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志是一种具有自身特性的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记述内容的丰富与深刻,体例的进步与完善,读志用志需求的增多,框架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本试图从探讨地方志框架结构的演进和本届获全国奖志书的框架结构入手,思考续志框架结构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体式,即体例样式,是指一部地方志书的结构格局。从古至今,地方志的体式大致有平列分目体、纲目体、纪传体、三宝体、三书体、编年体、篇章节目体、条目体、篇章节条目结合体等。首轮修志绝大多数都采用了篇章节目体①,个别的如《齐齐哈尔市志》、《玉溪地区志》、湖南《辰溪县志》、云南《潞西县志》等采用了条目体。  相似文献   

3.
志书应记载典章制度,它能更明了志义,是真实反映历史的需要,也为后人提供借鉴和研究。典章制度是志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从方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提出、现实意义、内容及篇目安排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来章学诚方志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全国大规模开展修志活动以来,方志学界对章学诚的方志理论进行了广泛研究,相关的专著有数十部、论文90多篇。这些专著论文重点介绍了章学诚的修志实践和理论建树,以及对首届修志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分三个部分对相关讨论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王胜 《巴蜀史志》2006,(5):10-12
几千年来,人类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是由各个时代的人物活动构成的。因此,人物志不仅是各个时代的生动画面,而且也是地方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能引起政治当局的关心和人们的普遍重视。章学诚把它说成“书中之髓”、“志中之志”,可见人物志修得好坏,乃是一部志书成败得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方志第二轮编修在即,总结首轮修志经验,其中之一,是尚存纂辑资料式的修志遗风。或偏重考证,言必出据;或注重资料堆砌,不见主旨贯通;或直将部门志、专业志归并,作为一届地方志等。方志学鼻祖章学诚认为:“纂辑者无语不出于人,撰著者无语不出于己”,力主方志要“别裁、独断”,成“一家之言”的著述。为使第二轮修志工作一开始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为续志“断义”成“一家之言”的上乘著述,当推首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河洛史志》2000,(3):2-3
2000年7月26~27日,中国地方志协会、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黑龙江省地方史志学会在哈尔滨联合召开了“全国续志篇目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清代是我国方志学成熟时期,章学诚总前人修志理论经验之大成,形成了较完整的方志学理论体系。民国期间是我国方志学理论向现代方志学发展的时期,此间最著名的方志学者有李泰(芬木)、傅振伦、寿鹏飞,瞿宣颖和黎锦熙等人。笔者对他们在方志学理论方面的成就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采用纲目体来编纂的志书,其条目大部分是综合性条目,具体写法上应体现综述性、连续性和客观性,内容上应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处理好专业特点。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第一轮新方志就要大功告成。在续志刚刚起步之际,对第一轮修志进行一些回顾与反思是必要的,目的是要按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一切工作都以出精品作为纂修志书的基本精神,不要在数量和速度上做章”的要求,把志书质量摆在第一位,吸取已往的经验教训,进而在续志中创精品、出良志。昆明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化名城之一,编修地方志有着优良传统,1982年第一轮新方志开始编修以来,全市共举办方志培训班50多期。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  相似文献   

11.
<正>兵役是一个国家强边固防、保卫国家安全的最基本制度,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从法律的角度确立了本国的兵役制度。我国于1984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98年12月重新修订。这两部《兵役法》虽未在兵役制度上作变动(即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但在许多具体的内容上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说服役时间、军衔制度、士官制度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陆续开展了新编地方志工作。至90年代未,大多数省、市、县完成了修志任务。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会议上指出:“方志事业要连续不断,代代相继。”“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目前,已完成首届修志任务的省、市、县编修续志在即。如何创新续志体裁,则是方志界亟待解决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3.
姜靖 《中国地方志》2012,(7):55-57,5
方志文体不拘一格,有散文体、骈俪体、辞赋体、歌诗体等。本文作者从“洛阳纸贵”这一成语典故铺展开来,通过援引大量的古文献资料,追溯赋体志书产生的渊源、发展和历史流传情况,分析研究辞赋体在方志中的运用概况,并进一步指出最早的韵文体地方志,来源于东汉时一些郡府听事壁上的画赞和三国吴时的《南州异物志》。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续志创新应体现在编纂理论、编纂内容、编纂手段三个方面。续志创新要反对假创新。  相似文献   

15.
陈挺 《福建史志》2007,(4):17-19
编纂地方志书.被视为著述大业。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曾指出“志中文字俱关史法”、“全书之命辞措字,亦必有规矩准绳,不可忽也。”可见前人修志已充分认识到行文表述与志书质量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志书行文.这对编修新方志也有重要的借鉴。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接触了一些新编志书.对地方志特别是新方志的语言表述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文拟就此做一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续志时代特色问题,从《哈密市志》启动开始,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哈密市志》启动之初,我们认为首先应从编目设置上体现时代特色。因此,《哈密市志》在与《哈密县志》编目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下,全书采用小编结构,将《哈密县志》的24编扩大为《哈密市志》的39编。一是畜牧业、林业、乡镇企  相似文献   

17.
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典籍。其发展如从两汉之地记正式发端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对方志进行理论研究却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清乾嘉时期的章学诚是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因为他创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方志理论。此后。方志理论在方志学家的努力下一直发展,特别是到了民国,方志理论家对章学诚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继承。黎锦熙即是其中之一.他对章学诚方志理论进行了继承、发展与创新。给方志理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8.
第二届《河南省志》篇目,于1998年开始设计。三年来,我们在总结首届修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情实际,通过对各种志书体式的对比研究,探讨性地分别进行了纲目体、条目体和篇章节目体的设计。现推出第六稿设计方案,共9卷43篇,约767万  相似文献   

19.
胡宁 《福建史志》2003,(4):26-28
在续修新志过程中,篇目蓝图已定和资料整理工作完毕之后,大量工作便是竖写了。竖写是志书的基本记述方法。所谓竖写,就是纵向地记述史实,其最大特点是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正确、翔实、完整地勾勒出记述对象历史演变的过程。由于竖写的这种特殊记述方法,其编写质量或多或少决定着志书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续志竖写质量呢?笔者拙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谈起修志工作,我不得不要借用佛家常讲的“缘”字了。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给我来函,谓他们要编一部《恰同学少年》的书,要我写一篇回忆学校生活的稿子。我在文章中写了两件事,其中一件是写当年在学校上《文献编纂学》课,老师讲到地方志,讲到章学诚,我对此发生兴趣,于是,四年级在北京档案馆实习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