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武初年,明朝、北元政治中心皆处于东部,对地处东北亚的高丽十分重视,极力经营。洪武五年之前,明军在东北亚的势力逐渐增长,压倒北元的传统影响,高丽恭愍王王颛断绝了与北元的联系,结束了元朝、高丽传统的以政治联姻为纽带的政治联盟,与明朝建立了以"华夷秩序"为纽带的新的政治联盟。洪武五年"岭北之役"后,王颛面对北元复兴的态势与国内亲元派势力的再次活跃,采取了与北元暗中缓和关系的举措,后又在无法彻底倒向北元的情况下,选择彻底倒向明朝,征伐耽罗蒙古人,但却因此激化了与国内亲元派权贵的矛盾而被杀死,重新由亲元派权贵掌权的高丽倒向了北元。  相似文献   

2.
"壬辰倭乱"时期(1592—1593年),经略宋应昌、提督李如松率大军入朝抗倭,明军势如破竹,先后收复平壤、开城、王京等地,但粮饷不继一直阻碍着明军的行动。宋应昌在辽东筹备了充足的粮饷,堆放在义州鸭绿江边。战前,朝鲜为了让明军尽快入朝作战,谎称准备了一个月粮饷,实际上其仓储系统早被破坏殆尽,无法提供充足粮饷,因而主要粮饷开支都得依靠明朝支援。朝鲜行政力低下,没能组织起有效的运粮队伍,无法及时足量将明军粮饷运到前线,再加之朝鲜不用白银,亦无市场,导致明军以白银为主要流通媒介的军事后勤体系无法发挥作用。宋应昌以犒师的方法稍微缓解明将士缺粮少食的困境,但并不解决根本问题。随着封贡和谈议起,李如松鉴于粮饷匮乏,最终接受了封贡和谈。  相似文献   

3.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发兵10万,分兵四路进剿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其中有两路经由本溪地区。东路由宽甸出发,行至桓仁满族自治县洼子沟一带,遭遇埋伏,全军覆没,总兵官刘綎战死。南路由清河城出发,行至清河路上,因西、北二路兵败,被辽东经略急急招回。萨尔浒战役,成为明、清战争的转折点。战争结果,明军惨败,四路明军一败涂地,后金从而取得了对太子河上游等地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4.
丁酉战争爆发后,明朝迅速做出了再次援朝御倭的决策,并重建军事指挥体系,进行战略部署。南原之战是丁酉战争爆发后明军在朝鲜遭遇的首场战斗。南原之战的失败,不仅在于南原的明军主将杨元个人轻率寡谋,还在于朝鲜水军在闲山岛海域的覆没使南原失去屏障,还在于邻近明军与朝鲜军队缺乏相互配合与援救,更在于明军的战略失误以及相关决策者的急躁心理。不过,也正是南原之战的失利,明朝及时调整了援朝御倭的军事战略。  相似文献   

5.
明天启六年(1626),明军在宁远城头重创努尔哈赤军队的红夷大炮是谁铸造的?努尔哈赤是被谁打死的?这两大历史疑问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2005年,福建石狮市博物馆从民间收集到一块明代兵部尚书黄克缵为其堂兄黄克立撰写  相似文献   

6.
程彩霞 《文史春秋》2007,(11):42-47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嫡长子,生母张皇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生于北平燕王府。其时,祖父成祖(朱棣)为燕王。永乐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册为皇太孙。仁宗即位后  相似文献   

7.
陈鑫磊 《沧桑》2011,(1):77-78,83
明朝政府通过与入华耶稣会士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大大改善了明军的武器配备,提高了明军的作战能力,延缓了明清鼎革的时间。然而,吴桥兵变的发生不但使明季军事改革付诸东流,更造成明金间在西洋先进火器配备上的此消彼长,这也成为了导致大明王朝的覆灭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似乎应该算是一种宿命。这个夹在洪武与永乐大帝之间的文弱谦恭的年轻男子,注定了要被明代历史上两位最强势帝王的光芒所淹没——他就是那个以自己的生死设局六百年第一谜案的建文帝。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栋鄂部与努尔哈赤家族的关系及何和礼的历史功绩.明朝设六堡限制了栋部部的发展,栋鄂部首领克彻巴颜带领部众与明军发生大规模战斗,损失颇大.其孙何和礼接任部长之后,审时度势归服了努尔哈赤,帮助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及其他女真各部,并大败明军,为努尔哈赤立下了汗马功劳.何和礼的后代为清军入关及后来的统一全国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朱栴13岁封庆王,在藩国宁夏居住45年,先后经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成化六朝,总结朱栴在宁夏的45年,大致可以分为前三朝和后三朝两个时期:前三朝是洪武、建文、永乐,这一时期朱横被封为庆王,来到西北塞上的宁夏,先住韦州9年,后移居宁夏(今银川市),初被封王的喜悦,皇帝的善待,他对王事如军务、屯田、  相似文献   

11.
汤开建 《历史研究》2012,(6):43-65,191,192
林凤为隆庆末万历初活跃于闽广海上的粤东巨盗之一,亦是揭开中国与西班牙交往序幕的重要人物。刘尧诲《督抚疏议》中载林凤事共九件奏疏,为目前所见录林凤事迹最为详瞻之中文文献。利用《督抚疏议》,结合其他中西文献,可以得知:万历元年初窃据澎湖者为林凤而非林道乾;万历二年三至四月,林凤被明军击败后,西遁雷琼及东返闽海;万历二年五至十一月,林凤再次活跃于台澎地区;万历二年十一月至三年六月,林凤拥众逃亡吕宋及西班牙使臣首次使华之史实。特别是考证出明军官王望高调集吕宋番兵歼灭林凤主力一事,订正了西方文献长期流传的讹误。  相似文献   

12.
于毅 《丝绸之路》2011,(22):44-45
直诉制度源远流长,是统治阶级为稳固统治基础而对常规法律做出的重要补充与完善,至明洪武时期更是被朱元璋广泛运用并发展。其主要形式有登闻鼓、邀车驾、上表面奏、绑官进京、为官请命等,这些措施对明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贵阳城区的东出口是油榨街,据史书记载,这个东出口最早见于明朝洪武年间,即1368年到1398年,那时油榨街是进出贵阳城的驿道,故称南驿站,到了明朝成化六年(1470年),这个东出口被百姓称为“油榨关”。民国时期,这条路修成了砂石路,称为湘黔公路。  相似文献   

14.
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宁远、锦州等役的失利 ,皇太极深刻认识到红夷大炮的威力 ,遂积极起用汉人铸炮、操炮 ,终于在天聪年间成功铸成“天助威大将军”炮。在同明军作战及制造和使用红夷大炮的过程中 ,皇太极创建了八旗汉军 ,不仅每役所动员的红夷大炮均已超过明军 ,并开创出以汉人炮兵与满蒙步骑兵协同作战的卓越战术。清军在入关前夕所铸成的“神威大将军”炮 ,其品质已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在中国带动了一场影响深广的军事革命。  相似文献   

15.
张炯 《陇右文博》2007,(2):77-79
明太祖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统治初期。朱元璋采取分封儿子为藩王的办法。以便加强朱氏中央集权的统治。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除太子朱标夭折、皇子朱楠无封国外。其余二十四子均分别于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和洪武二十四年被分封为王。定都南京以后,朱元璋考虑到京师偏离北方.不便朝廷部署军事指挥。调动军队。  相似文献   

16.
明太祖废相,明成祖设内阁,都为翰林官员参与朝政提供了良机.翰林院执掌广泛,并与内阁挂钩,且翰林官员与皇室关系密切,故翰林官员群体在明代政治运行体系中非常重要,号称“玉堂神仙”.但明代亦存在外转翰林官员到地方任职的现象,明初洪武永乐之际,就有大批文翰官员被外转到地方任职,外转原因、外转职位、外转后的仕途,洪武永乐两朝外转翰林人数的不同,都存在一定规律性.翰林官员外转到地方任职,并非清代首创.  相似文献   

17.
岑沫 《文史春秋》2009,(4):19-35
明建文帝朱允坟(1377-?),生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十二月初五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孙,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继承了皇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登基次年改元建文元年,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逊国,在位4年,史称“建文帝”。明朝无谥号,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追谥“恭惠闵皇帝”,故又称“明惠帝”。  相似文献   

18.
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年),岁在甲申。这是神州震荡的一年,也是明清鼎革交替之年。明清变革之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清军入关和清朝的建立,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斗争激烈,其间充满着权术与机敏,朝秦暮楚与反水,风云变幻,历史进程波澜跌宕。值此清军入关三百五十周年之际,撰写此文,申说浅见。(一)清军入关和清朝的建立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斗争的历史结局崇德七年(明崇债十五年,1642年)四月,历时一年有余的明清松、损大战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结枣。督师洪承畴被俘,宁锦镇将祖大寿投降,明军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已难于再…  相似文献   

19.
所谓南明王朝,是相对于正统的明王朝而言的朝代称谓,是崇祯之后一些明皇室成员与官员先后在南方建立的几个小朝廷的总称。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人北京,崇祯自杀,清军旋入关败李自成而据中原,正统的明王朝灭亡。但此时南方半壁江山尚未沦陷,明军尚有近百万人,皇室成员中许多仍存世并逃往南方。此时大势,与西晋、北宋亡后皇室南迁之时非常相似,若有才智忠勇如宋之李纲岳飞与晋之谢安谢玄者出而支撑危局,上下同心,亦不难稳定局面,即便一时难以收复中原,至少可以维持个南北鼎立。惜乎当时志士虽有,奇才难觅,尤其是人心涣散,各自为政,内讧不绝,自相残杀,终于不可收拾。不过,总体来看,南明王朝仍然在风雨飘摇之中与清廷对峙近二十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其志可赞,其事可悯。  相似文献   

20.
洪武《平阳志》是现存最早的山西方志刻本,有着较高的文献价值。该志被发现时已是残书,全书并无编纂者信息。《山西地方志综录》《山西文献总目提要》中认为洪武《平阳志》作者是张昌。经考证,明洪武年间平阳府至少修有两部府志,一为现存洪武《平阳志》,另一部为张昌所修《平阳郡图志》,且张昌《平阳郡图志》成书于洪武《平阳志》之后。洪武《平阳志》作者不是张昌,应为序中所载之“二贤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