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重建了黄土高原地区过去千年的干湿变化及极端干旱事件序列。在过去千年中,AD1520左右黄土高原发生过一次由干向湿的转变。极端干旱事件在过去千年有三个持续大约250年的多发期。干湿变化与极端干旱事件的对应关系表明二者呈现独立演变的趋势。黄土高原干湿变化总体上与东亚夏季风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但在升温时这种关系并不稳定。而极端事件则在暖时段与冷谷时发生概率偏高。与PDO对比结果显示,千年尺度上黄土高原干湿变化同PDO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极端干旱事件在PDO处于暖相位时发生概率显著上升,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SOI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进程。从1993年开始到1998年,出版业改革的主线是由“规模数量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从1998年开始到2002年,集团化发展成为出版业改革的主题;从2003年开始,企业化转制成为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主线。十多年来,出版业的政策走向反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反映了出版业逐渐加快了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反映了出版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3.
张静 《民国档案》2007,(2):84-92
1929至1936年,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在卜凯主持下进行了中国土地利用调查。这是当时官方之外所组织的最大规模的农村调查之一。作为调查的成果,《中国土地利用》一书自其问世,即备受学界关注,至今仍对研究者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试从学术史的角度关注这一调查研究,探讨其缘起、进行、结果,特别是它与其最主要的赞助者——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关系,并由此窥探1920年代中期至1930年代中期该学会对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经济学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赞助。  相似文献   

4.
考古学家在西印度群岛的卡里亚库岛屿的一处年代为公元1千至1千2百年的遗址中发现了古人吸闻鼻烟的碗状容器,下文称之为“鼻烟碗”。该研究用热释光与光释光技术测定了三件鼻烟碗样品的年代:一件出土于上述遗址,另两件来自当地博物馆且产地不明。测量结果竟然是这三个样品的平均年代在400±189B.C.区间内,  相似文献   

5.
由于《水经》、《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对周水、存水、刚水记载简略,加之这一地区多岩溶地形,河流常常变成地下河,导致历代志书在今柳江、红水河流域指代三河不一。实际上三河各有所指,周水即今广西龙江一段;存水即今龙江,而非源于犍为郡县境;刚水或与周水为同一水,或为红水河下游,而非今柳江上源都柳江。  相似文献   

6.
明以降滹沱河平原段河道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滹沱河是海河子牙河系最主要的支流。明清时期,滹沱河平原段善淤、善决、善徙,被称为“决不可以人力治者”。本文通过对明清相关史料的收集、分析、整理,首次对明以来滹沱河的变迁改道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恢复,进而发现滹沱河在不同历史时段,其流经方向、河道稳定性、主要河患影响范围和程度都有不同的特点。据此,文章将滹沱河变迁分成四个阶段———①明初(1368年)至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②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③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清同治七年(1868年);④清同治七年(1868年)至今———并对其分别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了明清时期滹沱河变迁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水经·浊漳水注》所载桃水,前人多以今桃河当之;严耕望则提出故关水说。二说与郦注原文或传世文献间均有无法融通之处。细绎桃水经行诸地,或可确定古桃水实指今甘陶河、冶河至冶河故道一线。而今桃河之所以转承古桃水之名,源于金代蔡珪《晋阳志》误解郦注桃水之文。  相似文献   

8.
考古学所指的长江中游地区,主要是指《尚书·禹贡》“九州”中的“荆卅”地区一带,其地望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和四川、江西两省的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赵春青 《江汉考古》2004,1(3):56-62,96
本文从城址及其所处聚落群变迁的角度对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史前城址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中游率先出现城;铜石并用时代早期,长江中游出现城址群,而黄河中游始有单个城的出现;铜石并用时代晚期,长江中游出现中心城址与非中心城址的差别而黄河中游城址群始涌现,到了青铜时代早期,长江中游的城址衰落,而黄河中游都城兴起。  相似文献   

10.
The plain of Thessaloniki is an important area from a historical standpoint. Numerous reigns and empires have occupied the area, leaving behind numerous archaeological remains. The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evidences show that the city of Pella was located near the sea and its harbor w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various conquests of famous kings such as Philip the 2nd and Alexander the Great. At present, the ancient capital is located 28 km inland the large fertile plain of Thessaloniki.  相似文献   

11.
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黄河决口,拉开了长期夺淮的序幕,。金代黄河下游尚未形成固定流路,但河道逐渐南摆。入元以后,开始经由涡、颍、濉等河而全面夺淮。明代,由于“保漕”、“护陵”等因素,从而使得黄淮关系变得日趋复杂化。清代,保证运道通畅依然是处理河、淮关系的前提,而此时黄河已南行700余年,下游河道淤积严重,终于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再次改道。流向东北,离开了淮河流域。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叶以前长江上游在使用传统的生物质燃料时期燃料总体十分富足,唐宋元明时期个别煮盐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薪材匮乏的现象,但并不影响总体的生物质燃料的丰富充足状况。长江上游最早在汉代就开始发现火井,并在晋代利用天然气作为手工业燃料,但直到清代才逐渐在川东、川南部分地区盐业中广泛使用,而在生活中较多使用天然气等液化气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煤炭在中国也是早在汉代就开始,在长江上游的使用早在唐宋就出现,但很长时期内不论是在生产中或是在生活中都是煤炭与木材、木炭并用。近代以来,城市生活和生产煤炭使用范围扩大,但农村受多方面的制约,煤的使用程度并不十分普及,直到今天,农村生物质燃料仍为主体。由于人口压力、工业化过程中燃料换代不能实现,清中叶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是长江上游生物质燃料的危机时期,也是从生物质燃料向非生物质燃料转换的转折时期,其中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达到顶峰。近十多年来,由于液化气、煤炭、沼气、电力等非生物质燃料大量使用,燃料换代加速,加上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实际生活人口减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烹熟可食用品增多,虽然生物质植物燃料在农村仍为主体燃料,但城市乡村的生物质燃料薪材采伐量大大减少,森林生态环境的压力减弱。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一当今中国最富庶的两大区域的形成无疑有着深刻的人文历史背景,文章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对这两区域的文化异同及其原因作了全面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清中叶以降,清宫档三汛(桃花汛、伏汛、秋汛)安澜奏本中所见荆江洪水位开始日益上涨,咸丰、同治年间,藕池、松滋决口向洞庭湖分流后,水势稍有缓解,至光绪年间复又急速抬升。不断上涨的洪水位对江北入江河流造成了两方面影响: 其一为河道的变迁,其二为水环境的变化。在沮漳河流域,涉及长江百里洲的变迁,沮漳河入江口的变动,长江主泓迁移,下百里洲靠岸及洲尾东摆引发沮漳河下游延长,以及山水、江水相互顶托造成水环境淤积。在玛瑙河流域,则表现为荆江洪水位抬升对河水的顶托现象,导致入江尾闾沼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