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文峰 《收藏家》2016,(4):29-32
砚亦称为研,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为传统文房案头常备之物。  相似文献   

2.
清代徽州族谱中的张廷玉佚文一篇、汪由敦佚文二篇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张廷玉为济阳江氏作谱序,反映其史学观。汪由敦所作谱序一篇,反映其谱学观,并记述了相关宗族人物行迹;所作胡集行状一篇,反映徽商对宗族及社会的参与及控制。  相似文献   

3.
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为表明身份地位的证明;叶赫那拉氏族谱的收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还有一些善本族谱收藏于北京等地图书馆中,现存大约十几部。研究叶赫那拉氏族谱对研究清初历史及开发叶赫满族地区旅游资源都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康熙十六年(1677)《铁岭县志》问世,到宣统三年(1911)清朝灭亡,清代东北地方志修成119种,其中亡佚11种,现存108种。在康熙年间编修《大清一统志》推动下,盛京地区修志事业兴起;乾隆年间成书的两部《钦定盛京通志》,由乾隆皇帝下旨敕修,于军机处方略馆中纂办,体现统治者对发祥重地编修通志的重视,是官方修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东北地区人口剧增,新设一批府厅州县,相应带来规模空前的修志热潮,既对旧有州县志进行了重修,新设州县也开始编修方志,其中乡土志数量尤多。清代东北方志的纂修历程,反映出清代东北边疆内地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咋看这一标题,是不可理喻的。其实,族谱与地方志的历史、发展与变化等,都有着许多相同、相类似的地方。甚至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他们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清代扬州府志纂修方略对当今续志的启示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扬州府在续志的纂修中,施用了一些得当的举措,如根据实际确定续修方式;增新中注重补旧:因时而进增新增色;遵行资料注出规法;注重考证研究。这些举措不仅在当时促进了志书的纂修,而且也对当今的续志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大规模的开发始于宋代,移民对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宋元时期,中原大地战乱频繁,沧桑更迭,而偏隅南部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却相对稳定。在北宋末、南宋初及宋末、元初两次大迁徙中,从中原及江南度岭侨居的士大夫陆续流寓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尽管有些学者对于散居珠江三角洲诸族姓称始迁于珠玑巷持怀疑态度,但这一时期因移民大量涌入而导致人口激增是有史料记载的。我们所要研究的,不在于南迁诸族世系的绵延,  相似文献   

8.
15世纪为朝鲜族谱纂修的早期,当时的族谱主要是记载父系与母系的内外八寸谱,保留民族传统。朝鲜族谱是高丽时期修谱的继续,15世纪修谱已经比较普遍。新发现了15世纪族谱的形式,进而加深了对于“内外谱”的认识。广州安氏谱内外分别,已经有明确的书写原则。一是记庶孽(妾子妾女)于嫡女之后,二是将公私贱隶无婚姻关系所生男女“直书名于卷之末”。朝鲜族谱的修谱思想来自于中国儒家特别是宋儒的主张,引用宋儒苏洵修谱思想比较多。谱序作者多为本族士大夫,修谱具有士大夫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清嘉庆、道光朝以来,随着广东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外地来粤入幕者逐年增加,其中浙江籍幕客颇为著名,粤人称之为“浙江师爷”,浙江山阴汪氏不少人先后在安徽、湖南、江西、广东等地以充任幕僚为生,其中入粤者事迹颇难觅寻。2000年8月,朱秩如先生(朱执信之弟)后人捐赠给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一批古籍,内有清稿本《汪氏族谱》一册,它是孙中山文献馆藏汪兆镛编撰《山阴汪氏谱》(1947年汪敬德堂印行)之祖本。从上述两部《汪氏族谱》以及汪氏族人诗文集中的记述,我们可以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族谱是中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国古代史籍的三大支柱,而且数量之多、影响之广,为其它文献所不能比拟.然而,各地区纂修的族谱数量极不平衡,留存于今的中国族谱,江、浙、皖、湘等地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本文以历史人口为切入点,分析认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是其根本原因,同时,各地的谱牒文化及修谱机制等方面的落差,也是导致族谱数量悬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满洲《叶赫那拉氏族谱》是一部记事较为完整的满族氏族宗谱,通过对谱书的研究,使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中叶赫部的族源形成更加清晰明了。在对族谱祭祀礼仪的研究中,从中可以看出,满族各氏族的祭祀皆有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则源于本氏族原居地域及宗族自身社会经济地位而决定。远始祖来自于蒙古的叶赫那拉氏宗族在祭祀中,仍保留着辽代狩猎过程中野祭的旧俗,而整体的祭祀礼仪皆不同于满族其它氏族,从而为研究满族宗教化提供了新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全国第一轮修志启动至今,修谱工作的开展仍然十分滞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我认为,当中最主要的同时也是最根本的是对族谱的“平反”和“正名”不到位。族谱(村谱)实际上是村志,它是县志、镇志之类“官书”的资料来源的主要渠道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继续加大对族谱“正名”的力度,促进族谱编修健康发展,对“政府主持”的二轮修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族谱涵盖了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各地编修族谱的习俗都不相同,浙江苍南县民间编修族谱的程序繁缛规范,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顾氏族谱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3,(4):F0003-F0003
手边这本《顾氏家谱》,是五之堂主舒奇峰君所藏,为了拍纪念贵州建省六百周年系列历史人物电视短片,借来给顾久老师做道具的。片头,相当于序言,是由省文史馆馆长顾久教授谈六百年来的贵州人,他从他家入黔谈起,他家入黔的始祖是与贵州建省关系很大的顾成。这本族谱所记载的贵阳花溪区王宽寨顾氏,也是顾成的后裔。这本族谱刊刻于清光绪七年,即公元一八八一年,于今已有一百三十二年。编纂者顾履均,是王宽顾氏的第八代,同治丁卯(一八六七年)科举人,时任威宁州学正。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月,内丘县西关村西有一座石椁墓被盗,内丘县文物保管所闻讯后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并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该墓为三椁并列式夫妻合葬墓,其在石椁盖上刻写墓志铭实属罕见。墓葬因被盗扰,出土了瓷碗、铜簪、铁灯等随葬品。该墓的发现对研究清代墓葬形制及埋葬习俗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河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沙河市发现多处带有明确纪年题记的民居,或为单体建筑,或为组群建筑,主体结构多为砖木混构,少数为砖石结构,其建筑样式及风格多样,年代涵盖了自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多个历史时期。本文选取了其中保存较好的8座(组)民居进行了介绍,希冀对河北西南部丘陵、山区的传统民居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新发现的孙应鳌后人自行编印的未刊本《清平孙文恭公祠族谱》,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孙应鳌的家世,可补正史之不足。从孙氏迁黔始祖孙华落籍清平至孙应鳌之子止,已历九世。从武弁入文儒的家世,对孙应鳘青少年时期思想性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建中 《文物春秋》2014,(1):F0002-F0002
怀安县张家屯村龙王庙保存有清代观音经变壁画,人物形象生动,笔法简练传神,民间艺术特色浓厚,且有明确的绘制年代,为研究清代壁画提供了可资类型学比较研究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民间存在的满族族谱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大量的满族族谱对中国家族史、民族史、通史、地方史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谨对东北地区满族族谱的收集整理情况略作介绍,并对其类型、内容、特点及史料价值等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