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戊戌变法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重大。在戊戌变法中,作为光绪皇帝与康有为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维新官僚,他们上可影响光绪皇帝,下可联系康有为等维新知识分子。维新官僚凭借所处的职能地位,还负责变法的实际操作。作为历史必然性的工具,维新官僚与光绪皇帝、康有为等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在戊戌变法期间,李瑞棻官联最高,功绩卓著,是维新官僚的代表人物,堪为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由于对维新官僚的历史作用未予充分估价,因而对李端棻的评价也失之偏颇。现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论及戊戌变法,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但一些大学历史教材受篇幅所限,对康氏的维新变法思想讲解尚不够全面、深入。笔者讲授这一问题时,在全面系统的总括其七次上书的内容和《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总体评价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3.
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变法策略二题郑云山,陶水木在近年来的戊戌变法史研究中,有些论著认为:光绪及维新派变法策略的错误,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但这些论著都是将光绪和维新派作为整体研究对象来立论的,那么,作为革新派巨人的康有为,他的变法策略究竟怎样?作何...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 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省南海县人,因而也被称为康南海。康有为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的代表。康有为在历史上为人永记,实在于他力倡变法,主张改革,并成为戊戌维新的闯将。 鸦片战争后,帝国产义入侵,康有为提出“变法图强”,曾几次上书皇帝。在德国侵占青岛后,康有为第七次上书,终于被光绪皇帝采纳,史称“戊戌变法”,因变法主要是康有为与其弟子梁启超为骨干,故也称“康梁变法”。但变法遭到慈禧太后的镇压而失败,康有为逃亡国外。 那个时候,康有为并没到过青岛…  相似文献   

5.
荐举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重大问题。历来研究者大多只关注翁同龢对康有为的荐举,而关于李端棻对康有为的荐举则少有研究。实际上,李端棻荐举康有为关系百日维新的变法大局和组织建设,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是清末戊戌变法的 领 导人,变法失败即流亡日本,后到世界许多国家游 览 考察。但他一直在为君主立宪而到处宣传,为建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中国戊戌变法120周年,也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后于明治维新30年的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等意欲借言孔子托古改制,使光绪亲政推行的改革。无奈终因保守势力阻遏,"祖宗之法"难变,仅进行了百日而以流血告终。"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曾慷慨地说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确实,被"戊戌变法"的推进者奉为楷模的明治维新,作为引起日  相似文献   

8.
论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有为作为戊戌变法核心人物和维新运动领袖的历史地位是不容怀疑的,因为他对主持戊戌变法的光绪皇帝有决定性影响,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变法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即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法,并使变法围绕开制度局这一改变专制政体的政治改革开展下去,从而使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运动进入政治层面,并具有了比较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是戊戍变法的领袖,所谓变法就是改革开放,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改革中国的封建制度。所以,戊戍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家,是中国最早主张改革开放的先进思想家和政治家。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的《日本变政考》一书,是研究康氏变法思想的珍贵资料,它对光绪帝的倾心变法,实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是,由于此书在康氏生前未曾公开出版,它一直默默地深藏北京故宫昭仁殿达八十年之久,在解放后出版的有关戊戌变法的专著中,均有录  相似文献   

11.
《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被后人视为康有为推行其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而时人则目之为“康学”。但同为“康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考”问世后所引发的反响却不尽相同。前者因问世较早,且没有涉及太多“孔子改制”等微言大义,故时人的评论基本上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出的;而后者因其鲜明的“改制”主旨,时人的评价也由学术转向政治。反对康有为变法者,因政见与康有为不同而对其学术大加攻击;支持康有为变法者,因政见与康有为一致而宽容、理解其学术,这其中所透露出的是戊戌时期学术与政治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邝兆江有关康有为和戊戌变法的中外著述,一般认为康在戊戌新政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康的奏议成为变法上谕的张本,康本人更左右朝政达百日之久。论者甚至如康的门生徐勤在《戊戌奏稿》序言中所说一样,将康比于宋王安石,将光绪皇帝比于宋神宗,将戊...  相似文献   

13.
马忠文 《近代史研究》2012,(1):4-28,160
既往研究认为军机大臣翁同龢是联系光绪帝与变法领袖康有为的桥梁,他曾向皇帝举荐过康氏,在戊戌变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这种说法并无事实依据。真正的荐康者应是户部左侍郎、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甲午至戊戌时期康有为在京政治活动的“谋主”正是张氏。他不仅全力支持胶州湾事件后康氏的上书活动,并且在召对时推荐康氏的变法书籍,积极推动康氏进用。翁同龢作为知情者,在办理公务的层面,曾给予谨慎的支持,但并未“荐康”。翁、康关系始终比较疏远。翁同龢“荐康”的说法出现于政变后,首倡者为流亡海外的康有为。翁氏“荐康”的官方定论,则是政变后清廷派系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实行欧化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9世纪末,中国维新派康有为(1858—1927)积极向光绪帝(1871—1908)建议,学习彼得的欧化改革,在中国实行西学变法。1898年6—9月,在康有为和梁启超(1873—1929)、谭嗣同(1865—1898)等人的推动下,光绪宣布变法,发动了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结果遭到了失败。 为什么康有为等人和彼得同样是效法西方,实行改革,彼得取得了成功,而康有为等却  相似文献   

15.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康有为纂《日本变政考》一书,曾录目于一九三三年刊行的《故宫博物院殿本书库现存目》中。但迄今年久,尚未被史学界所发见利用,以致不少专家学者几经搜求而终未得。笔者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同志的大力协助,有幸详阅全书,深感该书是研究康有为变法思想及戊戌变法史必不可少的原始资料,至为宝贵。兹略作介绍,以公诸同好。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同时也是戊戌变法失败后,反对民主革命、积极复辟帝制、主张尊孔的主要人物。康有为一生著述不少,《大同书》是其代表作之一。下面拟就《大同书》成书年代问题,作几点粗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也论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影响和地位究竟如何,多年以来颇有争议。邝兆江在《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发表《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一文,质疑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作用和地位。本文作者则认为,康之变法思想水平,远迈时人;康氏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得到光绪帝重视和信任,得以通过上书言事,影响光绪帝和新政的推行;康党曾经预谋“杀禄围园”、伺机擒杀慈禧太后,成为戊戌政变的导火索;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及政变,关系重大,应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丘菽园与康有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时期,丘菽园在新加坡创设颇具影响的《天南新报》,宣传维新变法;政变发生,他除继续在《天南新报》和澳门《知新报》刊登大量诗外,又出资捐助保皇会,邀请康有为居住他家。至今他的亲属还保存一批康、梁函札。对这样一位爱国侨胞,过去因为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影响力是多方面的。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是其一生政治思想的起点,而对其维新思想渊源的探究,能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梁启超维新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原因,探究本源,是我们理解梁启超一生思想的重要基础。本文力图从社会背景、传统儒家教育及其师从康有为后思想的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探讨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维新思想的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主将。他们在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时,常引据外国历史昭示中国的发展前途,上醒皇帝,下喻百姓。印度是他们常提到的国家之一。康有为著作中讲到印度的约有84篇200处,梁启超有近100篇200多处。这样多地讲印度,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印度的情况和中国有很多共同点,“举印度之事警中国”很有说服力。尤其重要的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