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闻天与毛泽东的恩恩怨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毛泽东的战友中,张闻天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张闻天曾是毛泽东的上级。在中央苏区挨整的经历,使毛泽东对张闻天一直深怀芥蒂。二人曾密切合作,使革命事业大发展,又因江青关系而恶化。张闻天选择远离毛泽东的地方工作,在庐山会议上却“犯上”直言而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直至“文革”中含冤去世……请看《张闻天与毛泽东的恩恩怨怨》一文。  相似文献   

2.
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段时 间曾主持中央工作,在我党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上和西安事变中,起了重要作用。自1959年庐山会议后,张闻天因一篇长达3小时的发言而被免官革职,戴上了“彭、黄、张、周反党集团成员”、“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两顶帽子;“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于1976年7月1日病故于江苏无锡。他的夫人刘英在张闻天身处逆境直至病故的17年中、相濡以沫,伴随张闻天走完了人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一段路程。 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由于张闻天的一次发言,使他一下从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变为…  相似文献   

3.
杨尚昆 《百年潮》2001,(8):10-22
关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问题,长期以来党内外有多种说法,杨尚昆同志是最了解这一问题的主要当事人之一,《杨尚昆回忆录》(近期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对此有较详细的叙述。我们从该书第二章和第十章中选取了有关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洋学府”恐怕要数莫斯科中山大学了。这所由俄国人出资创办、并冠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之名的异国学校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曾聚集了一大批中国青年之精英,中国政界要员也曾在这里频频亮相。从这里走出来的莘莘学子在“取经”回国之后,陆续成了中国国共两大政党的风云人物,曾任国共两党领袖人物的王明、博古、张闻天、邓小平以及蒋经国就是从这个学校里走出来的。多少年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莫斯科中山大学一直被视为“禁区”而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出现在中山大学的党内和党外的一系列斗争更是…  相似文献   

5.
"左"倾路线曾在一个时期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走向,其后果就是出现肃反扩大化,伤害了众多同志,给革命事业造成极大危害,陕北肃反就是其中一例。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毛泽东与张闻天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张闻天着手在前;但大众多认为该问题的解决是毛泽东一手主持的。欲知详情,请阅《"陕北肃反"问题的解决》一文。  相似文献   

6.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中共中央唯一留日、留美、留苏的领导人,他一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在遵义会议期间,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张闻天的这段事迹不被宣扬,他在遵义会议期间支持正确路线,反对“左”倾错误路线的历史鲜为人知。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关于选举的讲话中两次提到此事,说:“遵义会议是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即张闻天)、王稼祥两个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能开好遵义会议。”张闻天当…  相似文献   

7.
半个多世纪前,作为各种反动会道门之首的“一贯道”曾经喧嚣一时,如今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充满了罪恶的邪教组织被掩埋在历史的灰尘中,不为人所知。本对它的来龙去脉作翔实揭露,告诉人们这一段不应被忘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在59年前即1940年的延安,由党中央的两个领导人同时分别提出了两个不同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问题。依时间先后,是张闻天与毛泽东,张提出的今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道路,是沿着“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前进;毛提出的则是以向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前进。一个十分强调“民主”,即使在解释“科学的、大众的”两个特点时,也是密切联系甚至是围绕着民主的发展而立论的;一个则几乎未涉及民主这个实际上是灵魂、核心的问题。59年后的今天来看这个问题,这似乎不是偶然行文的不同,而是两种原则上颇为不同的两…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为何看重张闻天——张闻天有关中央苏区的三件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森 《百年潮》2001,(10):34-41
毛泽东在延安同身边工作的师哲同志讲到党的历史时曾经对中央苏区时期的张闻天有过这样两句评论:“张闻天在中央苏区是颇有影响的人物。这不只是因为他的地位和身份,还有他本身的因素。”因此,他那时下决心争取张闻天,认为“只要能争取到张闻天,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据我个人体会,毛泽东这里所说的“本身的因素”实际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决议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邓小平也早就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政治改革又明显滞后,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值此纪念党的生日之际,有必要回顾一下我们党在民主问题上走过的道路,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但这个问题太大,一篇文章很难说清。因此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民主思想和作风堪称典范的一位早年党的领导人张闻天的某些情况,也还是有现实意义的。中共党史上坚持集体领导、反对突出个人的一代“明君”张闻天在1935年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1.
《文史博览》2007,(12):36
古代妇女因缠裹而成的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金莲”与小脚是怎样联系起来的?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只是感兴趣,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南朝齐东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东昏侯用金箔剪成莲花的形状,铺在地上,让潘妃赤脚在上面走过,从而形成“步步生莲花”的美妙景象。但这里的“金莲”并不是指潘妃的脚。  相似文献   

12.
名人与江苏     
张闻天扬州调查 1962年初,党中央举行了扩大会议,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的错误和过失,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张闻天带队对江苏、上海、浙江、湖南调查,重点是市场和物价问题,历时两个月。4月24日下午,张闻天偕夫人刘英抵扬。扬州地委书记王大林向张闻天介绍了扬州地区概况和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汇报兴化、高邮、宝应三县因"大跃进"、"公社化"、"五风"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地委为扭转这种局面而制定的若干政策和措施。作为一位重视调研,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  相似文献   

13.
借运     
闫晗 《南方人物周刊》2013,(26):111-111
10年前,这个单位发生过一次震惊全城的车祸,年二十八派出一辆面包车去执行个采访任务,被一辆卡车迎头撞了个稀里哗啦。  相似文献   

14.
姚鲁南 《世界》2005,(7):8-11
十一、失落的赤塔队伍里还真有几个“俄罗斯通”,一个是自由电视人曲向东,还有央视新闻中心的林清辉,大仙。几个人聊起“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俄罗斯贵族革命者。因在1825年,俄历12月发动对沙皇的武装起义而得名,后因势单力孤、脱离群众被镇压。),这个话题令我也跟着热血沸腾。曲向东说:“十二月党人”失败后,有五人被砍了头,其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有不少就在赤塔一带,结果很悲  相似文献   

15.
在延安,毛泽东曾对王震说:“洛甫这个同志是不争权的。”洛甫即张闻天。事实确乎如此,张闻天在担任党的总书记期间,为了党的事业,曾多次主动辞让总书记职务,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丝毫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张闻天对他的这种作为也很自豪。当王震将毛泽东的话转告张闻天时,张闻天说:“这是对我的最好评价。”为了开展党的白区工作,一辞总书记张闻天是中共党史上第五任总书记。1935年1月,关系到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遵义会议召开了,在会议决定的第三条中写着:“常委中要进行适当的分工”。据此,1935年2月初在云南、贵州、四川交界…  相似文献   

16.
1976年7月1日,一代伟人张闻天与世长辞。当时,7月13日的《南京日报》在第三版右下角登出了张闻天逝世的消息,全文仅用了78个字,而首都的各家报纸则一律保持沉默。 由于当时中央指示“就地火化,继续保密”,时年71岁的刘英,和张闻天共同走过近半个世纪风雨人生路的妻子,在丈夫灵前安放的花圈上,只能写着“献给老张同志”。悲哀和愤懑充塞了刘英的胸膛,她欲呼无声,欲哭无泪,只能把她永世不渝的爱,用心灵的话语,默默奉献在丈夫的灵前。  相似文献   

17.
天上有“二十八星宿”,对应上28种动物,让中国古人眼中的星空,宛如一座天空动物园。十二生肖也是动物,星宿动物与生肖动物有联系吗?这满天星斗与十二生肖又有何渊源?“十二生肖”从何而来?不仅我们会想这个问题,宋代大儒朱熹也在思考,他说:“以二十八宿之象言之,唯龙与牛为合,而他皆不类。”  相似文献   

18.
晓平 《纵横》2003,(11)
自从1937年7月7日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后,卢沟桥的名字从此闻名于海内外。但是这个抗战圣地的名字却长期被错写为“芦沟桥”,这就有必要讲一下其名字的来历了。卢沟桥原名广利桥,建于金朝。桥下的河因经常泛滥,河道不定,原叫无定河。清朝时在此河下游修建了防洪堤,改“无定河”名为“永定河”至今。该河上游叫桑乾河,著名女作家丁玲的名作《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写的就是这一带人们的故事。而广利桥下该河上、下游交接部分,因是卢姓族人繁衍生息聚居的地区,而被当地人称为“卢沟河”。随着岁月的流逝,“广利桥”也渐被人们以河名而替代称之为“…  相似文献   

19.
青年张闻天的一段人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张闻天张闻天是1919年秋离开南京河海水利工程学校的,到1922年夏近三年时间,是他在“五四”觉醒的基础上对人生道路和社会改造途径的进一步的探索期,也是他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这三年内他去过一趟日本,在那里自学了半年,出国前他和沈泽民(茅盾之弟)一起在上海承担少年中国学会所办刊物《少年世界》的编务工作,回国后不久担任了中华书局“新文化丛书”的编辑,三年过程中他不断在报刊上发表译著,生活来源起初全都靠稿费、翻译费,直至1921年夏被聘为中华书局编辑才有了固定收入,月薪60元。这一时期他在接触新思想传播新文化过程中对有…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月15日黄昏,从贵州遵义新城古寺巷一幢建筑精致的两层洋楼里走出了三个人,他们是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带着自信,带着要战斗的激情,他们来到了旧城柏公馆。这里将要举行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就是遵义会议。这一天来得极其不易。10年后,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期间谈到这次会议时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即张闻天)、王稼祥两个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张闻天从“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则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