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勇 《文献》2007,(1):173-180
真人元开(Omino Mihune)撰于779年的鉴真传记<唐大和上东征传>,有多种写本、刊本传世.1762年以后的刊本,流传颇广,其对文本的字词误读甚至影响到今天.本稿依据现存日本的古写本及多种刊本,对鉴真第二次东渡携带品的误读进行辨析、纠谬,指出在研究域外汉籍中写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正>鉴真(688—763),唐高僧。日本律宗的创始者。从唐天宝元年(742)至天宝十二年(753),东渡日本历经六次,千辛万苦,至第六次才到达日本九州。后在奈良东大寺传授戒法,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759年建唐招提寺,传布律宗;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传有《鉴真上人秘方》。  相似文献   

3.
唐代鉴真和尚六次航海东渡,不仅是弘扬佛法的盛举,也是盛唐时期经济文化的全面传播,对研究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学术界有关鉴真的研究,举凡宗教、美术、工艺、建筑、医药、饮食诸多方面,都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然而对于其中涉及有关货币流通的问题,如鉴真东渡使用的是什么货币,采办物资花费多少,旅途上携带多少钱等问题,仍然付之阙如。本文围绕鉴真东渡的基础史料《唐大和上东征传》,列举了《东征传》中的货币史料,分析了东渡携带的货币品种和版别,对其体现的唐代货币本位及流通状况、唐钱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国际货币职能、开元通宝对周边国家货币制度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云峰 《黑龙江史志》2013,(23):149-150
鉴真是唐朝著名的佛教高僧和思想家,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可视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西行东渐"的双璧。鉴真游学、东渡于盛唐武则天至唐玄宗期间,其时亦属儒佛道三教文化的长足发展期。在武则天崇佛抑道轻儒时期,鉴真在扬州出家;重佛轻道的中宗和崇道兼佛的睿宗时期,鉴真游学两京;玄宗崇道抑佛升儒时期,鉴真六次东渡。盛唐时期儒佛道三教冲突与融合实为鉴真东渡的思想因缘之一。  相似文献   

5.
鉴真东渡是中日交流史上的重要话题,为日本佛教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把"鉴真东渡"放置到中日文化观照的视域中会更加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鉴真的生平行迹、日本政府的客观需要以及由此带来的多维度中日间文化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大和上东征传》(日)真人元开著,汪向荣校注,中华书局收入《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即将出版。 这书是记述鉴真事迹最早的著作,资料最多最翔实,成为研究鉴真的基本史料。鉴真寂化后不久,由当时日本杰出文学家真人元开根据鉴真弟子思托的材料撰写而成,原文是汉文。因当时还没有印刷术,《东征传》的保存和流布,全靠辗转相承的抄录,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差异很大,连作者  相似文献   

7.
陈荣坤  陈立  杨志军 《百年潮》2008,(10):76-79
唐代高僧鉴真6次东渡日本,是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丰碑。2008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曾专程到奈良唐招提寺参观,拜谒了鉴真大师像,还向该寺赠送由扬州漆器厂制作的鉴真东渡船模型“友谊之舟”。作为鉴真大师故里的扬州人,我们不由得想起28年前的一段往事。当时,经中日两国共同努力,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鉴真大师像千年后第一次回国“探亲”,在扬州和北京两地巡展,轰动一时,造就了中日友好交往的又一段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专门为此题写纪念碑文“遗像千年归故里,友情万代发新花”。  相似文献   

8.
海涛 《郑和研究》2007,(1):69-69
为了迎接“哥德堡号”造访舟山沈家门港,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和普陀区岑氏木船作坊联合设计打造一艘1300多年前鉴真东渡日本时所乘木帆船“鉴真东渡号”,该船总长30.5米,宽6.2米,型深2.4米,总吨位150吨左右,建造投资额80万元.2006年10月24日“鉴真号”仿古木帆船在舟山顺利下水.  相似文献   

9.
论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高僧鉴真是中日佛教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历尽艰辛,东渡弘法,使日本的佛教发生了新的变化,被称之为日本新佛教。本所论述的即是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从中亦可看出七、八世纪时中日化交流的盛况。  相似文献   

10.
近日有报道说,上海一位企业家当着外界热火朝天收购在世名画家的作品,却耐住寂寞,不惜巨资,坚持长年累月地收藏古代书画精品,这位企业家说,他是担心人们在不经意时国宝又流失海外。这使我想起毕生为抢救中国古代名人书画的钱镜塘、杨仁恺——他们的许多往事也总让人心澎湃。钱、杨乃老一辈鉴赏家、收藏家,钱老早已作古。于是,我又想到中青年书画鉴赏家们,想到鲁力和他的作《书画鉴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