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王朝在封建诸侯的同时,另有创设诸监之举。其最说明此的莫过于周初创设三监之举。三监应指武庚、管叔、蔡叔。管叔封管,在今郑州一带;蔡叔封祭,在今郑州西北;武庚封邶,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周初置三监,使其据守故殷京畿要地,分而治之,削弱殷遗民的反抗力量(参见周书灿《三监人物及其疆地再考察》,《北方论丛》1998年第5期)。以前,由于人们所掌握周初材料非常有限,加上许多人盲目相信《周礼·大宰》:“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收,立其监”及《礼记·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国”之记载,从而对西周王朝创设诸…  相似文献   

2.
在藏文里。阿里有着属地、领地之意.它是强大、不可一世的吐蕃王朝灭亡后.其落魄王子逃到西藏西部地区建立小王国后才出现的名词,有上部阿里与下部阿里之分。 上部阿里“堆阿里廓尔松”据说是吉德尼玛衮按三围的地望把它们分给三个儿子,儿子的名字的最后带“衮”,故有着“三衮占三围“之说。“三围”中布让(普兰)为雪山之围,古格为石山之围,如拓(日土)为湖泊之围。  相似文献   

3.
祝容  曹汉刚 《收藏家》2008,(6):51-54
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并以郑州为都城,称为亳都。至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城于殷(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地区),至帝辛(纣)止,因此后人把商也称“殷商”。以盘庚迁殷为标志,商王朝可分为前后两期。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二千纪的后半叶,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存在着被后世称为“殷”的古国,即商王朝。依公元前2世纪编著的《史记》之“殷本纪”的记载,这一国家兴盛了50 0年以上,随后被来自西部的新兴国家———周所灭。那么,殷商灭亡后,曾经组成王朝的各种组织与文化传统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而解体的,抑或被继承下来的呢?这一问题是探索商、周国家性质时十分耐人寻味的课题。尽管数量很少,但还是有若干文献述及这一时段的情况。关于周王朝在“克殷”后对黄河下游原商人领地采取对策的记载,就见于《左传·定公四年》、《史记·殷本纪》、《史记·周本纪》及《…  相似文献   

5.
河南汤阴出土战国窖藏半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 11月下旬,河南省汤阴县工商银行办公楼工地出土战国半两窖藏。窖藏位于原汤阴县城城墙北约500米,汤河南岸约200米(今人民路北50米)台地距地表2.5米处,钱币杂乱放置,共出半两钱20余公斤,约5000枚。钱币锈蚀较重,多一、二十枚锈结在一起,汤阴文管所征集回约5公斤。在豫北地区出上战国半两钱当属首次。 汤阴,古称荡阴,为冀州之域,殷商时为畿辅地,县北七里有麦里城,是周文王被困之地。周灭殷,分殷地为庸、邶、卫三国,此为邶国地。春秋早期属卫,后属晋之东阳地。战国先属赵,为赵王畿中牟之属地…  相似文献   

6.
论商文化对荆楚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商文化对荆楚地区的影响黄有汉殷商时期的荆楚地区是殷商王朝的南土方国,殷商王朝在荆楚地区的统治达600年之久,对荆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强烈的影响,以至使两周时期的楚文化也带有浓厚的殷文化的特色。一殷商王朝对荆楚地区的征伐和控制殷商王朝建立后,...  相似文献   

7.
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禹治水有功,舜便让位给禹。由于禹是夏后氏部落的领袖,故由他建立的国家称为“夏”。商: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因为他们的始祖住商(今河南商丘),故定国名曰“商”,后迁都殷(今河南安阳),故亦称“殷”。周:公元前十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因武王的先祖太王曾在岐山之南的周原居住,是周室的发祥地,故国号定名为“周”。秦:秦的祖先大费(伯翳)因佐助禹治水有功,舜便赐其姓嬴氏。大费的后人非子又因养马有功,周孝王封其秦邑,到了襄公时…  相似文献   

8.
官员“治庸”,不独为当下的“热词”,古代“庸官”比比皆是,于是历代王朝都重视“治庸”。尽管多数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学术研究成果,目前可以确定:商代的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00年,周代商始年为公元前1046年,商周更迭的牧野之战发生在距今3000余年前。战争背景商汤建立商朝后,由于在殷(今安阳)建都达273年,故后世称作"殷"或"殷商"。在殷商时期,据《卜辞》记载,商朝有"王作三师,左、中、右"之说。  相似文献   

10.
《左传·定公四年》所载祝佗关于周成王分封过程的一段追敍,在商代宗族结构的研究史上居於重要地位,但其中存在的许多矛盾,难以在现存古史框架内获得圆满解释。在与殷民六族、殷民七族相关文字的周围,很可能存在一些被有意植入正文的注文。分鲁公之殷民六族,分康叔之殷民七族,分唐叔之怀姓九宗,都是追叙原文中所谓“昭之以分物”的具体类目之一;“使帅其宗氏”中的被“使”者,应该是鲁公。祝佗在使用“宗氏”等词时并非针对“殷民六族”而言。  相似文献   

11.
江西,位于祖国东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她东邻闽浙,西界鄂湘,南接广东,北濒长江。境内山峦起伏江河密布,由章、贡二水汇合成的赣江纵贯南北,故有“赣”之简称。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远从七八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在江西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这里同样有着较为发达的青铜化,有着一个与中原商殷王朝并存的青铜王国,而创造这一化的主人应为百越民族的  相似文献   

12.
李青峰 《文史天地》2006,(12):51-54
为了司法的公正.敢与女皇帝武则天争曲直,这在酷吏来俊臣等人当道的所谓大周王朝,实非一般人所能为。穰之为“獬豸之精”,确是名至实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商国号考说     
有关商国号的由来与取义,迄今的研究仍有许多不明确之处;又文献中,普遍存在着殷商混用或殷商合称的情形。本文指出:商是本号、自称,殷是别号、他称。商早于殷。商起初是作为族名使用的,这一族名出现于该族凤凰图腾成立以后,时间上不晚于传说中的商族始祖契;商族名形成的地域,则应在东方,今鲁西南地区。又商从族名上升为“有天下之号”即国号,始于汤;汤定“有天下之号”为商,不仅光显了商族的功绩,而且具有神化其政权的功用。至于商之别号、他称“殷”,本起自周人之泛称东方民族为夷;周灭商以后,周称商为殷也并不含贬义。  相似文献   

14.
盘庚自何地迁殷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硕 《中原文物》2003,8(4):46-52
有关盘庚从奄都或邢都迁殷的观点,疑窦颇多。盘庚曾以奄、毫、殷三地为其政治中心。盘庚并非直接从奄或邢迁往殷地,而是经历了从奄迁“河南” 之毫、又从“河南” 之毫直接迁殷等两次迁都。“河南” 之毫可能在郑州商城,而非偃师商城。其中第一次迁都的原因与盘庚意欲振兴商王朝有关,长期洪水泛滥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可能是盘庚第二次迁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福建僻处东南海隅,上古时代被中央王朝视为“化外之地”、“不牧之民”。进入中古时期以后,其地又成为朝廷贬官的任处或谪徒发配苦役之所。远在遐荒海陬的闽中之地,中原人士知之甚少,故早期历史典籍罕有涉及。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政治上,合浦郡成为中原王朝的牢固边疆,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稳定;经济上,合浦郡成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促进了汉王朝的对外海上贸易交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生产技术的创新;军事上,合浦郡日益成为中央王朝驭控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及今海南岛上儋耳、珠崖两郡的军事要地。  相似文献   

17.
喀喇汗王朝之名称,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且未有一致意见。笔者依据相关的文献对喀喇汗王朝的诸名称作了简要的辨析,并认为尽管该王朝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名称,但这些名称是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载记相关联。因此,笔者以为在未发现新材料的情形之下,以“喀喇汗王朝”之名称该朝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一、拙著《古中亚币(前伊斯兰王朝)》出版后,有关河中地和七河地区部分内容偏于简单,故难以满足广大热心读者的要求,自己也颇有“意犹未尽”之感。  相似文献   

19.
关于箕子东走朝鲜问题的论争——与阎海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阎海《箕子东走朝鲜探因》一文提出商榷:一驳箕子朝鲜“辽西说’,对(己其)侯亚(七矢)青铜器、朝鲜地望、青铜短剑三个问题进行驳论。二是驳箕子朝鲜为“殷商王朝余脉说”,指出箕子走之朝鲜是为实行其道——政治理想;半岛为古之辰国,曾是殷商先王开辟的海外属地,箕子远走海外,以开辟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中庸”之“中”应释为心,“庸”应释为用,“中庸”即“用中”,即记心之为用。“中庸”即儒家的“忠恕之道”,其以“诚”为前提,是个体修习得仁的方法。“中庸”既是儒家修身处事的方法,也是儒家王道政治的必由之路。儒家的“道统”之传也是以“中庸”为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