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康英  夏蓓 《民国档案》2008,(2):135-140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述了日军在下关地区大肆屠杀百姓、蹂躏市民的情况,主要有日军在下关屠杀百姓、日军在下关暴虐战俘和劳工、日军在下关开设慰安所蹂躏妇女。第二部分分别从日军对南京港的破坏、对下关市政设施和民房的破坏、对下关大型工商企业的破坏、对长江航运业的破坏并疯狂地抢掠下关地区的资源等方面,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下关地区遭受破坏的情况。第三部分阐述了日军暴行对南京下关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易青  曹必宏 《民国档案》2008,(1):121-126
保存下来的大量历史照片,证实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但日本右翼学者对证明大屠杀事件的143幅历史照片"考证"的结论竞是完全否定,认定没有一张照片是真实的.本文结合若干史实,对日本右翼学者的错误观点一一反驳,并就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3.
日军大屠杀期间南京军民反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12月,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南京守军在南京保卫战中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城内进行了长达数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南京沦陷后的最初几周内,南京军民面对日军的大屠杀暴行,进行了英勇的反抗,但这些反抗斗争行为,其特点表现为分散和无组织性。在城市沦陷后数周内,不仅中国军队未见有组织的游击或巷战发生,市民们也没有进行较为普遍和成规模的反抗,这无疑是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制约的。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研讨,并不是为了抹煞中国军民在南京大屠杀过程中的反抗事迹,而是希望能更深入系统地了解和分析南京军民当时的应对状态以及相关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4.
南京沦陷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南京的医疗救助任务空前繁重。虽然绝大多数医生在沦陷前离开了南京,但是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慈善机构、隐匿身份生活在难民收容所内的军医以及参差不齐的民间医生出于人道主义立场,以各自的方式投入南京的医疗救助。南京内外信息交流初步恢复后,西方在宁人士又积极申请外援,经历一波三折,方才成行。上述努力为南京难民挺过难关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南京沦陷前夕,面对日军的入侵,留守的难民们普遍感到焦虑和恐慌,但部分难民并未意识到这场战争与自身的关联,有不少人甚至还存在侥幸心理。南京沦陷后,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打破了难民的侥幸心理,给难民带来深刻的恐惧和痛苦,还使难民感到愤怒和屈辱。面对暴行,为谋求生存,难民们萌生了团结互助、一致对外的情感共同体。生存的困境使难民们认识到国家的重要性,催化了难民的民族情感,不过这种民族情感因难民个体的文化程度和生存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2014,(6):20-20
奥地利中部山区奥塞兰德地区盛产一种旱水仙,每年的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漫山遍野盛开的旱水仙仿佛是天上撒下的碎银,白色的花海将秀丽的山川装点得格外美丽。从50多年前开始,当地的山民们就开始利用这一资源举办水仙节。今年的巴特奥塞水仙节已经是第55届了。  相似文献   

7.
金陵大学附属中学难民收容所是南京大屠杀期间规模较大的收容所,其存在时间也较长。由于位于安全区边缘且缺乏西方人士驻守保护,这个收容所频繁遭受日军侵扰。在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帮助下,收容所所长姜正云带领管理人员与义工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为难民争取生存空间。他们为难民安排住宿、施放米粥、实施医疗救助,积极开展难民救...  相似文献   

8.
姜良芹  朱继光 《历史研究》2012,(2):101-119,191
抗战期间留宁西方人士、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迁往后方的南京市政机关及战后南京市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等各方,从各自角度先后对日军在南京所造成的市民财产损失状况进行调查。因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这些调查结果远低于实际损失。根据目前搜集的5865户市民财产损失档案资料,这些市民家庭的财产损失额不低于1.67亿元(1937年法币),户均损失为28474元,仅此损失数额即相当于战前南京全部市民家庭约678个工作日(近2年)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实行了阻扰、拖延西方人士返回南京的策略。在美国等国的交涉下,该策略逐步放宽,直到1938年7月才基本结束。受此影响的包括外交官、医务人员、传教士及商人。日军当局的借口是南京不安全,但真实的目的是阻止日军在南京暴行的传播。就限制商人返回而言,保护日本的商业利益也是目的之一。该政策的实施表明,...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屠杀期间,有二三十位外籍人士(不包括日本籍)滞留南京,见证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们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人民(组织安全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与日伪进行交涉等)。因此,南京大屠杀中外籍侨民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学人对外侨人数与活动情况及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经盛鸿 《百年潮》2008,(2):67-72
日本军国主义当局在1937年7月713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后,一直特别重视新闻舆论的作用。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数日,7月11日,首相近卫文麿召集日本各新闻通讯社代表“恳谈”,要求他们“协力”日本对华战争。7月13日,近卫文麿又召集13本几家著名杂志社的代表,进行“恳谈”,向他们提出同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982年的日本教科书事件,激起了曾经遭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南京人民的愤怒,催生了中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纪念馆的建成与开放,也掀起了国内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第一次热潮。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和整理,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史料的发掘逐渐发展到理性总结,理念、观点和成果的集中...  相似文献   

13.
经盛鸿 《民国档案》2007,(2):113-119,128
在日军进攻南京与大屠杀期间,日本大批的记者、作家由日本各新闻传媒单位组织派遣,随军到南京进行采访报道活动。他们目睹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大多数人由于接受了日本法西斯的思想灌输,或认为是征服者应享有的“成果”,理所当然,或认为是战争中必然要出现的事情,在所难免,因而自觉地充当了魔鬼的辩护士,连篇累牍地写下一篇篇捏造南京“祥和”景象、掩盖日军大屠杀暴行的电讯,控制了报纸的全部版面,成为当时日本新闻传媒的主流舆论。只有少数人良心未泯,但在严密的文网下又无能为力,怀有“难以言语的苦痛心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欧洲政坛接连产生“鲜肉级”的国家首脑。2017年5月.三十九岁的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而在他之前六个月上台的爱沙尼亚总理于里.拉塔斯及在他之后一个月当选的爱尔兰总理利奥.瓦拉德卡均只有三十八岁。如今。奥地利又“诞生”了比他们更年轻的国家首脑,他就是新任总理、年仅三十一岁的塞巴斯蒂安.库尔茨。  相似文献   

15.
德国大使馆南京留守处的沙尔芬贝格,是39名见证南京大屠杀的西方人之一。1938年6月18日在应邀去日本总领事馆赴宴后,结果第二天即因食物中毒而离奇死亡。对此德国档案馆中存有文字资料记载,但没有材料显示他的死曾引起过德日两国之间的外交纠纷。德国大使馆南京留守处负责人乔治·罗森博士家人口述的历史,有助于揭开沙尔芬贝格之死的...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2月9日,“国家公祭视域下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市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以及纪念馆的...  相似文献   

17.
2014年4月5日上午,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片《19377南京记忆》开机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该片开机仪式同时也是当天央视与江苏台、陕西台等台“2014清明中国”联合直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深化日本侵华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历史.和平.发展——多元视域下的日本侵华与南京大屠杀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主办,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编辑部承办。  相似文献   

19.
在1937年11月到12月侵华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与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日军主力第16师团两名法西斯青年军官向井明敏与野田毅对中国战俘与平民进行骇人听闻的所谓"百人斩"杀人比赛。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等报刊对这两名法西斯分子的疯狂行径,在短短十余天时间中,竟连续四次进行跟踪报道,把这两个杀人恶魔吹捧为"日本勇士",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个事例典型地说明了战时日本新闻传媒记者中的绝大多数人具备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一切思想特征与行为特征,是日本当局对中国实施武力征复与屠杀恐怖政策的宣传鼓动者。他们的战场报道宣扬日本的"侵略有理"与"屠杀有功",充满了法西斯的野蛮、霸道与无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