的女人。被人骂作蠢货、荡妇、妓女,被断章取义,这让人痛苦不堪。身处舆论漩涡真的令人恐瞑。我想,这很大程度上也和我是个女人有关。  相似文献   

10.
成年人入美国籍必须进行宣誓,誓词中有这样一句:"我在此郑重宣誓,完全放弃我对以前所属的任何外国亲王、君主、国家或主权之公民资格及忠诚,我将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真诚效忠美国。"未成年儿童入籍跟随父母,无须参加效忠仪式。对许多成年移民来说,宣誓只是形式。很多人在美国生活了多年,最后在文化上和价值观念上并不真正认同美国。  相似文献   

11.
骆明 《旅游》1999,(11)
一个人独自在光秃秃的岩壁上顽强地向上攀登时所产生的紧张、刺激,是常人体会不到的。攀登地点选择在京郊大山里一处百余米高.近乎直上直下的陡峭山岩,裸露的黄褐色的山石或突起.或塌陷,石与石之间有些不规则的裂纹的缝隙。抬头仰望,让我感到头昏目眩。山脚下几十名攀岩队员对着山体指指点点,探寻着一条可供自己攀登的路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喜悦一种兴奋。我在猜测是哪位勇士第一个吃“螃蟹”,结果却出乎意外,第一个攀登者不是膀人腰圆的男子汉.而是那个身材纤细的叫谢雨的小女孩。换上攀岩鞋,戴上红色头盔.系上保险带…  相似文献   

12.
一方热土生养了你,你却不一定读懂她。身为东北人,我曾是那样地向往着关内,向往着江南,向往着或古韵优雅,或现代时尚的异域他乡。因为那时的我,觉得东北是如此的坚硬、如此的冰冷、如此的粗陋。一块傻大黑粗的土地,前生命定是故里,让一个追求开放与文明的无知小辈,在世人面前简直有点没面子。于是我写作,笔下的或人或景或风物,离开了本土的滋味,专心在语文意义上营造着一番孤  相似文献   

13.
地方性是志书在空间方面的显著特征,一部好的志书,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代气息。而保持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首先就表现在篇目的设置上。篇目创新,在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来说,就是要体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迟我早、人劣我优"的特点,每个地区,每个行业,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把这些特点反映出来,首先在篇目设置上就要体现出来。第二轮志书的编修有首轮志书编纂的经验可供参考,相信在篇目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进一步挖掘潜力,通过篇目创新充分地将本地的特色反映出来,这是第二轮修志需要注意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4.
德治 《旅游纵览》2010,(10):1-1
<正>和很多摄影人一样,在换季换天的时候,我很难让自己安定下来。天气变,我便扛起相机,约上三五好友或独自拍摄去了,哪怕这些片子我已经拍摄过N张,哪怕就只在雷电风雨  相似文献   

15.
正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幸福在哪里》一书序言中说:"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相似文献   

16.
不知不觉,你就来了,其实,我在心里呀,已经准备了很久很久,只是,当你与我并肩走在校园的甬路上走在学生中间,在视觉上还是不大习惯。你呀,长得太高了,我的意识还停留在你刚好到我腰际或者腋下时,我牵着你的手亦或摸着你的头带你出去散步,可是现在我一点优势也没有了。现在,你坐在我的课堂上了,我们的关系又多了一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你在对我微笑,我也在笑呀,对着室内的每一个人,却忽略了你。我们之间隔了一江水呀,我在岸的这边,你在那边,那只渡江的小船呢,泊在你的心里吗,从来也不见它驶出港湾。我对于你,就是那宛在水中央的人——老师…  相似文献   

17.
杨之水 《收藏家》2000,(7):44-47
中国文物研究所藏有一厚册旧照片,一帧一人,全部为烟花写真。但也有几帧画面上是两个人:或一人坐,一人立,或一人坐,一人跪;照片上方题有“宾湘红”等妓院名称与妓女的艺名。照片中的两人其实是用了照相术化身为二的一个人,前者称作“二我图”,后者称作“求己图”。鲁迅先生在《坟&#183;论照相之类》一文中对此曾有描述,略云:“然而名士风流,又何代蔑有呢?雅人早不满于这样千篇一律的杲鸟了。“较为通行的是先将自己照下两张,服饰态度各不同,然后合照为一张,两个自己即或如宾主,或如主仆,名日‘二我图’。设若一个自己傲然地坐着,一个自己卑劣可怜地,向了坐着的那一个自己跪着的时候,名色便又两样了:‘求己图’。  相似文献   

18.
酒友     
一天傍晚,当我围着布达拉宫的红墙跟着转经的人们拍照时,他出现了。显然他也不过是例行公事地转经呢,但是当他发现我在拍照时,便非常友好配合起来,或顶礼一拜,或双手合十,或口诵真言,好像学过表演似的,我们很快就一起转上了。他帮着我找角度,提醒我注意有趣儿的人,最后我们俩转到布达宫后面的龙王潭公园中,坐在草地上闲聊。按着藏族的习惯我买了两瓶啤酒请客。 他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人,一身蓝布汉装,前进  相似文献   

19.
女孩     
那个骑楼挤满了日本人,像我曾在Discovry看过一景观:一群企鹅站在因油轮触礁搁浅泄满整片海域、糊黏了厚厚一层黑油的岩礁上.它们呆愣愣挨挤在一块,符自身上的黑拼图碎块拼成了一个枢幅流动的黑:我从那些循规蹈矩等灯的日本老男人、老女人的身体间挤过,觉得他们西装或套装里的实物感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凡是和我接触的人,都认为我看起来比前些年年轻多了。刚开始听到这话,我认为别人是在恭维我,说的人多了,也就不足为奇。有一日我在整理东西时,发现了六年前的一张照片,不禁大吃一惊,照片上的我看起来好像比现在还老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