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图志》为清代新疆两部全疆性通志之一,是一部较为完备的新疆地方志书,在新疆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中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地位。《新疆图志》是由王树楠等官员或文人,在清末国家内外交困之时,响应清政府编修地方志以巩固政权的社会背景下,受到清末边疆史地学兴起的影响,在个人学术旨趣的促使下修纂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新疆的经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两汉时期西域诸城郭国人口、城镇和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以及两汉政权一系列开发西域具体措施的论述,揭示这一时期新疆经济开发的概貌和成就,并认为这是新疆历史上第一次开发高潮。  相似文献   

3.
同治年间中亚浩罕阿古柏势力和沙俄势力的相继入侵,在新疆造成了长达十数年之久的大动乱,由此也中断了新疆自乾隆中叶以来农业开发的进程。直到光绪初年清政府收复天山南北,设立行省,重振经济,新疆农业才重新走上复苏发展的道路,成为清代新疆农业开发史上的继乾嘉道时期之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鉴于以往的研究大多偏重同治以前  相似文献   

4.
张静 《新疆地方志》2013,(2):56-58,64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新疆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同全国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迁居新疆的回民大多聚居在清政府兴办屯垦的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新疆农业生产的一支主力军.他们在新疆近现代社会历史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对近现代新疆社会的发展、政权的更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从来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理逐步改进和加强,从汉代的西域都护府中经唐代的四镇都督府直至清代伊犁将军衙门,代表了这一发展的历史过程。清代前期在平定分裂割据势力统一新疆以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北疆重镇伊犁设立伊犁将军,"总统天山南北新疆事务",管辖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和巴尔喀什湖到帕米尔高原等地。为了巩固国防,开发边疆,清政府在各主要城市及北疆伊犁一线派出了各族子弟组成的军队,携带眷属在那里定居,实行"军屯";并鼓励内地人民到北疆垦荒,组织"民屯",还从南疆一带动员九千户维吾尔农民到伊犁屯垦,谓之"四屯"。为了统一币制和适应市场、民工及军  相似文献   

6.
清乾隆年间,一批察哈尔蒙古官兵携眷从张家口外西迁到新疆,担负起了保卫和开发西北边疆的任务。研究这部分察哈尔蒙古官兵的西迁历史,对清代蒙古史和西北边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察哈尔蒙古西迁的经过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统一新疆天山南北后,为了巩固统一局面和加强边疆防务,清政府决定在天山南北各重镇要地驻防电田。当时由于急需驻兵屯田,来不及从内地重新调遣兵丁,遂留一部分出征兵丁驻防屯田。此项非永久性的驻防屯田兵丁,按规定期满三年后均应换班。至乾隆二十六年(1760),清政府就着手筹办新疆驻防屯田兵丁的换班…  相似文献   

7.
《攀登》2017,(6)
清代中期,清政府在青海农业地区社会统治秩序渐趋稳定。但从乾隆后期开始,贵德地方牧区藏族社会抢掠蒙古地方乃至侵扰内地社会的案件时有发生,官府通过在地方社会调整行政建制、以僧治番和设立千百户制度等方式来加强对抢掠案件的治理。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力量也随之进入贵德牧区藏族社会,并最终在道光年间完成了王朝国家在牧区藏族社会统治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乾隆年间,清朝统一新疆。鉴于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地人口稀少,兵力不足,根据沿边的需要,清政府从内地及东北调集大批军队驻防新疆。察哈尔蒙古作为其中的一支,于乾隆年间,分两批携家带口从张家口等地迁往今新疆博尔塔拉等地驻防。察哈尔蒙古西迁后,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戍边换防、牧放官办牧厂的牲畜,对清代新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亦促进了其自身的社会发展,在社会生活上表现为以牧为主、农牧兼营的经济结构及人口的增加,教育、宗教的兴盛和民族关系的改善。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察哈尔蒙古的自身发展,自然也相应促进了新疆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边疆开发并非是中国特有的历史现象。在几乎与清代中国边疆开发的同一历史时期,美国有对其西部地区的开发,俄国有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在本世纪,日本有著名的北海道开发,巴西也对其富饶而贫困的西北部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美国西部开发在各国边疆开发中最为引人注目,是人所公认的较为成功的边疆开发活动。基于此,我们拟就清代  相似文献   

10.
1933年“4·12”政变,盛世才窃取了新疆的军政大权,至1935年上半年已基本取得政权的稳定。他在苏共的协助下,建立了迎合人民意志的“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又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参与下制定了“反帝、亲苏、和平、建设、民平、清廉”的六大政策。经过数年战乱之苦、饱受战争灾难的新疆各族人民需要安定的社会局势,社会上的民主力量在没有认清盛世才真面目的情况下也需要借助盛政权求得新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苏共及中国共产党也希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节制帝国主义扩张与侵略的势力。文化促进会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以促进和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新疆由战乱逐渐恢复安定,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新疆经济尤其是农业较前有了较大的发展。随后,抗日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相继爆发,新疆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许多有识之士,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新疆,他们通过考察,u各种方人就新疆的经济发展,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议,这些建议与主张大多对当时的经济建设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本文现就近代新疆(1933~1944)农田水利开发建设中的若干主张予以简要地介绍与评述。相信通过历史的回顾,对于新疆当代的农业开发建设,会给人们以启发与思考。一、重视水利开…  相似文献   

12.
避暑山庄创建于18世纪初,最后完工于18世纪末。山应兴建近百年,历经康、雍、乾三朝,这个时期,清朝政府不仅完成了统一边疆大业,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而且在经营、开发边疆过程中,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关系。在清代开发祖国边疆过程中,以长城边外的开发最早,而山庄的兴建几乎与边疆开发同时起步,同时发展。康乾时代出现的人口北迁高潮及北疆初具规模的开发成就,这些都为山庄的兴建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本文将以这一时期内地流民北移.清政府对策以及边外地区土地开发与农业生产发展对避暑山庄兴建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沙图阿满台     
<正>沙图阿满台位于伊犁至阿克苏交通线路上,是连接天山南北至关重要的一处军台设施,还是目前伊犁地区所知唯一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台站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研究清代新疆台站体系、驻防体系、边疆管理、交通邮驿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是中央政权统一新疆、治理新疆的历史实证。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我国修志鼎盛时期,纂修方志十分广泛与普遍,不仅内地各省竞相修志,边疆地区也兴起了修志之风,其中满族官员撰修的一批西域方志,尤为光彩夺目。 清代曾有大批满族官兵来新疆屯垦戎边,清政府在新疆建立军府制以后,各处统治机构里的满族官员遂长期居住下来,基于对新疆山水的情和爱,他们亲身经历边塞风情,留心搜寻地理物产与历史遗迹,先后为新疆编写了一批地方志,从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5.
"冰岭道"作为天山南北之间的重要交通道路,其在清代新疆历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相当缺乏,缘此,本文在对诸多史料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该道的命名;道路的台站、住宿与交通工具等建设;道路的里程;道路在军事、屯田与贸易等方面的使用;以及道路在清代新疆历史中的地位问题。并考证出冰岭道在道光年间那彦成的新疆善后处理中并未封禁的史实。  相似文献   

16.
公元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设郡县,这既是新疆地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新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纪念这一盛事,新疆两大铸钱局(阿克苏局和库车局)发行了新疆历史上的第一“套”纪念币,该“套”纪念币为新疆红钱收藏体系中的瑰宝,其钱文设计独树一帜,意义深远,集纪念、纪年、记地、记值和流通于一体,极具珍藏价值和考古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们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清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周恩来总理曾给予高度评价:“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这决非单纯的依靠武力征服,很大程度上归之于民族统治政策的成功。清政权是满族贵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它根据当时阶级力量的对比,极为重视民族问题,从维护满族贵族在全国的统治利益出发,并注意吸取历代封建政权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经验教训,制定形成了有清一代比较完整的民族政策体系。其核心内容:建立巩固满蒙联盟,发展满汉关系,重点做好这两大民族的工作。下面就清政府对蒙、汉两族的民族统治政策分别略述。  相似文献   

1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 ,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是国家亟待开发的重点地区。目前 ,西部大开发的战鼓已经擂响 ,新疆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正在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振奋精神 ,理清思路 ,明确定位 ,搞好规划 ,积极投入西部大开发的洪流中 ,为加快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顽强拼搏 ,积极奉献。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型资料工具书的《新疆年鉴》,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为西部大开发作出应有的贡献 ,更好地为新…  相似文献   

19.
阎东凯  张莉 《民国档案》2006,(3):105-112
1920年代后期的中国兴起了一次开发西北的热潮,由于抗战的爆发及东部地区国土的沦陷,西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对于开发西北的呼声更加高涨。1942年新疆地方军阀盛世才在新疆易帜归附蒋介石政权后,为开发建设新疆,国民政府制定了向新疆大批移民的计划,并在1942—1944年付诸实施,在两年的时间里共移民约一万多人,安置于东起巴里坤西至玛纳斯一带的迪化行政区附近。1944年9月新疆爆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三区革命,移民活动中断。虽然此次移民时间较短,人数也较少,但却是新疆民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研究新疆近代的农业屯垦史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代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对影响唐代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国家政权对绿洲农业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民族关系是影响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寺院经济是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