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山古寺觅回文文/葛磊在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时,喜留意碑刻诗文楹联,从中领略古人对大自然美的追求。在看到众多的碑刻中,最使人陶醉的是那些巧织妙编的回文诗。回文诗,回环往复,正读倒诵,皆成美文。古之文人骚客面对名山古寺宜人风光,壮丽景观,诗兴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有不少妙趣横生的回文诗、回文联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茶社一般都注重请名家题诗词联名句于茶具之上,“杯随字贵,字随杯传”,玩味无穷。如“清心明目”四字,随意破读,皆可成句,意皆不变。最常见的还有“可以清心也”等连环妙句。“可以清心也”也...  相似文献   

3.
三绝回文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户县县城,有一座独具风采的明代建筑——钟楼,楼洞内陈列着张玉德所撰书的24通《雁字回文诗碑》,文字组合奇巧,回环成诵。书法兼获众妙,五体皆工。早有“三绝”之誉,堪称书林艺苑中的一株奇葩。人们看后无不惊叹称奇。 《雁字回文诗碑》的撰书者张玉德(1775——1834)字比亭,户县县城北街人,是名噪一时的书法家兼诗人,清代碑石和民国《重修户县志》记载其“生平笃嗜古书法,凡周、秦、汉、唐诸名帖,靡不究心临摹。”其墨迹“沪上石印,传播通国。”“尝制雁字回文诗,远近争抄,一时纸贵。”  相似文献   

4.
说“粘对”     
《古代汉语》诸多读本的“诗律”部分,唯“粘对”一词的定义纷法各异。这得从王力先生的“粘对”说说起。解放前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研究诗律学成绩最大的当推王力先生。但王力先生对“粘对”说的理解前后有别,概言之,表现在下列几种_L。见诸《汉语诗体学》(卫%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六节。第十节;出句州系从头,对匈必须是平头;出句如东平头,对句必须是厌头。这叫做“对”。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厌头,下一联的th句必须也是厌头。这114做“粘”(“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  相似文献   

5.
妙趣横生的《祭法币文》在一次闲谈中,一位老人念了一篇奇文——《祭法币文》。只听开头几句,便觉妙趣横生;继而,更为这篇奇文的幽默、辛辣拍案叫绝。虽然年长月久,加之老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免有所减退,难以  相似文献   

6.
元旦谜趣     
江舟 《广东民俗》2000,(1):20-20
在制谜中,常常可以用一个谜底设计出不同的谜面。这样的灯谜,只要相担得当,猜起来也妙趣横生。读朋友,在欢庆千喜年元旦期间,如果你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猜几个“元旦”题材可设计出很多有趣的灯谜。例如:  相似文献   

7.
继《三字经》、《千字文》等我国传统启蒙读物之后,本届修志新发现的《千字典对》业已问世。《千字典对》四字一句,两句一联,仅千字就有250个成语典故、125副对联。既是一部楹联集锦,又是一部小型典故手册,还是一部读之琅琅上口的韵文集。其内容涵盖上下五千年,文  相似文献   

8.
教子趣联     
教子趣联王应华古人教育子女,多半是教耕教读。清康熙年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沈涵,撰一联云:“愧无文字当安命,喜有儿孙要读书。”为下一代好学而兴奋不已,喜表于联。清代学者王士真家中悬挂着祖传的一副对联:“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儿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  相似文献   

9.
孙学民 《黑龙江史志》2011,(16):39+51-39,51
人生如棋,是句老话了。笔者从百度网上看到,有人以此为题写出了书,文章更是不少,有的富含哲理,有的妙趣横生,阅后受益匪浅。然而,棋类分为中国象棋、围棋、军棋、五子棋、国际象棋和跳棋等种种,各有特点和不同。这里,笔者从中国象棋的棋艺特点出发,结合人生的感悟,谈谈“人生如棋”的感想。  相似文献   

10.
回文联 ,采用回文诗写法 ,使得全联顺、倒都能读 ,不仅为店铺、名胜增色 ,而且读来兴味无穷。相传 ,乾隆帝为“天然居”茶楼题了“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的楹联 ,并以此为上联令群臣应对。纪晓岚以“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四川峨眉山灵岩寺有此联 )对出 ,一时传为佳话。北京前门的“老舍茶馆”有两副回文联 ,一为“满座老舍客 ,客舍老座满” ,一为“门前大碗茶 ,茶碗大前门” ,把茶馆的名称、座落、茶客的特点及生意兴隆的景况都描画出来了。某地一茶馆的回文联曰 :“趣言能适意 ,茶品可清心。”回读 ,联语则焕然一新。前后对照 ,意…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为农历丁酉年,即鸡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流传下来许多妙趣横生的"鸡"联。在鸡年赏鸡联,自然别有一番乐趣。广西桂林漓江对岸有座斗鸡山,不远处又有一个龙隐洞。于是,有人据此撰写了一联:"斗鸡山上山斗鸡;龙隐洞中洞隐龙。"此联为回文联,组合奇巧,读来盎然成趣。民间流传着一副趣联:  相似文献   

12.
对联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因其贴近生活,取材丰富,历来为百姓所喜闻乐见.民国时期的对联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显得格外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不仅让人读了会心而笑,更在笑过之后临联反思,回味不已.下面将选取其中的妙笔生花者与读者共赏.曾为朝臣、又当总统、再称皇帝——袁世凯这位“乱世英雄”的曲折经历显然是时人撰写对联的绝佳题材.“卖康梁而宠幸位,抚山东、督保定、直入内阁,十数年顶天立地,居然豪杰,谁不说龙腾沧海;抗孙黄以做总统,先临时、后正式、旋改国号,一片心称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鳌入紫泥.”精要地总结了袁自飞黄腾达到身败名裂的一段政治生涯,且叙且议中将这个高级政客翻云覆雨、贪得无厌的丑恶本性暴露无遗.袁世凯登基复辟时,一派浊浪滔天、群魔乱舞的景象,一联以概之就是“洪水槽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此联联首冠有“洪宪”二字,一针见血地向世人揭示了这场闹剧的实质.当时福州某报曾刊出讨袁征联,上句是“或入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国”.“園”字出“袁”入“或”即为“(?)”字,表达了国人驱逐窃国大盗、恢复中华民国的强烈呼声.不久袁氏失败病殁,有人灵机一动摹仿老袁的口吻对出下句:“余临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余字代替首字在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年见到一种尖足空首布的新品种。其布文的第一字的中画已入上部圆圈内,应是“禺”字,而非“子”字。第二字与甲骨文的“■”字、针首刀的“■”字、《说文》“主”字的篆文、古文字的“宗室”字形相近,可释为“主”字。“禺”字古音属疑母侯部,可与见母侯部的“句”字相通。故读“禺主”为“句注”。句注即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此尖足空首布应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流行于晋、卫和晋国赵氏辖区的货币。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的故乡──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发掘出释迦牟尼佛祖的真骨舍利以后,这里立即成为世人注目的圣地,一切与法门寺有关的传说、故事、史迹也随之名传四方。窦滔之妻苏若兰的织锦回文璇玑图便是其中之一。 在法门寺西北的法门镇,有一座矗立的照碑中央的一块青石板上,刻着一个纵横各29字、合为841字的文字方阵。这个文字方阵便是前秦名将窦滔之妻、才女苏若兰的织锦回文璇玑图。它内涵无限,变幻无穷,竖读、横读、顺读、倒读、回环读、交叉读、进一字读、退一字读、跳间读、左右旋读皆成诗文;有三言、五言、七言,还有四言、六言;也有绝句、律…  相似文献   

15.
清华简《说命》(上)"厥俾繃弓,绅辟矢","是为赤之戎"两句的训释争议较多。本文在综合参考各家说法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见解。前句"绅"读为"韘",""读为"靬",是说弼人被赏赐强弓、扳指、护臂及庳矢;后句"赤"读为"捨",""读为"保",意思指这是佚仲舍弃上天保佑的战事。  相似文献   

16.
桥联摭谈     
桥联摭谈吴济夫华夏域中,川流纵横,为便利交通,多建有桥梁。一些文人骚客,见到巧夺天工的桥梁建筑,有感而发,吟咏成联,镌刻其上,形成妙趣横生、异彩纷呈的桥联。笔者多年游访索集,现择以述后。河北省赵县城南2.5公里处的河上,有一座隋代建造的赵州桥,长5O...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名人多有自勉联,用以自戒自励。周恩来青年时代撰写过一首自勉联:“与有肝胆的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周恩来一直以此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著名诗人臧克家最喜欢郑板桥一副对联,他把它作自勉联,放在案头上:“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这是写为文作诗应有的负责态度。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的自勉联,常常成为学术界的佳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后句是讲要联系实际,前句是讲搞学术研究要耐得寂寞,埋头苦干十年无人问也无所谓。我国古代许多名人的自勉联也很精辟。禁烟名臣林则…  相似文献   

18.
书信撷趣     
书信往来乃平常之事,然而,别具一格的书信蕴含着写信人的睿智与智慧,读之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现介绍笔者收集的数例,供读者朋友赏析。  相似文献   

19.
又一副“戒鸦片”长联林海屏读今年《文史春秋》(第一期)上黄德先生介绍的一副"戒鸦片"长联,使我想起另一副"戒鸦片"长联。这副楹联也是仿昆明大观楼长联的,写得庄谐结合,嘲喻相间!怜恨交织,发人深省,故也抄录于后,与楹联好者共飨,亦盼瘾君子读而悟之勒马。...  相似文献   

20.
对《论语·泰伯》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现行一切《论语》版本,都一无例外地断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许多批孔者便以此为孔子视“民”为群氓之依据,对孔子作无数“严肃”、“认真”的批判。且不言以一语概一人之为是否有妥,但论是种断读是否唯一正确。对是种断读,前人曾有疑之者。清代刘宝楠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