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物春秋》2006,(5):F0002-F0002
  相似文献   

2.
宁夏须弥山北周洞窟建筑及造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须弥山北周洞窟是我国石窟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其洞窟建筑形式大致可分为中心柱窟、方形禅窟及僧房窟三种类型,造像风格与北魏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雕刻手法纯熟,形式变化多样,表现手法趋于写实。须弥山北周洞窟的形成与地方官吏的大力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也受到来自麦积山、巩县石窟的影响,并融合了北齐石窟的特点,直接反映了北周时期都城长安新型造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朱晶 《丝绸之路》2021,(1):91-94
天梯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论文通过分析天梯山石窟早期五个洞窟的开凿背景、平面形状、洞窟内壁画风格,同时对比其它早期石窟的形制,得出天梯山石窟的洞窟除直接受到印度石窟寺影响外,亦因地制宜发展出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晋南指山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晋南(霍太山以南,以临汾盆地为中心的地区),晋西南(中条山两侧,以运城盆地为中心的地区),晋东南(长治盆地)西部地区。仰韶指仰韶时代①,仰韶早期指传统意义上的半坡文化时期。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半坡文化可分为早(有人称北首岭文化)、中、晚(史家类型)三期②。晋南这一时期遗存的研究是随着晋南地区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而展开的。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晋南相继发掘、调查和试掘了垣曲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我在固原市档案馆看到了一份写于1953年5月9日《固原县三营区四乡须弥山调查情况报告》,是以中共固原县委统战部的名义完成的。调查的内容。主要是须弥山石窟文物与生态保护问题。文字不是太长.但记载了不少有关须弥山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孙勇 《丝绸之路》2013,(4):69-70
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区西北55公里处的须弥山东麓,现存经过编号的洞窟132个,由南北自然形成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和黑石沟八个区域。须弥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山石窟有许多和全国同类石窟不同的特点,本文对须弥山石窟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今后此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代学明 《丝绸之路》2010,(20):16-17
须弥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丝绸之路上珍贵的文化遗存。须弥山石窟艺术是原州历史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表现出一定的民族地域性特征。本文对须弥山石窟不同时期的洞窟形制和造像艺术特点进行了论述,并评析了须弥山石窟在我国石窟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原始社会如何分期是涉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一个学术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参照恩格斯的光辉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有关分期的论述,结合近十几年来古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的成就,进行了有益  相似文献   

9.
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南麓,距县城55公里。“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这里峰峦迭嶂,岩石嶙峋。夏秋之际苍松挺拔,桃李郁然,景色异常秀丽。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宝山”诸峰的峭壁上。1982年,它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年代已无从查考。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判断,大约开凿于北朝中晚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莫高窟不同层位关闭洞窟微环境变化规律,在岩体垂直立面上选择形制、大小相似的关闭洞窟分析各层位温湿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层位关闭洞窟受围护结构阻隔作用,相比外界环境高频率、大幅度波动变化,洞窟温度年变化平稳,从下至上,温度逐渐升高,波动幅度依次增大,相对湿度正好呈相反变化。各层位关闭洞窟温度对降雨响应变化不明显,相对湿度受降雨影响显著,时间上均表现出滞后效应,降雨集中月份,湿度波动幅度最大。从空间上看,莫高窟中、上层关闭洞窟常年湿度集中,波动区间窄,底层洞窟湿度分散,在降水偏多年份,高湿度(>60%)出现频次增多,存在激活盐害的风险。该研究有助于丰富莫高窟微环境研究,为进一步完善莫高窟预防性保护监测体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固原西北四十五公里,是贺兰山的支脉,原名须弥山,纵贯于宁夏、内蒙之间(图2)。圆光寺位于须弥山的东麓,由三营西北山谷沿溪而上,越过山岗一道,进入寺口子,站立在山的高处,可以遥望大石佛及石窟全景。这里山峦屏嶂,松柏青翠,流水环带,杨柳夹杂其间,是固原州的八景之一。石窟大部分雕造在西崖的须弥山上,五个山峰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地区4世纪的石窟或已被破坏殆尽,或被后期石窟完全重新改造利用,现存的早期石窟年代为5世纪至8世纪,根据石窟形制和壁画题材、风格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北凉至高昌国前期,第二期为麴氏高昌王国时期,第三期为唐西州时期。这些早期石窟受到龟兹石窟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也对敦煌石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宁夏境内的丝绸之路及须弥山石窟陈育宁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至凉州(今甘肃武威)段,一条主要的线路经过今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早在先秦已成为中原通往西域交通道上的主要经过地区。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假托流传已久的周穆王西游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早期基督教的历史分期理论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认识有比较大的变化。对历史进行分期,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虽然近现代学术界对此问题有一定的共识,但还未见较为全面的考察,而且对其中所蕴含的多样性特点也没充分重视,对这些特点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没有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作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方彝类铜器演化规律的分析。通过对铭文和历史事件的比对考察 ,对王姒。大保。王伐奄。令。王姜和东征伐反夷等铜器的王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宁夏考古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著的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须弥山圆光寺》的序言。作者回顾了宿白先生自1984年考察关怀须弥山石窟调查特别是须弥山石窟考古工作的历程,和2012年须弥山第三次考古调查工作的缘起;放在20世纪中国石窟调查的历史长河中,梳理了宿白先生倾尽一生不断思考和推动的石窟寺考古调查和研究的方法论和学术贡献;介绍了在宿先生亲自指导下须弥山考古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以此工作向宿先生致敬和表达深切纪念。  相似文献   

17.
石窟前部空间有前庭和前廊两部分,从营造工程的角度看,前庭是在斩山阶段形成的露天空间,而前廊则是开窟时在主室前营造的半开放型空间。北朝洞窟前廊多做仿木构窟檐,但龙门石窟北朝仅见有顶无柱的形式,较为简单,至唐代则普遍可见内凹型前部空间。这一空间形态,由于没有任何木构元素,容易忽略其与北朝仿木构前廊的关联,但通过其营造过程的分析,结合天龙山石窟从窟檐前廊向前部内凹空间的演化,可知其为仿木构窟檐空间的意象化表达,是一种简化的空间形式。其在龙门北魏洞窟中即已见端倪,在同时期其它石窟中也偶见,至唐代广为流行,在功能上起过渡引入和遮护作用。龙门北魏至唐,均采用简化的前廊空间,较为特殊,反映了石窟空间营造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麦积山石窟的新通洞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水麦积山石窟,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有194个洞窟,保存了我国从四世纪末叶到十九世纪约一千五百余年间的数以千计的泥塑、石雕造像和一千多平方米壁画。是研究我国古代雕塑、绘画和建筑等方面的宝贵材料,也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阶级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9.
1998年秋,龙门石窟新发现了一组4个洞窟,在造像内容、洞窟保护措施等方面均丰富了龙门石窟的内涵。兹报告如下。 1.洞窟位置在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与“一道桥沟”之间的山腰上,下距洛(河南洛阳)界(安徽界首)公路30余米,海拔约260米的地方,有一宽约20米的较为平整台地。新发现的洞窟就位于这一台地东侧的崖壁上,共有4个,洞窟方向均面西,自南向北编号依次为新1~新4窟(图一、二)。 2.洞窟内容新1窟圆拱空龛,高65、宽37、深10厘米。新2窟形制前庭后室窟(图一)。前庭平面近  相似文献   

20.
云冈最大洞窟是现在的第三窟。位于东部窟区。它在云冈诸窟中是一个形制特殊的洞窟。其特殊处是:窟大佛小,窟形奇异,佛像俊美。主窟在后室,东西宽近43米,南北最深部达15米,平均高约14米,窟形呈凹字状,窟内北壁是突出部,宽达29米,厚约9米。窟内仅有三尊石雕像,雕在北壁西侧,占去约1/3的壁面。主佛像高约10米,两胁侍高约6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