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澳门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16世纪下半期开始,葡萄牙人就以僦居者的身份,在中国领土澳门居住、贸易。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葡萄牙政府妄图步英国的后尘,要求把澳门划归其所有。当这一侵略要求被拒绝之后,它便采用蛮横的手段,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驱逐澳门的中国官吏,封闭澳门的中国海关,镇压澳门人民的反抗,强占澳门,实行殖民统治。为了使占领澳门合法化,也为了获得与英、美、法等国一样的通商特权,葡萄牙在法国的帮助下,与清政府进行立约谈判,草签了《和好贸易条约》。清政府发现条约中有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条款,不予批准,并提出修改后互换的意见。中葡双方围绕互换条约问题展开了长期的交涉,葡葡牙企图利用互换条约使其侵占澳门合法化,清政府则想通过换约谈判收回澳门主权,双方目的相反,无法取得一致,中葡《和好贸易条约》终于成为一个未经清政府批准、未经中葡双方互换、没有法律效力的条约。  相似文献   

2.
李永胜 《安徽史学》2007,(2):54-60,36
1902年中葡交涉过程中,葡方先后提出扩大澳门界址、在澳门及周围各岛范围内任建工程并协助缉私、修造广澳铁路等项要求,并以承认中外新定税则和协助清政府在澳门征税缉私作为交换条件.中方对葡方企图扩大统治区域等严重侵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要求给以坚决抵制,使葡方的主要目标不能实现;但为了取得葡方承认新定税则和协助中方征税缉私的目的,在修造广澳铁路问题上对葡方做出一定让步.  相似文献   

3.
澳门主权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在中国鸦片战争失利以后。1862年条约是葡人居澳以来中葡两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由于葡萄牙代表在议约中采取了欺诈手段,清政府未予批准。自1864年换约失败至1887年条约谈判之前的20余年时间里,葡萄牙为了以订立条约的形式达到“合法”占据澳门的目的,曾经串通列强及其驻京公使,多次与清政府进行交涉。  相似文献   

4.
居澳葡人“双重效忠”说平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澳门议事会接受中葡二元化领导,更多地倾向接受中国政府的领导,长期奉行双重效忠原则的观点有违历史事实。澳门议事会是未经中国官方同意、擅自在租赁于中国的土地上组织的政府,它与唐宋时期的蕃坊从形式到实质都有区别;它并非“自发”建立,而是适应了葡萄牙政府扩大在华权益的需要。明清政府在澳门享有主权并掌握着治权,但这种“享有”和“掌握”一直遭到澳葡当局的侵蚀;他们始终致力于侵夺中国的主权,组建军队、为葡萄牙国王征税等,这些都无法表明澳门议事会奉行的是“双重效忠”的原则,实际效忠的是葡萄牙政府  相似文献   

5.
澳门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租居和逐步占领至今,长达446年了。其中,由嘉靖三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553年~1842年)的289年期间,明清中国政府是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在澳门设置行政的、军事的、司法的、海关的组织机构和派遣相应的官员管理澳门。鸦片战争之后,自道光二十三年至光绪十四年(1842年~1888年)46年期间,葡萄牙逐步占领澳门和破坏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并骗取了“永驻管理澳门”的管理权。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今的110年期间,中国领土澳门成为葡国管理的特殊地区。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理权,只是一种事实,并非是主权本身,是低于主权的。因此,葡萄牙并不拥有澳门主权。澳门主权仍然掌握在中国手中。所以,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届政府从未在澳门主权问题上作过让步,也从未在法律上将澳门主权让于葡萄牙。以“澳门及澳属之地”的划界为契机,中国政府开展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长期斗争。最终将于1999年12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6.
“土生葡人”是澳门独有的词汇,葡文的“土生葡人”,是指“澳门人”或“本地人”。“土生葡人”作为澳门居民中一个很特别的族群,人数不多,但他们在澳门的政治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并有着其他族群无法替代的作用。澳门土生葡人是自16世纪中期澳门开埠以来,澳葡融合,东西交汇400多年历史的产物,是一部活生生的澳门史。可以说“土生葡人”己完全具备一个民族所应当具备的各项特征,虽然澳门土生葡人大多尚无中国国籍,能否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尚需时日,但这应该是富有意义、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从而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澳门的共同愿望。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时刻,将澳门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追溯历史,从秦朝开始,澳门就已经绘人中国的版图,归属南海郡番禹县。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将澳门纳人主权管辖范围。在唐朝,澳门属东范县。到了宋朝,澳门划归香山县。明政府在澳门设立“守澳官”,负责港口管理;明政府还驻军关问,守卫海防。清政府于1931年在澳门前山寨设立县丞衙门,作为当地政府的派出机构。到1944年,清政府又在这里增设“澳门海防军民同知”的官职,…  相似文献   

8.
为行使中国政府主权,林钦差巡阅“天朝疆土”澳门林则徐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也是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60年前(即1839年)9月3日亲自巡阅澳门,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澳门历史以及中葡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553—1557年间,葡萄牙人据澳门,此后又通过向明朝政府交纳地租和税饷,把澳门变成他们的居留地。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粤海关以后,允许来粤贸易的西方各国商人,在贸易季节以我们时间到澳门暂住,澳门又逐渐成为葡、亚、荷、英、法、美等西方各国商人的共同居留地…  相似文献   

9.
明季澳门的“倭奴”中虽夹杂亦商亦盗的倭寇,但更多的是因日本政府镇压天主教而逃难至澳门的日本基督徒,另外还有葡人从日本九州购买的为数众多的真正奴隶。本文聚焦明季澳门的“奴仆”意义上的“倭奴”,通过中、日、西三方史料,对其进行梳理、描述和辨析,并由此说明,明朝广东政府对澳门“倭奴”性质的判断和采取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1922年5月29日,澳门发生了葡澳驻军悍然枪杀澳门中国工人的事件,它所激发起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工运,影响至深。 20世纪以来中葡关于葡占澳门与内地的划界谈判毫无进展,而澳葡当局却不断地在澳门附近扩张侵略,从而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抗议。澳葡当局对此的反应是变本加厉地对居住在澳门的中国居民滥施淫威,乃至一手造成“五·二九”重大血案。  相似文献   

11.
赵伟  朱从兵 《史学月刊》2023,(12):27-44
1902年10月中葡互换关于中葡铁路公司建筑广澳铁路照会,葡萄牙政府不满意这样的结果,不同意清政府在澳门设立海关分关,1903年10月再次派白朗谷为全权大臣,与清政府重新进行中葡商约谈判,并签订以商办为宗旨、以均股平权为核心内容的广澳铁路合同。铁路合同签订的前提是中葡双方派出各自的商董参与谈判,葡方较早派出商董伯多禄,但中方商董的选定有一个复杂的过程。盛宣怀先后在澳门华商、香港华商中物色合适人选,颇费周折,最后选定粤商林德远参与合同谈判。盛宣怀选商困难的原因在于:确有实力之华商难得,且身份复杂,他们顾虑在中葡合办铁路的机制中利权得不到应有保护,“虑葡商专权”是当时华商的基本心态。盛宣怀等人第一次尝试在一条铁路线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真正建立起商办体制和中外商民合办机制并非易事,近代铁路建设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由此而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中叶以降 ,澳门成为东亚极重要和繁盛的国际商贸港。但好景有限 ,从 17世纪中叶开始 ,由于葡萄牙国势的低落和新起殖民国家的挑战 ,澳门进入了漫长的衰落期 ,这种局面更由于葡萄牙有关当局实行排斥其他西人进入澳门的自闭政策而愈发严峻 ,到18世纪中叶 ,澳门经济已呈难乎为继的窘况。在清政府闭关政策的反作用下 ,葡澳当局采行外人入澳合法化的措置 ,由此带来澳门城市功能由葡萄牙贸易港向所有来华西人居留消费地的转型 ,澳门社会经济赖此得以复振 ,进而奠定“东方蒙特卡洛”的城市雏形。  相似文献   

13.
澳门历来属于中国,自16世纪中期一直被葡萄牙占领。澳门货币几经变化,可分三个阶段。一、“一地多币”混杂阶段: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葡萄牙殖民者霸占澳门。1905年葡方想在澳门统一行用葡币,但被中国居民抵制。当地百姓仍主要使用中国银锭、银元、制钱和铜元;另有包括葡币在内的多国金银币;澳门钱庄、银号也印发了本票式银票等。澳门经历了较长的“一地多币”时期,并逐步形成了各国货币自由出入、自由兑换、没有外汇管制的格局。二、以带有葡萄牙国徽的澳门元为主的货币阶段:1902年葡萄牙大西洋银行在澳门设分行,…  相似文献   

14.
明季寓居澳门的日本基督徒及广东政府的管治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历年间,由于澳门葡萄牙人大量地蓄养倭奴,耶稣会以澳门为基地大批地培养日本基督徒及日本禁教后大批基督徒到澳门避难等原因,澳门聚居着为数不少的日本人。在此期间,澳门爆发了一系列与居澳日本人相关的冲突事件,引起了广东政府的警惕,并在澳门发起了一场持续数年的“驱倭”运动。为了加强对澳门葡人的防范与管理,广东政府在“驱倭”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办法,将澳门葡人纳入到明王朝的有序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 ,澳门“回归”了 ,澳门历史的研究可以划上句号了。此语不符合事实 ,因而是不科学的。就我所知 ,澳门“回归”将近两年来 ,研究澳门历史问题仍不断深入和扩展 ,研究澳门历史的学者不乏其人 ,发表的论著仍然屡见不鲜。 2 0 0 1年 7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万明的新著《中葡早期关系史》 ,就是深入研究澳门历史的一部力作。全书分 1 0章 2 0节 ,共 2 2 7万字。在本书中 ,著者对葡萄牙人进入澳门的时间、是否与中国官员有书面协议、明清政府对澳门的政策及管理、葡萄牙是否对澳门拥有主权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并提出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16.
澳门美食     
《世界》2007,(7):11-11
澳门菜 用非洲、印度、马来西亚的辣椒、咖哩、香料等,配上新鲜的蔬果、肉类、海鲜、家禽,由巧手厨师用古老的葡式和东方特有的方式烹调出来,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澳门式葡国菜。典型的澳门菜有葡国鸡、非洲鸡、酿蟹盖、血鸭、免治牛肉、咸虾酸子猪肉等。  相似文献   

17.
岳宗福 《百年潮》2001,(9):68-74
山东问题,产生于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是闭关锁国、积贫积弱的晚清政府留给中国人民的一个“世纪之痛”。山东问题,实质上是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问题,它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成为20世纪初期国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澳门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葡萄牙不甘心在此地仅有居留权,在鸦片战争前后,就通过多种手段,企图摆脱中国政府的管辖,最终以武力非法侵夺了中国在澳门的主权。中葡间曾就澳门问题进行多次交涉,结果澳门仍是中国领土,但中国丧失了对澳门主权的行使权,澳门成为葡萄牙人的“永驻管理”之地。澳门主权地位丧失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落后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弘扬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民族精神;国土神圣,寸土必争;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年参与葡萄牙外交部所藏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清末档案资料的整理编辑工作,注意到许多牵涉华人加入葡籍问题的交涉案。本文试以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清末档案为例,主要从中国官府、有关华民及外国领事各自不同的认知立场分析晚清中葡交涉中的国籍问题。近代西方国家中与中国交往最早也曾最频繁的当属葡萄牙。葡萄牙曾被称作"佛郎机"、"意大利亚"等,清代多以"大西洋国"名,有时直称"葡国"。葡萄牙人在1887年中葡签订《和好通商条约》后,获得"永居管理"澳门权利,实际上将  相似文献   

20.
土生葡人的存在 ,是澳门社会的一大特点 ,也是澳门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它是澳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现时的澳门 ,不论是华人 ,还是“葡萄牙后裔居民” ,都乐意称后者为“土生葡人” ;而葡籍人则常用“澳门人”(Macaenses)来泛称“土生葡人”。从人种上看 ,土生葡人具有欧亚两种人的血统 ;而从文化上讲 ,则兼具东西方文化的特色 ,成为不同文明交融的范例。因此 ,澳门土生葡人问题 ,是一个在历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研究课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 ,西方学者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