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子監     
国子监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位于首都内城东北角,现为首都图书馆馆址。首都图书馆这条街,正名是"成贤街",但是很少有人叫它成贤街,都叫作"国子监"。国子监大门外东西有两座横额刻有"国子监"三字的牌楼,牌楼为一间式,式样别致。国子监即"太学",是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校。最古的时候叫作"成均",后来叫太学,到汉代还用这个名称,晋武帝成宁二年(公元276年)起国子学,这是以国子名学之始。到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于西京置国子监,高宗龙朔二年(公  相似文献   

2.
洪烛  金陵客 《旅游》2013,(1):12-17
被称作两大"国庙"之一的北京孔庙走在孔庙前那条国子监街,就像来到另一个北京。那条街又叫成贤街,既短暂又漫长,就像成为贤人的过程。街道两侧的槐树,清越如古人,默默地注视着你。告别了二环路的喧嚣,迎面而来的是别处少有的肃穆与安静。是啊,看见那座"文官到此下轿,武将到此下马"的石碑,再粗鲁的人,也会下意识地把脚步放轻。这里确实是另一个北京,孔子的北京。应该算北京最有文化含量的地方吧。  相似文献   

3.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鲁迅先生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同年5月取道海路来北京,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7月9日,教育部在北京安定门内成贤街清代国子监旧址成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  相似文献   

4.
对常在北京逛街的游客来说,成贤街不会是最有魅力的街,它是北京城里惟一保留着旧牌坊的街,尽管它的两厢复古式装饰显得有点矫情,有点不真,但走下来内心里依旧有回味。  相似文献   

5.
《中华遗产》2012,(6):158-159
到北京国子监游览,总会听到导游说起大学,在这里“大学”一词外化成了一群古色古香的建筑,看得见,摸得着。不过若要“辨彰学术,考镜源流”,那看得见、摸得着的国子监远非大学的全部。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古今并不同义,中西也不同名。  相似文献   

6.
《孔庙、国子监全图》是乾隆四十九年 (1784年 )国子监辟雍刚建成时绘制的孔庙、国子监全图 ,是研究孔庙、国子监历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张丁火 《沧桑》2013,(1):39-41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监刻书始于五代,历代国子监均有书籍刊刻,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就称为监本。本文对历代国子监刻印书籍的情况与监本特征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徐有富 《文献》2005,(2):108-124
<南雍志·经籍考>是<南雍志>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明代南京国子监的藏书目录与出版目录.图书出版目录,虽然宋代已经出现,但是到了明代才获得蓬勃发展,而<南雍志·经籍考>中的出版目录堪称明代图书出版目录的代表作,它全面反映了南京国子监的出版成就,从中也可窥见明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即以其出版目录部分指称<南雍志·经籍考>,所以本文将着重探讨其中的出版目录.  相似文献   

9.
自从五代后唐冯道首倡国子监刻书以来,历朝国子监都曾刻印过图书,而明朝并设南北两个国子监,皆有刻书,却是一个少有的现象,其中南京国子监存自己刻印图书同时,又以刷印、修补宋元等旧版印书为著名,现现出不同于其它国子监印书的特点。本文试从南京国子监的书板收藏来源、书板管理和刷印图书几方面做些初步探讨,以期对明朝南京国子监的整体刻印书面貌做个大致的概括。一、所藏书板来源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吴王,第二年就在元集庆路儒学的旧址上建立了国子学,明朝建立后改为大明国子学,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鸡鸣山下另建新址,改名国子监。到永乐元年(1403年),北京亦设国子监,至此,明朝就同时有了南北  相似文献   

10.
国子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历来为统治者重视。到了晚清,国家的内忧外患导致国子监出现“颓废已久,迄难振作”。宗室盛昱是唯一参与振兴晚清国子监的满祭酒,但也因经费短缺、胥吏贪腐、师生堕落、对中外文化的反思和国势命运的无奈而弃官归乡。一位满族祭酒虽对官学、国家绝望而归,但其所撰《八旗文经》,却为保存、传承本民族文献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朱婷 《古籍研究》2003,(3):16-23
《六书故》是中国字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作戴侗,宋末元初人,字仲达,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淳祐中登进士第,由国子监簿守台州。德祐初由秘书郎迁军器少监,辞疾不赴。年逾八十卒。  相似文献   

12.
现在,公务员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好工作。但基层公务员的工资都不高。在古代,尤其是以官员高工资著称的宋朝,基层公务员的工资也很少。庆历六年,也就是公元1046年,28岁的司马光进入国子监担任直讲(国子监讲课的老师),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教书生涯。老师这个职业,古今中外都差不多,温饱有余,饿不死但也发不了大财。首都开封都市繁华,生活成本高,国子监直讲的那点工资就显得特别寒碜。但越是穷日子,越能显出人的风度来。  相似文献   

13.
<正>唐朝,繁华、开放、包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其璀璨的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使者、商人、留学生、僧侣等纷纷涌入。唐朝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四方异域朋友,共享盛世繁荣。长庆元年(821),唐朝对外国留学生开放科举考试,并专门设置“宾贡科”,登科及第者称作“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也可成为唐朝官员。这一举措吸引了四方异域学子纷至沓来,入唐留学蔚然成风。留学生们可在唐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  相似文献   

14.
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于1912年7月9日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政府筹设并直接管理的公立博物馆,到现在已有百年历史。纵观国家博物馆百年历史,自创立之初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到现在的国家博物馆,名称几经更换,馆址建筑也屡次变迁。从国子监旧址到端门午门,从端门午门到天安门广场,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到国家博物馆,百年间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陈琏(1370-1454年),字廷器,别号琴轩,广东东莞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举人[1],历任:桂林府儒学教授、国子监助教、许州知州、滁州知州、扬州知府、四川按察使、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兼国子监祭酒,以南京礼部左侍郎致仕。还数度出任乡试及会试考官。他"徳行淳懿,文词典重",是明代初期典型的文官。一生著述颇丰,其《琴轩集》还是岭南明代初期的重要文集。关于《琴轩集》,杨宝霖先生考称:"《琴轩  相似文献   

16.
北京国子监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8月和2007年8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分三次对国子监街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牌楼月台、礓磋、石条、散水和铺砖路面等遗迹,出土有琉璃瓦当、旗杆石等遗物,基本上弄清了国子监街原路面和牌楼的结构,为古代国子监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也为国子监街的复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从汉武帝开始,官方创办的学校就出现了,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太学"。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就读的学生称为"太学生"。太学生就有假期了。隋唐以后,太学逐渐发展为"国子监",在国子监里就读的学生称为"监生"。据记载,在国子监里就读并不是一件舒心的事,监生们不远万里聚到京城就读,非常辛苦,于是朝廷就为这些古代的大学生们设立了休假制度。他们的假期有三种——  相似文献   

18.
在洪武朝,明太祖大规模的使用国子监生为官任教差遣历事伴读等,使国子监生活跃在洪武朝的各个舞台上,这与洪武朝的政治社会背景和明太祖本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明太祖成功的使用国子监生不仅对洪武朝而且对随后的永乐诸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些具体的使用和培养国子监生的制度也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正>同唐宋时代相比,明代的国子监在办学形式上趋于简单化。一方面,从宋以来逐渐模糊的国子学与太学之间的界限,在明代被完全取消,过去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教育职责由作为具体教育机构的国子监独立承担;另一方面,算学、律学、书学等被排除在国子监之外。因此,在明代",国子监"与‘"太学"在指称的对象上完全一致,从而使国子监由唐宋时代的中央学校管理机构转化为比较单一的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20.
三,天圣九年(1031)三月,“己巳,翰林侍讲学士孙奭、试太常博士国子监直讲贾昌朝、秘书丞诸王府侍讲赵希言、殿中丞国子监直讲郭稹、左赞善大夫国子监直讲杨安国讲说於中书”(页25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