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瑞栋 《丝绸之路》2011,(18):53-57
贞观初,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凉州到瓜州。在此停留一个多月,收徒买马,打问西去的路径。而玄奘西行的九死一生即在他匹马孤征、偷度玉门关、过五烽、度莫贺延碛之时。玄奘何时来到瓜州和何时出关,不见记载。玄奘从长安出发的时间,也即首途年月,文献和学界说法各异,至今未有定论。笔者因仰慕玄奘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精神,谨对玄奘与瓜州相关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的观点,权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北新道是唐代丝路中段的主要交通线。该道出唐玉门关后,经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进入巴里坤草原,而后沿天山北麓西行,经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萨尔)、轮台(今乌鲁木齐附近乌拉泊古城)、张堡守捉(今昌吉)、乌宰守捉(今玛纳斯)、塞里木湖、弓月城(今伊宁附近)等地,过伊犁、昭苏进入丝路西段。再经热海(今伊塞克湖)、  相似文献   

3.
玄奘瓜、伊之行,从贞观三年(629)八月初一起身,同月十四日抵达伊吾,计历时十四日。其间,有8天时间辛苦奔波,行进800余里,平均日行百余里;其余6天歇息调整。旅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段,从瓜州启行抵达第一烽,行程约120里;第二段,从第一烽到第四烽,行程220里;第三段,从第四烽到老马引至不知名"水池""青草"处,行进约200余里;第四段,自"水池""青草"处继续西进,三日而达伊吾,行程约300余里。其第一、二段,大致遥傍官道前进;第三、四段离开官道,直取西北行进,因此迷途失路,失水困顿,几乎丧命。后得老马引至水泉处,方得绝处逢生,终抵伊吾。  相似文献   

4.
刘玉权 《丝绸之路》2011,(18):77-82
公元1036年,西夏攻陷瓜(今甘肃瓜州县)、沙(今甘肃敦煌县)二州,瓜、沙二州开始隶属西夏统治。瓜、沙二州在西夏统治的191年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境况如何,历史文献鲜有记载。本文尝试从敦煌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西夏佛事活动的一些痕迹,同时结合史料来探讨瓜、沙二州在西夏统治时期的情况,以补文献之不足。  相似文献   

5.
瓜州县境内石窟寺中保存有6幅玄奘取经图,图画的情景构成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描述的玄奘过瓜州的经历完全一致,是研究真实玄奘取经最直观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敦煌写本慧超《往五天竺国传》(P.3532)记载了一些西域佛教的情况,其中很值得注目的是有关“大乘戒”的消息,如:“于阗……行大乘法,不食肉也”。本文考察唐代大乘汉僧玄奘对小乘吃“三净”的习俗的反感与对遵守“大乘戒”的严格性,认为玄奘、慧超等西行求法的汉僧对大乘戒的观念明显地说明大乘佛教中国化的一种积极性侧面。  相似文献   

7.
瓜州石窟群唐玄奘取经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玄奘取经图遍布全国诸多石窟,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本文以瓜州石窟群玄奘取经图为中心,根据图像要素并结合历史文献,推断该石窟群的取经图乃是根据唐玄奘途径瓜州地区的真实故事绘制而成;而取经图和主题图像之问的搭配则是玄奘传记与观音经以及观音信仰相互融合逐步衍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法献取经     
法献(约423~498),俗姓徐,诞生在西海郡延水县(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他从小就受到佛教的熏陶,后成长为有名的律师。他是继法显、智猛、宝云等之后又一位西行求经的僧人。法献出身贫寒,幼年随舅父到了梁州(治所在今陕西南郑)。在热衷于佛教活动的舅父影...  相似文献   

9.
斯里兰卡原名为“锡兰”,我国古籍中称其为“师(狮)子国”,今人喻其为“印度洋的眼泪”。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学者认为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这诚然不假;但对于法显、玄奘等通过西域到南亚的西行求法者来说,对于公元5世纪时已是城中“多萨薄商人”,“诸国商人共市易”(法显《佛国记》)之地,斯里兰卡又何尝不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处终点呢?  相似文献   

10.
“瓜州历险记”是玄奘西行取经路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玄奘迷路了,找不到野马泉,就意味着死亡。祸不单行,他在惊慌失措的心情下,不小心失手倾覆了水囊。在这一刻,他的心动摇了:是返回呢还是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1.
李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4):40-53,159,160
西安兴教寺所存玄奘石刻像与日本现存无名氏画玄奘像,所携带的历史信息超出了图像本身。作者认为,这一源于早期行脚僧图像的出现,是由于玄奘西行求法的成功,刺激了社会民众对行脚僧的认同,加之西来传法僧的大量涌现,于是在唐末、尤其是在宋代,出现了一批行脚僧图像,并由初时的胡僧梵相,变为汉僧模样,进而附会到玄奘的图像创作上。而在日本所存著名的"玄奘画像",事实上可能是一个具密教性质的僧人图像。作者试图通过有关这一图像的文献解读,全面分析该图像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录了玄奘自瓜州偷渡玉门关的经历,结合苏联军事地图以及实地考察进行“精准复原”,可知小宛城遗址很可能就是符合玄奘记录的唐代玉门关旧址。在截山子山谷的南端还新发现了一座烽燧,更加确定这条道路就是当年唐瓜州城通往玉门关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國歷史上,玄奘(600—664)被視爲譯經求法的高僧。然而,日本自鎌倉時代(1185—1333)以降,玄奘則被聖化爲護法神祇,其聖化呈現階段性的進展,内容大多來自中國,包括唐宋時期的文字和圖像文本。本文主要討論唐代玄奘傳記《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有關其西行求法、圓寂前後的聖化敍述,中宗、玄宗朝對玄奘的追念及影響,中晚唐時期新出現的玄奘傳奇(如與其西行事迹相關的深沙神信仰),以及藉他之名宣揚的經典和齋儀,探討其聖化的軌迹。入宋以後聖化玄奘的宗教文物,以及鎌倉時代玄奘的聖化過程,將以另文討論。  相似文献   

14.
一代名将郭知运陈全仁唐王朝在与内乱和外患的斗争中,涌现出不少为维护多民族国家安定统一局面而屡建功勋、名垂史册的杰出人物,陇籍名将郭知运就是其中的一位。郭知运(665~721),字逢时,唐朝瓜州晋昌(今甘肃安西县)人。唐高宗李治麟德二年至唐玄宗李隆基开...  相似文献   

15.
唐代已出現玄奘聖化相關的傳奇、齋儀、禮拜法,以及和他西行求法有關的深沙神信仰。入宋以後,玄奘的聖化更以圖像、宗教文物和遺迹崇拜的形式展現。除了以頭部的圓光顯示玄奘的聖化之外,最值得注意的是寺院壁畫中玄奘左手執梵夾、右手"屈二指"作爲其聖化的表徵,此種形像傳到日本之後,成爲鎌倉時代法相宗祖師玄奘圖像的標幟。此外,玄奘更成爲被禮拜的神祇,包括被繪入"五百羅漢圖"中,作爲羅漢受人恭敬禮拜;以及寺院經藏殿中設有玄奘像,僧徒朝夕供養。玄奘的聖化也顯現在對其舍利的重視,以及他晚年譯經的玉華寺、埋藏其遺骨的興教寺,也都成爲人們瞻仰的聖地。  相似文献   

16.
彭国坤 《丝绸之路》2014,(14):46-47
本文以《大唐西域记》有关玄奘到达、停留、离开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的记载作为样本,采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考查了玄奘对古印度的报道框架及其特点,并分析了形成这种框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围绕唐玄奘经过瓜州西行时间、路线等问题,结合文献进行研究,经研究唐玄奘于贞观三年四月从长安出发,历时三个月到达瓜州,在瓜州停留一个月,八月初一偷渡玉门关,杖锡遐征;其次考证出唐玉门关的位置应当在今瓜州县双塔附近疏勒河上,而葫芦河就是今疏勒河,或者疏勒河的某个河段;最后考证了唐玄奘经过之第一烽和第四烽、野马泉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8.
高老庄旧事     
宋科 《丝绸之路》2014,(17):64-66
据史书记载,唐贞观四年(630),著名僧人玄奘从长安去天竺(今印度)取经,曾途经温宿(时称跋禄迦、亟墨、拨换),翻越温宿木扎特古道上的穆素尔岭后,继续西行。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玄奘西天取经的经历编写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写道,高老庄是猪八戒入赘并眷恋的地方。自古以来,高老庄是一幅优美清新的田园画卷,是一个典型的世外桃源。吴承恩笔下是如此描述的:只见那茅屋重重,错落有致,可见人丁兴旺,生活富庶。密密的竹篱笆扎在茅屋周围,门前栽着参天大树,浓荫蔽日。  相似文献   

19.
西天取经第一人提起西天取经,人们自然会想到《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神话故事。然而,历史上西行印度取经的拓荒者非唐代高僧玄奘,而是早于唐僧二百余年的东晋高僧法显。法显(约337--约422年),本姓龚(名不详),平阳郡武阳(今山西襄垣县)人。年仅三岁...  相似文献   

20.
唐玄奘西行取经为筹集行资和寻找西行引路人,在瓜州某寺停留了一个月,该寺供奉有弥勒像,玄奘法师在该寺遇到胡人石磐陀,并为其授五戒,在其帮助下渡葫芦河过玉门关。该寺经考就是瓜州阿育王寺,唐称大云寺,即今瓜州锁阳故城东塔儿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